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30

    “360開展搜索業務,並非要幹掉百度,而是讓用戶多一種選擇,因為搜索引擎一家獨大易操縱搜索結果”,奇虎360公司的董事長周鴻祎認為當今搜索行業已背離初衷 掙黑心錢。關於和一些知名的大型互聯網公司的紛爭,周鴻祎覺得自己很宅男,雖然愛打仗但總是挑戰大傢伙,因為顛覆式創新在美國是英雄在中國被打壓。[詳細]

  • 本期專題
  • 完整視頻
  • 訪談實錄
  • 現場圖集

[第30期]

周鴻祎:我做不到罵不還口打不還手

01 巨頭壟斷流量和用戶成為行業壁壘
02 顛覆式創新在美國是英雄在中國被打壓
03 我挺宅男但做不到罵不還口打不還手
04 我愛打仗但總是挑戰大傢伙
05 當今搜索行業已背離初衷掙黑心錢

我做不到罵不還口打不還手

財經名人訪:我們知道無論中國還是世界,在搜索引擎領域都有巨無霸企業,360為什麼要介入這個領域?您想改變什麼?

周鴻祎:我覺得我們做搜索的決策,我覺得它不是一個簡單的一拍腦瓜,大概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就是我們原來在搜索方面一直在跟Google合作,我也很喜歡這家公司,我也認為Google的搜索體驗非常好。但是你也知道2010年Google跟中國關係鬧僵了,他撤到香港以後,我們喜歡Google的人,用Google搜索的服務非常的不穩定,加上用戶體驗非常差,用戶給我們非常多的抱怨。

從另外一方面,我們又看到另外的搜索行業的亂象,就因為Google撤出去了,那麼中國的搜索引擎行業基本上一枝獨大了,所以搜索的體驗一方面在給網民創造提供了很多搜索知識的同時,確實搜索體驗也變得越來越商業化了。舉個例子,比如很多搜索結果頭兩頁可能都是廣告,那麼很多廣告和正常的搜索結果混在一起,作為普通消費者很難區分,那麼包括競價排名這種商業模式就意味著誰出錢多,不管它的結果是真的是假的,他都可以出現在搜索結果的最前面。這樣導致很多虛假的醫療廣告,還有很多欺詐的網站往往會混在搜索結果裏,那麼給很多消費者帶來很大的困擾。

特別是當搜索引擎行業的壟斷者,當他們因為用戶沒有選擇,只能選擇搜索引擎的時候,他們以為會更加自由的來操縱搜索的結果。所以這是促使我們下決心説,我們希望能夠去做一點改變行業格局的事情。雖然我們知道説,巨頭壟斷很強大,你可能不能完全顛覆它,但是只要有一個像360這樣的挑戰者,能夠在市場裏不要出現完全一枝獨大的情況,我覺得對用戶體驗的改善肯定是一個很大的推動。

另外一方面,因為我們原來前身做過搜索,無論是在我第一家公司,我們本身當時做搜索其實應該説還是有很多經驗,那麼後來我在幫雅虎工作的時候,我們也幫助雅虎成功地做了一個搜索引擎叫易搜,在半年裏邊當時基本上成了中國當時幾乎成了第一名的搜索,而且超過了Google。所以應該説在搜索技術方面,我們這麼多年一直保留一支團隊,有很長時間的積累。這也是我們能夠做搜索,因為你沒有技術,沒有積累,坦率地説搜索再好的生意你也做不了。

第三個,我們也分析了很多新出來的搜索引擎,它做了,為什麼對行業的壟斷者,行業巨頭根本不會起到任何作用?是因為用戶已經養成了習慣,所以新出來的搜索引擎幾乎沒有流量,而沒有流量,就沒有機會改善你的搜索結果。所以搜索引擎行業形成強者恒強、大者恒大的局面。

