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16

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把穩中求進作為2012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2012年兩會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2012年博鰲亞洲論壇的主題是“邁向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如何理解穩和進的關係,以及其中的內涵?怎樣解決區域之間發展不均衡的問題?[詳細]

  • 本期專題
  • 完整視頻
  • 訪談實錄
  • 現場圖集

侯永志:推動改革 實現可持續發展

財經名人訪:“十二五”期間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時期,那麼當前怎樣解決區域之間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您有什麼建議?

侯永志: 強調國家發展總體戰略,同時要推動實施區域主題功能區的建設,為什麼要講這樣一個戰略?我們的發展還要跟資源環境的承載力相適應,所以在強調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同時,我們強調的是跟它的資源環境相適應的一種發展,主題功能區佔領思路就是這樣一個思路。

推進中西部地區發展注意兩點:第一,改善那裏的生活和生産的條件,基礎設施建設要搞好,生態環境要搞好;第二,我們要把人力資本建設放在首位。這兩點做好的話,我們職能化中型地區的內生的增長機制建立起來。中西部地區發展還是要靠自己,因為畢竟有幾億人口。中國絕大多數人口,包括大部分人口是在中西部地區,還要佔2/3左右,那麼這個是很大的區域,所以可能我們要培養它自己的發展能力這方面比較重要的位置上才行。

財經名人訪:現在一些地方爭先建設國際大都市、中心城市,各種航運、金融,或者是物流中心,怎麼評價這種現象?

侯永志: 各地都有希望,都希望把自己的城市建設中心城市,建設成國際大都市,這應該是很積極的,我們應該給予肯定。因為中國這麼大,陸上國土有960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多,我們這些人口都有一個將來在什麼地方居住的問題,空間上怎麼分佈,根據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將來我們的人口都要聚集在城市,那麼對中國這麼一個國家來講的話,我們應該有一系列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這樣提出建設國際大都市、中心城市還是值得鼓勵的一件事情。當然將來城市體系裏面,可能不一定所有的城市都是大城市,所有的城市都是所謂國際大都市,我想將來不管這個城市是大是小都應該是開放的,從這個角度來講,將來的城市都是一個國際性的城市。

財經名人訪:還看到這樣一個現象,有的地方為了招商引資,往往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進行惡性競爭,您對於區域間的有效合作,有什麼建議?

侯永志: 制度上進行合理安排,要減少、弱化這種惡性競爭的動機和手段。如果這兩個問題解決了,惡性競爭的問題就解決了。

首先我們説財權事權上怎麼安排,地方政府沒有強烈動機,只顧GDP,不顧別的方面,這是一個要考慮,還有升級考核制度上面考慮。考核一個地方政績的時候,光靠GDP增長,不看它發展對環境的影響。

制度安排上可能要考慮到環境保護標準,要嚴格執行,這個應該有統一的標準,不管什麼地方,對環境不利的項目就是不能上馬,這是可以做到的,這是一個事情。

關於區域合作,怎麼樣推動一個區域經濟的實質性合作,現在國內推出這種區域合作跟設想比較多,大大小小,甚至可以説不下上千種。怎麼樣推動實質性合作?去年我們10月份去日本考察關西地區,從那個地方考察給我們一些啟示,推動區域合作,建立一個機構,廣域區域聯合機構,通過這個機構,推動區域的合作,那麼這個機構要有人,要有財力保證,然後區域合作有一些可以合作的拿出來,共同來做,如果區域合作沒有一個機構來推動的話,那麼就會流於形式,任何事情要有人來做,沒有人來做,什麼事都幹不成。

財經名人訪:我們看到現在中國城市總人口,已經超過了農村總人口,一些城市,比如像成都開始進行了城鄉一體化與新農村建設的首批試點工作,想讓您結合這個試點,給我們談談城鄉不協調這個老問題,您認為怎麼樣解決城鄉一體化的問題,包括對於成都的例子怎麼評價?

侯永志: 成都是做了一些探索,城鄉一體化是一個非常難做的事情,所以因為這個涉及到土地制度、財政制度、規劃、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等等方面,我感覺城鄉一體化是一個發展方向,但是我們首先講區域城鄉一體化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它的具體內涵是什麼,是不是將來農村像城市,有高樓大廈。

財經名人訪:怎麼一體化,標準?

侯永志:對,到底指它的內涵是什麼,我想我們要從這個方面來看城鄉一體化,規則一體化,規則統一,勞動力市場一致、統一。在城裏招聘員工的時候,不考慮農民還是工人,農民還是城裏的人,規則的統一,做規劃的時候應該統一考慮,我們在進行産業佈局的時候,包括居民點佈局的時候要考慮。還有政府給大家提供公共服務,應該是均等的,應該從這個角度來考慮城鄉一體化問題,不是説農村都是高樓大廈,農村有農村的特點,更接近於自然,從這個角度考慮。

財經名人訪:包括農民兄弟的待遇問題,比如説就業的這些社保、醫保問題,您覺得在一體化當中怎麼樣不斷地發展或者完善?

侯永志:農村農民工社保問題,將來我們的制度應該全國統一,不僅城鄉一致,全國一致,這需要實踐,因為需要財力保證,因為最根本還是社會財富有多少的問題,還是這個問題,還是一個發展問題。這是需要逐步來實現的。

財經名人訪: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把穩中求進作為2012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2012年兩會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您是如何理解穩和進的關係,以及它的內涵?

