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7

龍年伊始,中國經濟形勢再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在危機四伏的國際經濟漩渦中,中國經濟如何在2012年走出不一樣的步伐?國內的通脹局勢,人民幣升值、鉅額外匯儲備、中國出口等熱點問題又將向哪些方向演變?本期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財經名人訪》節目特別邀請到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展望並預測2012年的中國的宏觀經濟,將如何演變走向何方。[詳細]

  • 本期專題
  • 完整視頻
  • 訪談實錄
  • 現場圖集

[第7期]

左小蕾:通脹相對平穩 資源價格機制改革正當時

01 “內需促增長”模式更符合轉型需要
02 勞動力成本還會提高 可梯度轉移製造業
03 通脹相對平穩 價格機制改革正當時
04 下調存準並不意味貨幣政策轉向
05 資本市場應更多致力於制度改革

財經名人訪:展望2012,如果讓您用一個詞語來預測形容今年整個中國宏觀經濟的形勢的話,你會用那個詞呢?有人説去年至今,我們的增長已經出現了下滑的跡象,您怎麼看待這種説法?

左小蕾:在2011年可以説整個中國經濟實現了平穩增長的預定目標,我認為2012年也會延續這種穩定增長的態勢。

我們認為在2011年,GDP9.2%的經濟增長速率是非常合適的,是正常而合理的。實際上,8.5%到9%點多的增長速度是中國現階段最合適增長速率。若僅僅因為速度在這一區間內有下行跡象,就説中國經濟下滑了,這個概念我認為是不全面的。

財經名人訪:您能不能從投資、消費還有出口方面分析,這“三駕馬車,將會在2012年,形成一個什麼樣的發展態勢?

左小蕾:我個人認為,中國目前的投資要適當的放緩,數據顯示,中國去年投資增長25%增長,GDP增長為9.2%,如果比較粗略計算的話,也就意味著3個百分點的投入帶來1個百分點增長,經濟學上把這種現象叫做“規模遞減效應”。在這個時候,若你還要推動更高的增長的話,就意味著你要付出更多的投入,未來有可能會出現4個百分點投入,換1個百分點增長的狀況,這是非常沒有效率的。反而,適當的放緩一點會更有效率,比如説以2個百分點投入,換1個百分點增長,所以我認為投資在現階段應該適當放緩。

而消費倒是有些增長的空間,不管是從轉型的角度,還是從國際形勢變化的角度。

首先,我們常説要“依靠內需促增長”,是因為我們有人口的基礎,美國和歐洲雖然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第二齣口市場,但實際上他們人口加起來7個億不到,中國現在粗算就有13億人口,可以説天然擁有消費最基本的市場基礎。再加上跟隨著中國老百姓近幾年收入增長也在變化,老百姓的消費結構也在發展變化,除了基礎消費以外,可能還有一些收入比較多的人,有一些高檔的消費,甚至一些奢侈消費的需求。可以説,如果未來這種收入增長的態勢能夠繼續,我們消費結構的調整就會有更大的空間

最後從出口的角度來講,現在大家老是強調外邊市場的變化,歐債危機,美國危機影響我們出口市場,事實也的確是這樣的。短期來講,出口增長下降,我們可以採取一些補救措施,比如説多元化出口的目的地,但是從根本上來説,中國應對此一定要抱有更高的戰略性思考,要更強調強大內需市場,尤其是消費市場的思考。當然,為了實現這種轉型,需要配套,以及更多的政策性改革,制度性的改革。

財經名人訪:即便是在弱市中,還是有很多股民期待著是不是有合適的時機,再次投入到股市當中,請兩位分析一下,今年或者最近這麼一兩年之內,A股市場是一個什麼樣的趨勢?還會重回牛市嗎?

涂永紅:我認為會的,非常樂觀的,十年,我們剛才講了,中國經濟十年增長,然後股市回到了低點,到現在的話,我們認為它基本上是觸底了,從價格角度來講,它已經到了股指期間,説明我們的泡沫已經擠出去了;另外通過我們的股權分制改革,原來法人股不流通的問題,現在基本上解決了,這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再有一個從宏觀方面來講,現在已經開始鬆動了,緊縮的政策基本上已經開始往回放鬆了,流通性在改善,發行的速度也在下降,原來是每個月上20家企業,現在也就是十二三家到15家,IPO節奏放慢了,流通性又增加了,再加上大家覺得又見底了,美國經濟也復蘇了,歐債危機也見底了,小牛就要開始來了。

財經名人訪:剛剛您也提到,中國經濟目前是處在一個“轉型期”。我們都了解,近些年中國經濟騰飛跟中國人口紅利有著密不可分關係,但這種優勢正在逐漸消去,經濟轉型的話題更加的變得刻不容緩。那麼,在中國經濟轉型整個過程中,您認為有哪些領域是值得我們目前重點關注的?