但是在過去的幾年裏面,360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網絡安全公司,然後我們也變成中國最大的瀏覽器公司。在瀏覽器裏,我們的瀏覽器的首頁也變成中國最大的導航入口,其實用戶已經養成了在瀏覽器裏直接搜索或者在導航站上直接搜索,而不去搜索引擎的習慣。也就是説我們手裏掌握了流量,可能在中國搜索市場裏的份額,我們估計應該是超過20%-25%,我們手裏掌握了使用搜索的流量,並不是説用我們的搜索流量,因為用戶可能通過我們的瀏覽器和網址站可以用Google的搜索,用百度的搜索,用Bing的搜索,所以我們要有這樣一個流量的基礎。

所以綜合這三個原因,我們決定説我們可以嘗試來做一個搜索,這就是我們做搜索的可能三個出發點。

財經名人訪:目前搜索引擎在中國一家獨大,360要去挑戰,對方的弱點在哪,搜索領域存在什麼問題,您的突破點選在哪?

周鴻祎:其實作為一個搜索技術上,我幹了很多年的人來講,這十年來,我的搜索技術沒有本質性的革命,所以大家搜索技術上都差不多,所以這裡面一個最大的糾結,我剛才講是用戶體驗的顛覆的機會。因為市場壟斷的巨頭,如果他在壟斷的同時,還能夠很在乎就是普通消費者的利益,就是他的搜索結果不要過度商業化,不要有那麼多的欺詐和釣魚網站,那麼我覺得我們可能沒有機會的。

但是現在事實情況,我講了我們行業的亂象,就是隨意操縱搜索結果,搜索結果和廣告混為一談,讓很多消費者在用搜索引擎的時候實際上是受傷害,包括有很多傳統媒體,包括CCTV對此也曾經提出很多的批評。但是對行業巨頭來説,因為沒有競爭,用戶沒有選擇,所以沒有這種動力去改變,所以我覺得如果我們做搜索,如果我們不是去模倣行業巨頭的商業模式,而是我們敢不敢下決心在搜索引擎,如果我們技術至上,我們不要放那麼多廣告,我們讓我們的搜索引擎更乾淨一些,我們把廣告和正常的搜索結果能夠像Google一樣把它分開標識清楚,讓消費者很明確的知道什麼是廣告,什麼是搜索結果。甚至包括對於最混亂,也是用戶抱怨最多的醫療行業,我們敢不敢説不接這個行業的廣告。

總而言之,可能我們做不到百分之百,但是我們希望讓用戶用我們的搜索引擎的時候,能強烈的感受到一個它比現在已有的搜索引擎的巨頭更乾淨、更讓人放心,或者更安全的用戶體驗上的一個變化。那我覺得這可能是一個微創新,但是它可能帶來的是一個顛覆的創新。

那對於這樣一家可能掙了很多錢的企業來説,放棄已經到手的收入,也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我覺得從用戶體驗上的這種創新,這種改變,有可能成為一個巨大的力量,所以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我覺得今天的搜索行業已經背離了當初搜索引擎的這種初衷,因為搜索引擎本來是自己不做內容,他是把全網的內容都索引,然後讓人們快速找到,然後快速把用戶帶到不同的網站。但今天的搜索引擎壟斷了市場之後,你會發現它也頻繁地進入很多領域,在很多領域開始自己內容的打造,也就是説他不再給同行或者給整個行業提供流量,舉個例子,像優酷為什麼要做搜酷,很簡單,因為優酷自己做視頻搜索,要不然優酷也會擔心從搜索引擎來的流量會未來如果有競爭的話,會逐漸地減少。

所以我是覺得,如果這樣做下來,流量都被一家公司壟斷之後,對於整個産業鏈,對於整個行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我們希望這次能通過搜索做一個開放的平臺,我們希望把很多“垂直搜索”,也包括優酷、土豆這樣的合作夥伴,包括攜程、好大夫,反正中國有好多垂直內容的合作夥伴,就是把大家能帶起來,由大家來提供很多垂直的搜索,我們來給大家提供用戶和流量。這樣的話我覺得能夠真正讓搜索引擎重新復歸到原來的角色,就是幫助用戶快速找到好的內容,然後把用戶分流到整個行業各個網站上去。