侯永志: 我覺得我們的穩可能是穩增長,當然穩增長不是保持過去10%以上的速度,穩增長就是增長速度是一個合適的速度,比如8%,這樣一個速度,還有一個穩就是物價,物價不能波動太大,這是我對穩的理解。進是要在改革上有所突破,因為在結構升級方面有所推進,這是兩個方面的意思。它們的關係,穩是進的前提,沒有穩什麼事做不了,進是基礎,只有推進兩項工作,穩才能是真正的穩,不至於出現波動。

財經名人訪:隨著今年工業穩增長被放在突出位置,工業節能形勢將更加嚴峻,保出口的外貿政策也不利於對於兩高一資産品取消出口關稅,那麼您覺得如何評估,乃至整個“十二五”的節能減排形勢?

侯永志:我覺得節能減排的壓力很大,怎麼樣能做到節能減排和經濟增長的雙贏,關鍵在於我們的結構調整。我們在結構優化的基礎上完全可以實現經濟增長,當然我們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調整的成本,這個成本可能是我們不得不付出的成本。從長遠發展角度考慮,一定要實現增長的話,必須節能減排。

財經名人訪:這兩年,我們國家一直在提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博鰲亞洲論壇召開在即,去年主題,我們看到關注增長質量,今年的主題是“邁向健康與可持續發展”,您認為在2012年,這個轉型的關鍵時期,怎麼去理解健康與可持續發展戰略,應該著重從哪些方面去實施,去落實?

侯永志: 對於健康與可持續發展,我個人理解如下:首先,發展是不是資源環境所能承載的發展。另外,我們的發展能不能讓整個社會都受益,這是兩個最核心的思想,如果發展帶來了環境污染、資源浪費,不是健康發展,也是不可持續的發展。同樣的,如果説我們的發展不惠及全體人民的話,那麼這個發展也是很難持續的。

財經名人訪:其實我們也看到了,國家在這幾年,為了實踐這種可持續的發展,制定了很多環保政策,以及節能減排的一些政策。那麼您怎麼看待綠色經濟在中國未來的一個發展前景?

侯永志:我覺得綠色經濟發展應該説是前景比較廣闊的。要實現綠色發展最根本的是靠什麼?我的理解是靠技術進步。最後都要體現在設備水平的提高、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應該體現在這個方面,實現綠色發展,可能這方面的投入、需求很大,中國要實現發展,我們的需求空間,這方面應該有很大的空間。

財經名人訪:我們的改革開放30年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成就,但是同時也産生了區域發展不平衡,包括貧富差距過大、環境污染等一些問題,我們需要調整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您覺得在我們這種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當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遵循什麼樣的原則?

侯永志:轉變發展方式可以説是一個比較老的問題,雖然這兩年顯得比較急迫,在“九五”計劃提出的時候,就提出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問題,那個時候從增長角度來講,或者黨的十七大提出轉變發展方式,發展問題包括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內容,轉變發展方式涉及的面是很廣的,我想考慮整個經濟增長投入、要素投入是什麼問題,解決就是靠什麼來拉動增長問題,平時我們所説的三架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到底靠什麼的問題。

還要解決一個問題,發展是不是惠及全體人民的發展,這也是一個發展方式問題。我的理解就是解決發展方式問題,解決兩個核心問題,一個就是我們能不能在技術進步基礎上實現經濟增長,如果能在技術進步基礎上實現經濟增長的話,如果我們能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增長,那麼我們的發展給資源環境造成比較小的影響,這是一個。

還有一個就是我們説的,發展的成果能不能公平合理地分配的問題,這是兩個發展方式必須解決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發展方式可以説是一個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如果你解決不了,發展是不可持續的,無論將來從環境方面來考慮,還是從社會承受能力和環境承受力來考慮,都有這個問題。要形成這樣發展方式,需要改革。

採訪手記

侯永志:低調官員 高調學問

時間:2012-04-01

記者:梁霄

    走進侯部長的辦公室,清新的綠植,滿書櫃的典籍撲入我的視線,迎接我們的是這位出鏡率不高但卻主持過全國多個經濟區規劃的區域經濟學泰斗。由於只使用了一個機位,整個錄製過程並不是那麼順利,但是每一環節侯部長都全力配合,甚至為我們的節目提出創意,讓我們感覺他更像是一位老師。當我們向他諮詢金融改革方面的政策時,他堅持自己不是研究此領域,不想回答,體現了他的嚴謹和慎重。

    談起發展,他堅持只有適應資源承載和使整個社會受益的發展才是真的發展;談到穩和進的關係,他從哲學的角度用辯證的思想詮釋了這一中央的重要經濟決策,從他的爽朗的笑聲和睿智的表達中,我看到了一位高參的智慧和豁達。[記者微博]

媒眼

亞洲邁向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縱觀過去20年的發展,亞洲GDP年均增長率達8%以上,經濟總量佔全球的份額已從1990年的15%上升到當前的超過30%。亞洲開發銀行的報告指出:只要保持現有增長速度,到2050年前後,亞洲地區年經濟産出總量,將佔到世界的50%以上。可以説,持續的“亞洲奇跡”,將迎來全球經濟的“亞洲世紀”。

—-人民日報

新加坡 : 適時轉型 保持活力

在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新加坡差不多每10年就有一次經濟轉型。從上個世紀60年代的勞動密集型産業、70年代的經濟密集型産業、80年代的資本密集型産業、90年代的科技密集型産業,一直到21世紀的知識密集型産業,新加坡不斷調整經濟結構,實現了持續發展。

—-中國經濟網

微博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