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高招“男女線”,區別對待一定有錯?

    同樣的院校和專業,為何女生的投檔分要比男生高?部分高校的一些專業劃出了“招生男女線”,差異最大的竟有60分。相同的分數,女生落選,只是因為她恰好沒有擁有專業所需要的性別特徵,合情合理。但顯然,總有一些人是想不通更看不慣類似的差異,他們渴望徹徹底底的平等,盼望著社會會對其所謂的“弱勢群體”大發善心。但不要忘了,不勞而獲的福利,永遠是最昂貴的。[高考統一命題不是真正的公平]

第318期

  • 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 中國網絡電視臺評論頻道出品
  • 責編:李漢森

非常識

招生政策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學校的自由

      招生涉嫌歧視被網友“狂噴”,不光人民大學這樣的名校遇到過,就連德雲社曲藝學校這樣的“草臺班子”也曾陷入同樣的窘境。2011年初,德雲社與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合作創辦“德雲相聲傳習班”,現面向五年級至初中三年級在校男生招生,郭德綱在第一時間表示了支持。但網友紛紛質疑到,只招男生的政策令許多女生説相聲的願望破滅。
       倫敦奧運會開幕在即,澳大利亞男籃乘坐商務艙奔赴倫敦,而女籃只能委屈在經濟艙裏,男籃關注度高、贊助費拿得多,自然有權享受更多。現實中,無論學校招生亦或是企業招工,當“用人一方”稍有對於性別的要求,就會被人稱作“性別歧視”,遭到群起而攻的待遇,而行業的特殊需求、男女有生具來的差異,人們往往視而不見,“企業或學校偏好”等理由在其眼中更是站不住腳。選擇什麼樣的人,自然是企業和學校的自由,就像新聞中提到的那樣,政策是招生之前就已經廣而告之的,不滿意者大可以用腳投票,希望用嘴逼迫學校就範,未免有些缺乏常識。

錄取分數不一,並不應完全當做歧視來看

      男生的錄取分數低,固然是男生佔了便宜,但不要忘記,仍有部分專業僅限女生報考,護理、空乘專業則往往都以招收女生為主,而隨著市場的需求不斷擴大,護理、幼教等行業也開始向男生敞開懷抱,就業風向、市場需求,是最為健康、實用的風向標。“無緣無故的偏見”是為歧視,納粹德國之於猶太人、奴隸主之於黑奴方可被稱為歧視,而事實上,“歧視”一詞被人們濫用已久,很多時候,我們認為自己或者他人被歧視,僅僅是因為自己吃了“被選擇、被淘汰”的虧。
       據介紹,上外提前批次錄取的專業主要是俄語、阿拉伯語、朝鮮語、烏克蘭語等小語種。這些專業對應的行業目前的確對男性從業者有更迫切的需求。比如,阿拉伯語專業畢業生大多赴中東工作,女性極其不便;當地使領館、企業等用人單位也更偏向招收男生。但某些學校對於分數不同的回應卻是:“調節男女比例”,類似無厘頭的理由的確有待商榷。但若按照“平權者”的思路推演下去,憑分錄取的規則本身就是一種歧視,“分高與分低者本應享有相同的待遇,畢竟分數高低無法決定未來的人生軌跡”,這樣豈不能在最大程度上維護公平和正義?

非常識
性別歧視問題在很多領域仍舊存在。

非常識

同分不同學,公立大學仍需考量自身定位

      2004年,英國牛津大學也曾被指招生歧視,英國教育部門認為其招生政策、考試命題方式有利於私立學校,對此,牛津大學的回應是:私立學校老師教得更好,學生必然更為優秀。牛津大學的高端定位,決定了其招生政策的超凡脫俗。而實際上,把教育當做生意來做的私立學校,選擇什麼樣的學生有著其充分的自由。
       國內高校招生惹爭議,問題就在於此,學校的辦學資金和社會地位很大程度上需要民眾的支持。而其義務之一正是要保證教育資源分配的相對公平。考生實力旗鼓相當,部分人的終點卻被提前了不少,況且這種特殊的差異認證很難通過正常途徑得以消弭。學校多為自身利益考量無可爭議,從個體權利來説,受教育權作為一項基本的權利,人人一律平等,目的再怎麼合理,也不應該踐踏個體權利,那麼這樣做似乎是不公平的。

