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8

加快資本市場建設,抓緊完善發行、退市和分紅制度,促進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協調健康發展,提振股市信心等等,這是1月6日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就資本市場的發展做出了具體部署,可以説是為低迷已久的股市送來了春風。那麼中國的資本市場今後該往何處走?這是當前財經人士關注的熱門話題。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的教授涂永紅女士,以及來自日信證券研究所的首席宏觀經濟研究員袁秀明女士,在本期的名人訪中為您解答。[詳細]

  • 本期專題
  • 完整視頻
  • 訪談實錄
  • 現場圖集

[第8期]

涂永紅:A股十年功過兩消 2012年是新牛市起點

01 三因素造就股市持續羸弱
02 2012年或是新一波牛市反彈起點
03 有效打擊證券違法行為 需補上細則短板
04 應給予民間資本正常渠道進入金融業
05 中國經濟面臨泡沫化的潛在風險

A股十年功過兩消 2012年是新牛市起點

財經名人訪:目前眾多媒體對中國股市的評價以批評居多,我比較好奇,作為業內人士,您是怎麼評價中國的資本市場的?

涂永紅:我想借用在今年1月中國人民大學第16屆資本市場論壇上面院長的評價,中國股市20多年的發展,宏觀上來看,成績不小,但是微觀上來看問題不少,怎麼説,中國股市規模上來講成為了全球第三大股市,成績非常驕人,另外一方面,如果我是一個投資者,我十年前進行了投資,我到今年10年過去了,通脹漲了30%多了,我這股票比以前沒有任何增值,反而還少了,那麼投資者是很不好的,美國的股市走了十年,從3000點上到了一萬點以上,而我們十年原地不動。

財經名人訪:那到底是哪些因素造就了現在股市低迷的局面?

袁秀明:股市一般來説它是對宏觀經濟提前的反映,我們看到2011年實際上中國經濟一直是處於減速狀態,一季度是9.7%的增速,二季度9.5%,三季度9.4%,第四季度8.9%,這個減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一方面就是我們國家由於通脹的嚴重,通脹7月份達到6.5%這樣的一個水平,是非常高的,所以國家一直在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是穩健偏緊的貨幣政策,它在收緊,然後提高了利率以及存款準備金率,針對的是通脹,但是造成的後果就是經濟減速,而我們知道股市是宏觀經濟的一個晴雨錶,大概來説,不能説非常地體現宏觀經濟,但是總體來説是體現宏觀經濟的,所以經濟減速的話,股市肯定會要下跌,這是對經濟的反映;還有我們都知道,高通脹不會有牛市,也就是説,因為高通脹貨幣政策肯定會要出手去救治高通脹,就是使通脹能夠下降,這樣對股市就是一個打擊,但是我們看到在去年的年底,通脹基本上已經降到4%左右,所以通脹已經穩定了, 2011年的11月底已經存準下調了0.5個百分點,這個幅度還是挺大的,因為一般都是以0.25%為一個基準來調,這樣實際上等於正式宣告收緊的政策結束,已經鬆動了,這個對股市是一個喜訊,因為我們看到股市有一個滯後效應,雖然它當時會有一個好的反映。

涂永紅:我還想補充一點,這兩年經濟增長很快速,但股市卻領跌全球看似不可理解,但實際上,GDP的增長和股市增長因素是不一樣的,GDP是可以由投資拉動,但是股指上漲要依靠供求關係,這兩年上市的企業變多了,但貨幣緊縮的原因,流通性卻少了,這樣股指一定會下降,再加上復蘇信心的問題,出現現在增長往上,股指往下的情形也就不奇怪了。

財經名人訪:即便是在弱市中,還是有很多股民期待著是不是有合適的時機,再次投入到股市當中,請兩位分析一下,今年或者最近這麼一兩年之內,A股市場是一個什麼樣的趨勢?還會重回牛市嗎?

涂永紅:我認為會的,非常樂觀的,十年,我們剛才講了,中國經濟十年增長,然後股市回到了低點,到現在的話,我們認為它基本上是觸底了,從價格角度來講,它已經到了股指期間,説明我們的泡沫已經擠出去了;另外通過我們的股權分制改革,原來法人股不流通的問題,現在基本上解決了,這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再有一個從宏觀方面來講,現在已經開始鬆動了,緊縮的政策基本上已經開始往回放鬆了,流通性在改善,發行的速度也在下降,原來是每個月上20家企業,現在也就是十二三家到15家,IPO節奏放慢了,流通性又增加了,再加上大家覺得又見底了,美國經濟也復蘇了,歐債危機也見底了,小牛就要開始來了。

財經名人訪:牛市到底怎麼樣一個成長趨勢,袁博士有什麼觀點呢?

