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3

    “80後退休前需準備314萬退休金”,這則近期傳出的新聞,連同其中包含的驚人數字,再次引起了人們對養老的關注。事實上,無論是中青年人士,還是老年人士,都應及早為退休後的生活做出財務安排。只不過,到底存多少錢才足夠安享晚年?中國人養老成本到底分佈在哪兒?只不過,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講,這是一筆糊塗賬,“算不清,道不明”,最後只能憑著感覺走。[詳細]

  • 本期專題
  • 完整視頻
  • 訪談實錄
  • 現場圖集

學會理財 規劃養老要趁早

財經名人訪:“80後退休前需準備314萬退休金”,這則近期傳出的新聞,連同其中包含的驚人數字,再次引起了人們對養老的關注。事實上,無論是中青年人士,還是老年人士,都應及早為退休後的生活做出財務安排。只不過,到底存多少錢才足夠安享晚年?中國人養老成本到底分佈在哪兒?只不過,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講,這是一筆糊塗賬,“算不清,道不明”,最後只能憑著感覺走。帶著這些問題,本期的財經名人訪為您邀請到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涂永紅女士,來給我們支幾招養老理財的良方。 您能否給我們簡單概括一下,目前國內養老制度的現狀,我們的養老金究竟是從哪兒來的?

涂永紅:好的,我們的養老金主要是來自於三個渠道,第一是政府提供一些基本的養老保障。第二是來自於你服務的單位、企業。還有一大塊是來自於個人。

財經名人訪:養老問題是一個全民討論的焦點問題。目前網上探討最多的就是為什麼説有些事業單位的人養老金拿這麼高,您覺得這個制度有沒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涂永紅:其實這個問題是中國經濟制度當中的內生問題,以前在計劃經濟的背景下,中國的養老都是由政府全包的。78年以後,實行改革開放,同時我們的養老金的制度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體制上來講,企業有國有和私企之分,國有的就延續了以前的養老制度,由政府提供養老保障,而私企這部分,當然只能由私人和企業來提供的,所以這二者之間不一樣。身份有差異,你在國企工作,為政府工作,由政府提供基本的保障,而且這份保障還是比較豐厚、充裕的,但是你在企業,企業有可能破産倒閉,碰到這種情況,由企業提供的這部分的保障就沒有了。所以主要還是靠個人。

財經名人訪:我們聊回節目開頭説到的那個數據,“80後退休前需準備314萬退休金”,實際上就是按照目前的標準,我們80後需要在30年存314萬退休金,才能保障安享晚年,您的估算和這一數據是否相近?

涂永紅:這個數據,你可以説不夠,對有的人來講是還不夠,但對有的人來講又太多了。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是不一樣的,你未來的身體狀況,未來的收入情況也是有差異的。你老齡的時候,你的生活開銷,主要由你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決定,你可以做選擇。如果你要求一點也不能低於現在的生活方式,也許你每年,可能要花十萬塊錢,或者現在要花二十萬塊錢,那麼對於這樣一群人,300萬絕對是不夠的。但是現在還有好多人,一年可能只花兩萬塊錢,人家也能過日子,對於這一層人來講,300萬對他們來講,絕對是太多了,是個天文數字。所以不同的人,準備的養老金是不一樣的,但是這個數字,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依據,舉一個例子,北京的平均生活,一般來講,我們一年5萬到6萬,一年的消費。如果你是55歲或者60歲退休,等你退休的時候,按照當年的生命預期,未來到80歲,你退休以後還有25到30年,這25到30年,都是你沒有收入,你就得靠現在的儲蓄來給你養老,把未來30年或者20年吧,咱們別説30年,這20年,你按照每年5萬的收入來算,就應該有100萬,而這100萬,20年當中100萬,按照每年通貨膨脹3%來走,就有155萬,這155萬對於80後來講,是20年、30年的事情,你把每年3%的通貨膨脹率折出來,我算了一下,剛好就是314萬。

財經名人訪: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網上有很多網友都有留言,有一個留言很有意思,説目前20多歲了,説三十而立,目前家裏就只有一個自行車,養了一個貓,什麼也沒有,房子也沒有,還是租來的,養老還要花這麼多錢,他的這種情緒是大家共通的情緒嗎?您能否可以通過經濟學原理來安撫一下。

涂永紅:我感覺這有點超前的恐懼,其實未雨綢繆,這是好的,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週期的,他的收入,他的消費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你20多歲,收入是最低的時候,你剛畢業,什麼技能都沒有,你是一個新手,當然不可能有高的工資,沒有高的收入,那現在你掙這點錢,剛夠你吃飯,租房可能都困難,這個時候一看300多萬,真的很嚇人。但是話説回來,等你到30歲,35歲,進入40歲這個階段,你的收入你會發現,比現在要多好多倍,也許會多10倍,那麼到了那個時候,對你來講,這個300萬就不是什麼難的事情。就拿我自己當時畢業的時候,也跟現在80後的情況一樣,20多歲的時候,工資只有200、300塊錢,可是現在呢?你能掙到一萬多塊錢,收入翻了好多倍,現在對我來講,説養老要攢個300萬,我覺得還是有信心的。但是要放在10多年前,20年前,那個時候想都不敢想,所以從情緒上來講,我們對未來還是要積極地來看。因為從生命週期和收入週期來看,過了40歲,應該是你的收入的高峰,會比20多歲的時候,高不止10倍。所以到那個時候再來儲蓄,這是符合規律的。依我看,30歲以前該花就花。