受公權干預太多,才讓世人多有微詞

      為解決上文提到的牛津大學招生歧視問題,當時執政的工黨政府成立了“公平錄取辦公室”,要求學校盡可能廣泛地面向各階層招生,對那些有歧視行為的學校進行罰款。這個機構設立伊始就被人罵的狗血淋頭,被指是對“社會的嘲弄”。在野的保守黨甚至宣稱,只要保守黨上臺,24小時內就裁掉這個機構。公權力介入教育界的招生行為,固然有其善的目的作為支撐,但只要在招生過程之中沒有出現違法行為,任何調控手段無疑是多此一舉。公權力的介入,使得教育這場競賽的獲勝者只能是權力的親眷。

招生政策應保證程序正義,不應越界

      權力介入市場將導致什麼效果?優秀運動員加分、烈士子女加分、甚至是少數民族加分等等優惠政策不單造成了結果的嚴重不公,就連起跑階段的程序正義都無法保證。給大家劃定一條起跑線,至於參賽的是兔子是烏龜是豬?獲勝的是兔子是烏龜是豬?這都不重要,比賽不受干涉才是最重要的。而其結果,註定是不公平的。程序正義,是開展教育事業的底線,但大多數人更願意看到一個處處平等的世界,人人都愛“平權”,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大家對這件事如此憤憤不平了。

非常識
女性車廂的設立在很多國家都被看作是對男性的逆向歧視。

非常識

逆向歧視讓原本健康的市場變得混亂

      程序正義之外,持有“補償性正義”觀點的人則主張根據歷史、文化、經濟條件有偏向地制定法律和政策,以保證一個相對公平的結果。在美國,在公共教育及政府職位上,少數民族有一定的配額,而不是完全按照能力錄取,造成白人感到受歧視。同樣,政府對於老年人就業、殘疾人就業的過度扶持,不單沒有使得弱勢群體的境況得到改善,反而剝奪了其他人合理的就業需求,當弱勢群體的需求被極大地滿足且得到關注的時候,強勢群體被逆向歧視的悲劇就上演了。承擔這一苦果的,是由於生産能力降低而利益受損的企業主,更是那些在與“特權者”的競爭中失敗的更稱職的勞動者,更是整個社會公平正義的傳承。

教育平權,更是逆向歧視的重災區

      在美國公立大學招生中的“種族平權(affirmative action)”政策已經實施了半個世紀,2003年最高法院對此做出裁決,支持公立大學在審核入學申請時,考慮申請人族裔。但是,隨著亞裔學生好成績的比例越來越高,種族平權成為了“逆向歧視”。上世紀90年代,一個幾乎是“純白”的學校,已經被“平權行動”粉刷得五顏六色:39%的亞裔;32%白人;14%的拉美裔;6%的黑人和1%的印第安人。
       與就業領域的要求不同,教育問題是逆向歧視的重災區,為了保證各種族接受教育機會的平衡,不少美國高校為亞裔申請者特設了入學門檻。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學者的研究顯示,亞裔學生如果想被名校錄取,一般須拿出比其他族裔學生更高的高考成績。平均而言,亞裔學生的SAT總成績必須達到1550分(滿分2400分),才有希望進入理想學校;但相比較而言,白人只需1410分,非裔更低至1100分。當教育政策告訴人們的不再是公平與奮鬥的意義,而是不斷地等待他人施捨毫無差異的結果。

矯枉過正的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

      “行路步態跛行,著裝後脊柱側彎、駝背;面部有較大面積(33厘米)疤痕、血管瘤或白癜風、黑色素痣者,不能錄取到教育學類各專業、外交學、法學、外國語言文學類各專業、廣播電視新聞、新聞學、音樂表演、表演各專業”、“甲狀腺機能亢進已治愈一年,無症狀者,專科專業不能錄取到烹飪工藝、西餐工藝、面點工藝、烹飪……專業”,類似的、相應的專業的要求在全世界範圍內普遍存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部分專業的招生政策對申請者的工作年限、畢業院校、英語水平都有著嚴格的規定。
       教育從某種角度來説是一種奢侈品,享受高水平的教育,人們要付出更多金錢之外的代價。能者上,不能者下,矯枉過正,只能讓“劣幣驅逐良幣”的悲劇一再上演。淘汰,是一個健康的社會肌體應有的功能。

投票調查

男女生不同錄取分數線是否構成招生歧視?

  •  構成
  •  不構成
  •  説不清

您是否贊成教育平權的主張?

  •  贊成
  •  不贊成
  •  説不清

投票  查看結果

    何為歧視?“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是歧視。而那些只希望全民平等、自己坐享其成的人,是最應該被社會淘汰的。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

 往期回顧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