所以後來我們啟用SO這個地名也是雙關語,一個是SO的發音是Sou,非常簡短,我覺得一個最簡單的So,所以是So,第二個在英文裏So是so,我們並不標榜我們一定是技術最好的或者是最強大的,我們可能就是一個差不多的搜索引擎,但是我們的特點,我想通過兩個字,一個是S,我們代表safe,就是安全。還有一個o,我想代表open,代表開放,這是我們公開的策略。

財經名人訪:那從搜索到瀏覽器,到導航,那360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誰?

周鴻祎:其實瀏覽器,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是IE,因為每台電腦裏都有IE,所以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來説服用戶放棄舊的IE版本,因為舊的IE版本安全上沒有保證,還導致這些網站的開發者還不得不做多套版本來適配瀏覽器。那在360之前中國沒有大的公司敢做瀏覽器,360算是第一家。但是360把瀏覽器的模式探索出來之後,很多大的公司才意識到原來瀏覽器是一個互聯網的入口,也是未來互聯網的一個平臺,所以現在很多同行也都在進入這個領域。

那麼在導航上,我們其實原來最大的對手是好123,百度旗下的好123,其實好123在巔峰時期給百度貢獻了差不多接近1/3的流量,因為中國用戶確實有很多小白用戶就有這樣的習慣,他不願意,他不輕易搜索,他更願意點擊優酷或者土豆去看,他不會輸入域名,但是現在我們已經變成中國最大的導航站。

那現在導航這個市場就很亂了,除了我們跟好123之外,大概很多的客戶端公司,包括原來這些極力反對我們做免費殺毒的傳統殺毒公司現在都完全照搬360的商業模式,都紛紛在做瀏覽器,做導航。

那搜索很簡單,搜索這個市場其實一直沒有什麼玩家,然後實際上百度一枝獨大。那麼我也不認為我們做一個搜索就能幹掉百度,幹掉百度也不是我們的出發點,我們只是認為説這個市場從公平的角度來説,它不應該只有一個選擇,消費者應該有更多的選擇。在任何市場裏當消費者有了第二選擇之後,他就會對市場的領先形成一種壓力,使得你不能為所欲為。

所以我覺得無論通過道德的説教,輿論的批判,我覺得都不能如在市場中讓搜索引擎這個行業有更加激烈的競爭,有更加公平開放的市場競爭,這樣會讓市場裏每一個玩家都不能去改善你的用戶體驗,都不得不注意説你要不能夠再把這個搜索結果可以為所欲為,那我覺得這個會對整個市場,對整個搜索引擎行業,我們會帶來一個非常大的促進。

財經名人訪:360這些年發展比較快,其實回想起來,每一步似乎都是通過打仗獲取發展。您怎麼看待合作共贏與競爭的關係?

周鴻祎:我覺得你真的去看一看,你會發現很多人對我們一個誤解,是按照我們中國傳統的文化,我們總認為一個企業應該和諧,應該跟大家都和平相處,我當然也希望這樣,但是當一個行業過於和諧,當壟斷的格局一旦形成,如果沒有人出來打破這種壟斷,其實整個行業最大的收益者就是行業的壟斷者,他可以持續地把這個行業的優勢轉化為這個企業的優勢。

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像中國互聯網最近這十年來真正涌現出來的企業可能也沒有幾家,如果你算優酷,古永鏘也算互聯網內第一代的參與者和創業者。所以跟美國相比,美國最近十年出來很多新生代企業,像馬克•扎克伯格這種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走上這種企業領袖一個位置。如果把中國和美國做一個對比,就會發現中國太缺乏顛覆性的創新,太缺乏行業格局的變化。