袁秀明:我基本上同意涂教授的觀點,我從宏觀經濟角度來判斷股市吧,因為我們從去年,去年11月份就開始預測2012年的經濟走勢,因為我們作為券商,應該是做這樣的預測工作,預測今年的宏觀經濟去年的12月份走弱的狀態,然後去年的4季度是一個經濟下滑的狀態,然後今年的1季度可能還在底部,到二季度和三季度開始回穩,從宏觀經濟的狀況到目前狀態,就應該是一個底部了,我認為,在春天,3月份股市應該有所表現。

財經名人訪:兩個專家預測的大概是在幾月份?

涂永紅:我自己認為因為從每年股市,中國的股市真正開始啟動的話都是在五六月份,是一個好的時機。

袁秀明:我預測的早一點,3月份可能會,因為我們去年預測今年的應該是一個慢牛的狀態。

財經名人訪:目前,歐債危機四伏,國際流動性過剩矛盾尚未緩解,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我國主板市場的震蕩加劇,投資者信心不足,在這樣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創業板市場很可能遭遇惡意收購、惡意炒作、內幕交易、關聯交易等違法行為,如何確保上市企業健康發展、保護投資者利益,涂教授,您有何良策呢?

涂永紅:在國際上的話,剛才講到歐債危機的形勢,我們看到歐盟的會議已經明確了救助機制要常態化,這絕對是個利好的消息,而且現在國際上資金的流向已經表明,從去年逃走的資金,現在陸陸續續回到歐洲的市場,這一個歐洲的股市和債市有一個比較好的表現了,這對我們中國和歐美的股市都會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再談到如何規範我們的創業板市場的問題。第一個並購的問題,並購的出現首先是體現了股市的一種功能,就是促使資源的優化配置,一家上市公司有能力有條件並購其他的企業,或者説進行合併,這樣也是做大做強的一種捷徑。並購的時候,一方面,它有非常好的配置的效應,另外一方面也要防止惡意的,為了炒作的炒作,有些機構為了獲取暴利,企業規模比較小,然後通過內部交易來進行炒作,或者惡意的收購。想要杜絕制止這些行為,最重要的要完善法制,對這種惡意的行為你要有一個監察,要求我們的監管部門,多推動和保護對實體經濟有利的,市場經濟有利的行為,堅決打擊那些只讓少數人獲利,而使投資者受到損害,或者使這些一個健康的企業透過這樣一些惡意炒作的話,讓它喪失生機的行為。

財經名人訪:具體的講,需要完善那些細則呢?

涂永紅:打擊證券違法行為的細則方面,咱們國內的規定還是比較的寬泛,不具體的。我認為,要打擊惡意收購,內幕交易,在不同的情況下怎麼樣鑒別這種行為成立,這樣的細則還需要再完善。

財經名人訪:之前我們在採訪左小蕾女士時,她説中國從2007年到2011年,四年的時間居民存款從14萬億增長到35萬億,凈增長21萬億。也就是説民間資金是很龐大的,如何規範民間借貸?使其規範地融入到金融行業裏?兩位請分別談一下您的分析和見解。

袁秀明:規範民間借貸,我覺得主要是從政府的角度加強監管,首先你管好自己比如國有的金融企業。因為民間的資金流動它不僅僅是一個純民間的行為,這些資金跟一些國有企業,甚至國有的商業銀行,它可能是國有銀行的一些業務流入到民間,都是已經混在一起了,這種資金量越積越大,確實存在比較大的風險,需要及時的規範。另外,民間借貸的行為,實際上就是它反映了利率市場化的迫切需求,這也是未來中國需要加大改革力度的一個方面。

涂永紅:我認為民間資本應該給它一個正常的渠道進入機構,進入金融業,我們國家的金融業整體來講開放度不夠,金融自由化程度比較小的。我們國有銀行或者是股份制銀行客的客戶主要是大的企業,國有企業,而我們99%的中小企業的資金絕大多數都是由民間機構提供的,與其讓私下的,包括像溫州地下的這種渠道出現,不如把這個渠道陽光化。首先,我們應該允許成立私人銀行,民間的銀行,但是對這個銀行和基金進行監管,有人看著它,就不會犯錯誤;另外,讓利率市場化,把資金價格跟風險相匹配,民間的金融機構風險高一點,它的利率就是要高一些的,應該有一個跟大銀行不一樣的定價機制。總的來講,我們認為開辦民間的銀行,允許設立民間的金融機構,設立的共同基金,或者置業基金,産業基金,並把它們納入金融監管的範疇,是規範和引導龐大的民間資金進入到金融業,比較可行的一條正道。

財經名人訪:金融工作會議的內容裏,也提到了需要建立“建適合小微企業的資本市場”,兩位怎麼看資本市場對於小企業融資的作用?如何規避融資風險?