左小蕾:其實我覺得目前無論説是被危機倒逼著轉型也好,還是説是因為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産生必然的經濟規律變化也好,我們當下都有必須要轉型的需求。在過去30年,改革開放的之後這種所謂的“粗放式高增長”,的確是建立在勞動力的比較優勢上的,同時政策上也的低要素價格管制,也提供這種“粗放式發展”的政治環境。

很低價格的土地、資源、能源構建了低成本優勢,在這種基礎上,形成了目前的這種出口導向型經濟。經濟發展到今天,不管國際國內,這種“粗放式高增長”條件都發生著變化。之前我們説到由於債務危機,外需環境目前發生了變化,我們不能繼續依賴出口導向的增長,我們要轉向“擴內需”,要轉型發展。

而國內勞動力成本還會持續提高,今年春節以後出現了“招工難”現象,但實際上這種“招工難”問題,實際上價格問題。所以我覺得,經濟轉型,首先是勞動密集性的産業需要逐漸轉向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因為現下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勞動力成本問題。

另外單就製造業來講,需要由低端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轉型,我們不可能將勞動密集型的産業整體轉移,複製當年西方整體轉移到中國的這種模式。因此我們要“梯度轉移”,從東部沿海向中部轉移勞動密集型産業,同時保持一定就業,保持中西部優勢,終端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轉型,向服務業方面轉型。我覺得這裡面有很多很多的機會。

財經名人訪:説到能源成本的上漲,我們知道在本週2月8日淩晨,發改委剛剛將汽油和柴油每噸價格上調了300元,您認為,石油價格的持續攀升,將會對本年度“控通脹5%以內”這個目標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左小蕾:我覺得,如果不是非常情況,不應該通過控制油價來控制通脹,我覺得這是不合適的。我覺得進行價格機制調整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大環境,但在目前這樣一些很隨機因素很多的國際國內環境內,平穩的大環境是不存在的,所以所謂的“機制要素調整”也是不存在的。但我認為在當下,我們通貨膨脹的情況實際上已經相對平穩的情形下,的確是“價格機制改革”的好機會,這個時候應該把價格機制的調整,不止是石油方面,還有其它領域的要素價格機制調整的問題提到日程上來。

財經名人訪: 財經名人訪: 我們普通老百姓茶余飯後除了聊一些國內經濟大的形勢以外,他們其實更關注,品種百姓更關注物價走勢,,您對接下來一年通脹預期是怎樣的?

左小蕾:首先,我比較反對信口開河的預測,通貨膨脹有著非常嚴格嚴謹的計算方式。我們認為今年的通貨膨脹可能會在4%左右,同時也認為4%通脹水平是中國可承受的,因為時下的經濟增長都有8%、9%水平上。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承受程度是要以收入增長為指標的。

很簡單一個例子,假定去年100塊錢一週是我的生活水平,基本的生活水平支出。那今年通貨膨脹漲4%,也就是説我要保持我去年的消費水平不受影響的話,就要花104塊錢,但是如果你今年的收入增長是10%,那也就説你今年有110塊錢收入,支出到104塊錢對你來講就是可承受的。

財經名人訪:前段時間我們《名人訪》在採訪姚景源姚總的時候,他有一個觀點是認為,除了要通過一些手段,繼續穩定通脹的形勢之外,改革分配製度更加的刻不容緩?您對2012年財稅政策方面的預期是怎樣的?

左小蕾:是的,政府管理通脹處理要推出一些比較有針對性的政策以外,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收入。提高收入實際上也就是提高剛剛所提到的承受能力。所以,未來我們要採取更多的方式方法,來進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財經名人訪:提到管控通脹預期,在2011年的時候,貨幣政策發揮的十分顯著的作用,“從過去適度寬鬆轉為穩健”,大家集體的感覺都是比較緊張的,您認為2012年,貨幣政策會延續這樣的調控風格麼?

左小蕾:我覺得這個概念首先大家一定要搞清楚,為什麼貨幣政策跟通貨膨脹聯絡在一起?因為通貨膨脹從根本上來説是個貨幣現象。就像我們2009年的時候,經濟增長8%、9%,貨幣發行28%、29%?這就意味著每創造一塊錢價值,發了三塊錢,四塊錢貨幣,而經濟最後是要平衡的。平衡的方式就是之前價值一塊錢的東西賣出了四、五塊錢,那就是通貨膨脹。所以我們常説通貨膨脹是貨幣現象,跟發錢密切相關。所以在去年我們採取穩健的貨幣政策,與我們前期發了太多貨幣不無關係,當然不止是這一點,境外資本流入等因素,也創造流動性,加大通貨膨脹壓力。

所以,今年大家有一種説法,就是説通脹已經平穩了,那麼貨幣政策是不是就應該寬鬆了?這種提法其實是有幾個誤區的。首先,穩健不是緊縮,既不寬鬆也不緊縮,這才叫穩健;另外還有一個誤區,就是通脹下來貨幣政策就應該寬鬆。貨幣政策不光是只有這兩個極端,如果老翻來翻去,一下寬鬆一會兒緊縮,就是工具使用不當,最後反而會導致經濟的大起大落。其實經濟正常的時候,也就是大多數的時間內,貨幣政策都是穩健的,既不寬鬆也不緊縮。我們剛才説了,經濟現在是穩定的增長,也就説經濟恢復了常態,既不過熱也不是在衰退,貨幣政策就應該回歸正常。