在美國,你可以看到比如柯達被數碼相機顛覆,諾基亞被智慧手機顛覆,這都很正常。只要這樣顛覆的結果對用戶有利。但在中國,我們的價值觀往往是説怎麼兩個企業又打起來了,或者説這種顛覆性的創新是以挑戰的企業去破壞被挑戰者的商業模式,我們就會覺得破壞、顛覆這幾個詞是非常負面的詞彙,所以會有負面的聯想。但實際上在美國商學院經典教材裏面,正是這種破壞式創新、顛覆式創新才是推動産業進步和商業文明不斷前進的一種動力,所以我是説,如果真的我們要去看一眼360大概發生的這種戰鬥,你會發現有兩個特點:第一,我從來沒跟小公司打,我總是在挑戰當時我進入一個領域的巨頭,但是我們在中國其他巨頭來説,你聽到太多他們欺負小傢伙的故事。

我也承認,大家非説我愛打仗,但是我總是喜歡挑戰大傢伙,體量比我大幾十倍的,因為我覺得要改變行業的遊戲規則。第二個,很多人誤以為説我們是把打仗做成一種手段,但是你真的看一看説,其實很多時候這種打仗都是迫不得已,因為我們不是用打仗來作為手段,而是説我每次希望都是推出一個産品,這個産品試圖去顛覆已有市場中的用戶體驗。舉個例子,在2006年,比如當時全中國的互聯網都在玩流氓軟體的時候,那我們做了殺流氓的免費的工具,那這當然就使我們變成了用戶喜歡,但變成行業公敵,因為你把用流氓軟體獲得流量的潛規則打破了。

那當時我們推出這個産品必然會傷害很多利用流氓軟體獲利企業的利益,所以我們會遭到這種圍毆,遭到這種口誅筆伐,那麼在2009年的時候我們推出免費殺毒,那今天大家都認為這是好事,所有的殺毒公司都紛紛追隨,但在2009年的時候,我們推出這樣一個免費殺毒的産品,讓那些賣殺毒軟體掙了幾十個億公司來説,我們簡直成了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所以我們也會遭到他們的迎頭痛擊。包括這次我做搜索,我也沒有想到我因為做了搜索,就像馬克吐溫寫的那個小説一樣,我馬上就成了被造謠、被抹黑的一個靶子,為什麼?因為我們剛才講我們推出搜索,我們很快拿到10%的市場份額,我覺得這成了可以撬動市場的一個杠桿。而我們又宣稱讓搜索結果更乾淨,包括沒有醫療廣告,然後把廣告和搜索結果區分清楚這些做法,他無疑會顛覆目前搜索引擎行業的這種亂七八糟的現象。所以,我們當然又不得不去應對這種搜索巨頭對我們的絞殺,包括他帶來代理人的戰爭。

所以我就講,每次的戰爭,我覺得都不是我們去故意引發,而是説每次當你做出一個真正具有顛覆式創新意義的産品,它就必然會,我覺得可能必然會引發巨頭對格局被打破的這種反擊。

財經名人訪:您覺得您個人的氣質是什麼樣的,您個人的氣質有沒有影響公司的氣質?前一段時間我們知道360在美國遭到一些公司的阻擊,在我們的想象,您是不是應該努力抨擊什麼的,但是我們看到的結果並不是這樣的,這到底什麼原因?

周鴻祎:其實我個人的氣質,大家都誤解了,我其實挺宅男的,我非常喜歡在屋裏聽音樂、讀書,這是一方面。但是這麼多年做企業,因為企業從小到大,很多時候不能依賴,就不得不跳出來去講話,去跟媒體溝通,去跟用戶交流。所以大家可能看到我比較外向的一面。

從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可能是一個愛憎比較分明的人,就是説對於合作夥伴,對於投資人,對於自己的員工,我會非常好,但是對於強烈的競爭,可能我有的反應會比較激烈。比如説我認為我不會主動去罵人,但是如果別人來對我進行攻擊,我肯定會做不到説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所以我肯定會以牙還牙,這可能是我多面化的個性。