袁秀明:中國有成千上萬個中小企業,上市資源還是比較有限的,所以像剛剛涂教授講的開放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可能效果對於小微企業更大一些。企業到資本市場融資,首先需要經過國家的選擇,一般都是要選擇那些高科技的,成長型,盈利能力比較強的企業才能夠上市融資。

涂永紅:其實小企業和小微企業,它是分層次的,不同的行業,這些企業的成長空間,需要的投資,融資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比如説一些做的比較大的,有非常明確業務的,成長空間就比較大,而一些類似于新材料領域的企業,需要先投入,就會想要去上市。所以,我們常説創業板其實可以把窗口放的更大一點點,可以鼓勵風投扶持的高新技術的企業上市,然後配備非常好的退出機制,這樣既可以推動中國産業自主創新的能力,也可以推動金融創新的能力。

財經名人訪:現在也有人在感覺有這樣一個現象,就是金融與實體經濟,有這樣一個脫節的問題?您怎麼看?

袁秀明:我覺得確實存在這個問題,通過一些數據可以了解到,比如説中國M2現在的餘額2011年底是80萬億上下的狀態,而像美國GDP達15萬億的水平,它的M2跟我們的水平相當,但我們GDP水平還不到他的二分之一,這就説明我們M2的供應量是非常大的,這也就意味著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是非常大的。中國現在從總體來看,投資市場還是比較繁榮的,反而資本市場吸納資金量不是非常大,所以,總體看來,我不認為它有什麼泡沫。

涂永紅:如果從總量上來看,其實中國是具有這種出現泡沫基礎的,為什麼呢?剛才袁博士講到,我們有一個過剩的指標。去年中國貨幣供應量佔GDP比重到了180%,也就意味著一塊八的貨幣,才能生産出一塊錢的産值來,這一方面説明我們的資金利用率低,另外一方面,還説明我們其實有大量的資金閒置著。而資本都是逐利的,一旦有這種機會,它就會滋生泡沫,就可能去衝擊實體經濟。

袁秀明:其實中國還是存在泡沫化的潛在風險,它隨時會爆發。

財經名人訪:一旦出來,再壓也是需要時間的,那這段時間怎麼辦?還是防為先,現在很多也在問這樣的問題,怎麼將一些不良資産證券化?

涂永紅:資産證券化增加資産的流動性,是非常好的辦法,在大型的金融機構裏邊,使用這樣的技術已經有三十年的歷史了,在次貸出來之前已經有20年,它運行的非常好。比如説我們居民的住房貸款,有資金來源的,把這些房産發成債券賣出去,賣很多年,就是長期債券,收益很多,中等收入的投資者想投資,這個就可以提供大量的産品。

財經名人訪:最後一點時間,我們來看看網友的問題,我們之前編導整體出來的CNTV的網友,第一個是叫克裏斯多夫問,美國金融危機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美國政府濫用國際儲備貨幣的發行權,濫發美元鈔票,最終讓其他國家為其房地産、金融泡沫破滅埋單。對我國的影響就是輸入性通脹,請問涂教授,我們只能被動地接受嗎?您對人民幣國際化有何建議?

涂永紅:像中國有這麼多美元的外匯儲備,美元一貶值,我們儲備就會縮水。第二方面,推出Q1,還推出了Q2,現在還要推出Q3,那麼這種情況下,像大宗商品價格都有可能飆升,有些原材料的我們不得不進口,像石油什麼的,也會造成輸入性的通貨膨脹。不過,我們另起爐灶的實力還不夠,但相應的努力和成績也還是要肯定的,人民幣國際化在周邊地區還是不錯的,在周邊地區推進以後,也可以試驗著在整個亞洲範圍推進,我們有三十年的計劃,第一個十年推進到周邊地區和亞洲,二十年後到非洲,拉美,整個亞洲,這樣三十年後,與美元平起平坐還是可以期待的。

採訪手記

她睿智、嚴謹、熱情、理性

時間:2012-2-17 記者:魏強

微博

涂永紅教授主要研究國際收支及匯率理論、金融工程、商業銀行管理和資産證券化等金融領域的課題。特別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歐元區、日本一直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導致了顯著的國際流動性過剩現象。這一外部衝擊給經濟恢復較快的新興市場國家造成嚴重的通脹壓力和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我國深受其影響,她呼籲及時出新招應對,表露出自己的真知灼見,突顯她作為一名學者所應具有的社會責任感。[記者微博]

媒眼

國際資本出逃新興市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預計亞洲地區明年經濟增長將放緩,對亞洲經濟的擔憂也使短期資本開始撤出亞洲。

——南京日報

養老金入市再引熱議 學者告誡應重視風險

在目前收益為負的情況下,養老保險基金可以進行投資,但應注意投資項目。入市在機構中受到歡迎,他們認為養老保險基金進入股市有助於中國目前資本市場的完善,同時提振低迷的股市。

——人民網

微博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