而什麼叫做穩健?用一個指標來説,就是貨幣供應量,也就是我們所説MI應該滿足經濟正常運行所需要貨幣需求增長。那麼多少才算是滿足呢?假如説今年9%左右經濟增長,加上4%通貨膨脹,所需要貨幣需求增長應該是13%到14%左右,滿足經濟正常運行所需要貨幣需求增長。所以説如果今年實施這個政策是中間政策目標是14%,那就是穩健的。

再講怎麼實現這一指標?經濟增長需要發行,需要銀行信貸增長;另外採取一些比方説外匯進來的方式,現在外匯積累流出減少,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發行票據;當然也可以通過存款準備金率調整提供流動性,但是只要以14%MI增長為中間目標的話,不管它用什麼手段,我都不認為是貨幣政策的轉向,而是為了實現穩健所必要手段。

所以我認為,存款準備金率就算調整了,也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還要看中間目標。而且我覺得,中國經濟在目前情況下,不需要靠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推動經濟增長,因為只要一寬鬆,中國經濟一定會過熱,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中國不缺錢,要知道2007年到2011年,四年的時間居民存款增長21萬億,,四年的時間從14萬億增長到了35萬億,這就意味著民間剩餘資金多得不得了,還有企業儲蓄也是從19萬億增長到30多萬億,也增長60%。所以從總量上來説,企業也不缺錢。幾十萬億增長説明危機期間放出的貨幣,經過“乘數效應”創造貨幣,經過這樣週轉以後都變成了企業的存款,變成了居民的存款。如果在這個時候,你不去引導這些民間資金和企業資金的投向,反而去增發貨幣的話,我覺得中國經濟將極有可能會萬劫不復。

財經名人訪:剛才提到歐債危機,中東問題,以及日本問題,您覺得外因的演變會對我們中國經濟造成什麼樣影響?我們面臨一些挑戰又在什麼地方?

左小蕾:很簡單的來講,如果中國的經濟增長需要延續2011年的平穩,我們的政策也需要延續2011年的平穩對不對。像是伊朗問題引起來的石油價格這種波動,我們在去年也遭遇到了,由於利比亞,由於包括伊朗在內的局勢變化會不會使得石油價格高位波動,但其實總的來講我們這些情況都跟2011年沒有太大區別,所以中國政策決策要依據2011年,要參考2011年走過到路,來做我們很好的鋪墊,來推動經濟平穩增長。

財經名人訪:節目最後還是選取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網友提問,除了實體經濟之外,其實他比較關心股市在2012年是否有涅盤重生機會,投資者能否盼得曙光?

左小蕾:説實在的,我很不同意比較情緒化的來判斷資本市場,我覺得中國資本市場應該更多的致力於基本改革和建設。像2011年,2010年股市走勢不盡人意,我覺得很大程度制度性問題造成,肯定不是經濟基本面造成,所以我覺得網友們這些投資者們對中國的資本市場應該抱有推動制度性建設,制度性的改革的期望,讓我們資本市場真正的變成一個比較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能夠很好反應經濟增長基本面情形的市場。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投資者最終才能在資本市場活動中,得到應有的回報。

採訪手記

雙面左小蕾

時間:2012-2-11

留言

    作為一個女經濟學家,她的觀點獨具女性的洞察和細膩,卻又不失理性與深刻。她很坦率,每每聽到不妥當的言論,就一定會一針見血的指出來,並分析透徹。她很幽默,在本次訪談中,她引入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把一些晦澀的經濟學術概念講解的生動有趣,同時卻又使聽者有醍醐灌頂之感。

    她的時尚IQ卻相當的高,每次出鏡都會讓人眼前一亮,很難讓人把她和“經濟學家”這個名詞聯絡在一起,反而更像是個時尚雜誌的女主編。

    有人説,金融圈是男人的戰場,而在這個光怪陸離的財富世界裏面女性,註定不尋常,左小蕾,就是其中之一。或許你很難想象可以從一個人身上看到這麼豐富的元素,但左小蕾卻天然擁有。她,一個魅力的財富女性代言人;一個嚴謹認真,卻又幽默隨和的女經濟學家[詳細]

媒眼

左小蕾:強化監管的執行力更加重要

三大監管機構年前換帥,金融業隨之出現不少“新官”上任前後的變化,最近有許多媒體把這些變化評為年度“十大新聞”之一。筆者希望,這些變化不僅是“新聞”意義上的亮點。

——上海證券報

左小蕾:一個建議改變千萬人命運

“我理解的市場經濟是有法律界限的,是有規則的,競爭不是你死我活的,每個人在市場經濟中可以訴求自己的利益,但是不能傷害別人的利益,損害別人的利益就要被約束。而我們的證券市場有很多違規操作,諸如老鼠倉等等,做的人認為他做得有道理,他覺得有的人在做,為什麼我不能做?”

——人民日報海外版

微博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