但是前一段時間國際上有人做空我們,為什麼我沒有激烈的去反對?我是覺得很簡單,你去美國上市,你就要接受別人的遊戲規則,我們不可能拿著我們的遊戲規則去讓國際主流資本去接受。儘管我們明知道這些做空企業是為了謀利,甚至他們對我們的很多指責可以説百分之百都無中生有這種猜測、臆斷,然後對他來説其實結果是什麼真是他並不關心,他只通過散佈這些消息能讓你股價下跌,他就可以謀利。

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股市遊戲規則是尊重這些做空者,他相信這些做空者在謀利的同時可能也能幫助資本行業發現一些害群之馬。就像美國人説的,他有一個言論自由,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是我捍衛你説話的權利。所以我們也是這樣的,對於這些做空者,我們明知道他在胡説,但是我們還會用他們的遊戲規則來對待,我尊重你做空的權利,我也接受你所有質疑的問題,但是我以最快的速度,我保持一個公開、透明,把你所有質疑的問題哪怕再愚蠢的問題我都給你回答了,我都給你解釋了。

同時我們不斷地跟投資人溝通,包括把投資人邀請到我們公司做開放日,我就覺得美國對一個上市公司最大的要求就是公開、透明,所以用這種方法來應對,所以我通過事實來説話,而不是通過一種情緒化的表達或者是通過一種口水戰的方式更能夠讓美國,無論是美國的主流的財經界,還有美國的投資界,其實他會對你建立真正客觀的看法。所以最後我們股價沒有因此受到很大的影響,我覺得可能是這樣一種做法。

剛才我在會上也講,中國的企業往國際上走,在中國國內由於我們環境的特殊,你要入鄉隨俗,比如説別人罵我,我如果像美國企業不還嘴,我就肯定很吃虧,因為就被別人潑臟水,你需要質證是很困難的。他可以給你扣各種罪名,但是你要往國際上走,你就要尊重國際上的遊戲規則,而且現在對於國際來説,現在有一個潮流,你不能不看到整個西方主流資本對於整個中國概念在做空。然後對於整個中國概念,因為確實裏邊也有害群之馬對中國概念是不信任的,我覺得要恢復、重建這種信任是需要時間的。

所以對360,還有對其他做空的企業來説,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通過一個季度一個季度真實的這種財務資料,而且能達到大家預期的這種收入和利潤指標,讓大家逐漸恢復信心。如果有更多的中國企業能這樣做,而不是一種情緒化的對抗,這樣才能給將來很多中國企業國際化建立一個好的輿論環境。

財經名人訪:具體到互聯網行業來説,我們知道互聯網誕生於美國,但在中國普及這麼多年,也有很多大的互聯網企業,但是總體感覺能夠創新就是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這種比較少,而且跟風的相對比較多。您覺得我們中國如果説互聯網企業創新力不足,那麼它的原因是什麼?

周鴻祎:其實360不算是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遠遠不算,但我們可能是少數幾家去美國上市的唯一中國創造的一種商業模式。因為很多互聯網公司到美國去,都要在美國找一個參照,説我是中國的Google,我是中國的亞馬遜,這樣美國人才聽的明白,但是我們就是中國的360。

所以這個很艱難,包括美國人説是不喜歡抄襲,但是實際上抄襲他們商業模式的公司,他們特容易理解,你真正去原創一個商業模式,然後全世界只有我們一家有,還找不到第二家,那麼跟美國資本市場解釋我覺得也是一個蠻有挑戰的過程,但是我們後來成功上市,包括成功地接受了這種多輪做空,每次做空反而給我一個機會去溝通。

但是回過頭來説,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説我們中國其實從,比如説從黨和政府都在談創新,各地政府都在談創新,你翻開所有的報紙、電視節目都在談創新。但其實我們是一個蠻缺乏創新的國度,特別是在互聯網行業,就像你説的創新不太多。

我分析幾個原因,我不想更多的攻擊這些大公司,我還是從更深層的原因來講。第一個,我們很多企業快速成長實際上跟,應該説更多的感謝整個外部大環境和中國巨大市場,包括互聯網市場巨大的人口紅利和這幾年國家在這方面比較寬鬆的一個政策。某種角度來説,一些國外的互聯網公司被擋在外面,對很多國內互聯網企業其實起到一個天然的保護作用。

其實很多公司的市值,中國幾家領頭羊的互聯網公司的市值也達到四五百億美金,也在國際上可以排到前五名或者前幾名,但是它跟美國相比,這些企業收入增加了,但是它並沒有建立自己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體系我覺得還停留在一個小公司的程度,基本上還是説怎麼賺錢怎麼做,怎麼能夠贏得更多的利潤怎麼做,怎麼能夠弄到更多的用戶怎麼做。

所以我覺得一個缺乏這樣價值觀的企業,當他掙了錢之後,他就難免地會想法説,我創新,他有可能付出重大的代價。但是中國大家又是以成王敗寇這種價值觀來論英雄的,我們鄙視失敗,我們對成功者頂禮膜拜,所以這些大公司當然沒有興趣去創新,因為創新就意味著有可能失敗,有可能丟面子,有可能損失他的市值,所以這些大公司普遍的是借鑒和別人的商業模式為主。那麼我覺得這是一個價值觀上的問題。

第二個,我覺得可能更深遠的就是説我們整個很多中國年輕人受到的文化教育,我們是一種從眾心理,我們實際上是屈從心理,我們希望得到每個人的認同,我們不太喜歡標新立異的孩子。所以創新要求的是,少數派,就是你做創新的事,如果所有人都一致叫好,這件事可能經常不創新,經常創新者是很孤獨的,所以這種文化也使得我們很多創新人他的想法一拿出來,就會被別人嘲笑,就會被別人打壓,所以我是覺得怎麼從更深層,從教育體系能讓我們很多年輕人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我覺得這才能産生創新的一個土壤。

那麼還有一個原因,我覺得是,我也經常講,就是真正的創新它一定是顛覆的創新,因為小企業起來,他不可能按照大公司的遊戲規則玩,那他一定要去破壞和顛覆已有行業巨頭的遊戲規則,他的商業模式,這在美國被認為是英雄的,是支持的,失敗也是失敗的英雄。

但在中國這樣做,輕者會被像我們一樣會被人認為是二百五,會覺得怎麼這麼傻呢。那麼重者,當你真正去挑戰巨頭的時候,你會被巨頭,因為中國沒有《反壟斷法》,沒有真正意義上對巨頭可以進行約束的一種東西,巨頭可以調集他全部的資源來對你進行絞殺。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説,真的誰要想去做創新,你就一定會不可避免的觸動行業的利益格局,你就會去動了別人的奶酪,那麼這種打擊,我覺得就像360成長下來,你可以看看我們遭受的打擊,我覺得也就是我這種個性,心理比較皮實還能堅持下來,我覺得很多創造者可能經歷這些事情,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早就被人打趴了。

所以我是覺得,中國真的要鼓勵創新,恐怕不是把這個創新變成一個符號,扣在各種墻上,寫在各種標語上,而是怎麼樣真正地從政府到媒體,到文化、語境,到我們的價值觀上,我們真正能夠給創新去創造一個良好的一種文化土壤,或者説把創新變成我們主流價值觀當中的一種價值觀。

我覺得這樣可能也許再經過五到十年新一代的年輕人起來成長,他們比較自我,他們不太趨同,他們藐視這種權威,他們敢於挑戰強者,你就形成這樣一種美國矽谷式個人英雄式的文化,可能才有更多的創新出來。否則你看到的就是小公司最後也不會創新了,因為創新就意味著給大公司開路,小公司也從美國抄,小公司互相抄,然後大公司也互相抄,最後就變成劣幣驅逐良幣,導致這樣一種情況。

財經名人訪:最後一個問題,您認為現在我們中國互聯網行業有沒有壁壘,如果有壁壘,您覺得最應該當務之急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周鴻祎:其實我個人一直認為,就是説互聯網在中國這十年來獲得飛速的發展,其實我覺得應該説政府在這方面基本上還是無為而治,正是這種無為而治,其實互聯網沒有做很多傳統行業那種很多進入壁壘,所以相對來説我覺得這方面沒有問題。

但是中國互聯網存在一個壁壘,就是我剛才講的實際上已經形成壟斷的幾家巨頭公司形成非常大的進入壁壘,因為比如説他們有的公司壟斷了用戶,比如搜索引擎行業壟斷了流量。一旦壟斷了流量,他們又在全業務,全方位發展,在任何一個公司,新出來的公司都有可能,在美國只要做自己的就好了,大公司跟你是互相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在中國任何一個小公司剛冒頭,你發現有可能跟大公司某個業務就會發生重合,就會發生競爭。而大公司,剛才講了又缺乏創新的意識,他們更多的盯著小公司,是一種卡位的戰略,讓你先做,覺得有點門頭,我再做一個類似的業務,我只要把用戶一捆綁,我只要把流量一導入,那麼對很多小公司來説,這基本上在他沒有來得及成長起來之前,比如説他就有可能被扼殺了,我覺得這種壁壘也是導致這幾年中國互聯網其實沒有新興的,就新秀公司起來。

就出來幾家公司,無論360,無論優酷,無論噹噹,無論人人,你會發現這裡的創業者實際上還是老一代創業者。實際上你説中國找一個像85後新的企業領袖,有嗎?其實是沒有的。所以我覺得這裡邊最大的壁壘就是這種壟斷,這種對流量和用戶的壟斷帶來的壁壘。

但是我覺得通過2010年的“3Q大戰”,這兩年騰訊公司做了很大的轉變,但是他還是有很強的進攻性,但他確實在做法上,今年也是響應360的這種做法,他也是建立了他的開放平臺,給很多新的創業企業提供合作的機會。但是我覺得下一個壁壘,我覺得最大的就是搜索引擎,這也是為什麼是360決心要進入搜索引擎這個領域,因為我覺得最後搜索引擎像今天這樣的發展趨勢,所有的流量都到了搜索引擎,搜索引擎不再往外分流量,因為所有的內容都自己做,甚至包括視頻也在自己做,這樣他把所有的流量都養自己的內容,自己的內容越多,吸引更多的流量,就形成一個流量黑洞。任何一個新出來的網站,都幾乎得不到流量,你只能花錢買流量的話,那我覺得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可能會進入到一種,我覺得是進入到一種根本創業公司無法形成或者無法長大的一個階段,那我就覺得大樹之下寸草不生。

所以我希望通過360這種對搜索引擎行業壟斷的打破,我們希望能夠讓這個行業變得更加平衡,我們一直認為多樣性才是生物進化不斷的前提。如果我們把互聯網比作一個生態環境,我覺得光有幾棵大樹,當然是我們中國互聯網的驕傲,但如果僅僅只有這幾棵大樹,沒有其他的花花草草,那這個生態我認為是不健康的,所以這也是我反復強調的,就是説我們現在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過於一元化,我們總是以GDP,以企業的收入,以企業的市值,説白了就以掙錢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家的價值。

但是這種價值觀實際上我覺得它不代表一個國家真正的實力,像美國他有大公司,但每隔十年或者每隔二十年這種大公司就被顛覆,因為新公司起來,永遠有新的公司能起來的這種實力,這種創新的力量,我覺得它代表了美國這種創新的力量。相反我們今天這個行業有一些所謂的大公司,我更多的認為只不過是他們殺掉很多創業小公司,把整個行業的價值變成他們上公司的市值,對他們來説很有利,但對整個中國IT産業,整個發展,更新換代,包括年輕人的成長來説,我覺得這是有巨大的危害。

微博熱議

&_=1355387489221" scrolling="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