財經名人訪:我們看到近兩年民政部也是在呼籲在高校裏面設立養老係,您是人大的教授,您覺得這樣對於我們現階段的養老制度的改革也好、發展也好,會起到一個什麼樣的作用?

涂永紅:我覺得這一舉動非常有必要,以前大家不關注這個問題,到了最近幾年,中國人口老齡化已經很突出了,到現在大概有14%的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進入了老齡社會。對於養老問題如果不解決好的話,會引起很大的社會動亂。所以現在有必要培養專門的人才來進行規劃、進行制度的創造,而且來引導人們,怎麼樣來儲蓄,或者是過健康的生活,來保證我們安享晚年。

財經名人訪:不僅僅是養老人才短缺的問題。剛才我們也談到了,目前在國內的養老制度,除了依靠國家、企業外、也要靠個人,對於個人來講,我們應該制定一個什麼樣的自己的一個規劃,才能夠滿足我們晚年的需要呢?

涂永紅:我覺得最重要還是要及早著手規劃。從當前情況來看,企業這個來源不一定是靠得住的,因為國企比較少,大多數多是私企,私企提供的養老金有兩大缺陷,一是少,二是因為現代人單位換得勤,流動性也比較大。所以完全靠企業是靠不住的。而靠政府,政府只能提供最普通的、一般的最基本的養老保障,保證大家不餓死,保證隨著經濟發展,享受到一般的養老保障。但如果你的生活方式不同,相較于普通人,要求比較高的品質的群體來講,就應該是自己為自己提供養老保障。所以及早著手,做一個長遠的規劃,開始理財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財經名人訪:説到這兒,我替網友們問一個大家非常關注,但同時也對於這個領域很陌生,並不專業的問題。您剛才講到養老單靠企業有一些不靠譜,作為現代人來講,可能在自己漫長的工作生涯當中,會出現很多跳槽,比如我在北京上班,突然跳到上海去了,但是我養老金,這個延續的手續就會很繁瑣,有些人覺得,算了,還沒有機票的錢貴,所以選擇放棄了。那這個錢去哪兒了?

涂永紅:實際上,這個錢還是在的,因為按照當前制度的規定,企業必須要提三險五金,其中包括養老金,提完了以後進入到企業的賬戶。而從未來的發展來講,可能這些賬戶,有可能一部分會歸結到政府統管的養老金裏面。企業年金這一部分,可能以後也會受到更多的監督。不過,這些錢是你的,記在你的名下,怎麼著都應該是你的。只是以後我們的制度應該思考怎麼把不同企業給個人提供的養老金,怎麼樣歸到你個人的賬戶,不受地域,不受企業的限制,這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

財經名人訪:剛才説到了個人養老、理財方面這個概念,目前社會上比較崇尚兩種理財方式,炒股和買房,這兩種投資方式適合養老理財投資麼?

涂永紅:我認為還算是靠譜的,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上市公司,從全球的角度來看,上市公司都是一個國家裏邊最優秀的企業,最有成長性的企業。比如在我們國家,有幾萬個企業,但是真正上市的也就才三千左右,所以它一定是這個國家裏頭最好的。那麼這些最好的企業,它的投資回報率一定會高於你經濟的平均增長水平。如果説我們國家經濟增長水平是8%的話,那麼我們在上市公司每年給你的回報15%、16%,超過一倍是小菜一碟,而且也是必須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特別是從長遠來講,我認為股票投資應該説是最好的一種方式。

財經名人訪:但是股票投資對於大家來説是一種風險投資,萬一投入進去沒操作好的話,是否會把養老金都賠進去了?

涂永紅:對於這個問題,一些美國的經濟學家曾經做過比較,是提取美國20世紀 30年代大蕭條到現在的大概70年做樣本做分析,最後發現投資政府的債券收益只能有5%左右,但你若投資股票,儘管也經歷了週期性的波動,也經歷了很多大的經濟危機,但最後平均的收益都在8%以上。所以他們得出來的結論,股票是最具投資價值的。當然在股市裏,有的企業好,有的企業不好,有的企業價值比較穩定,有的企業有波動性,特別像我們創業板的這類企業,波動性非常的大,適合於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如果我們是從養老角度出發的話,應該怎樣分配投資的籃子呢?藍籌股大盤股的企業,波動相對來講是比較小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到工商銀行去存款,得到的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4%,但是如果你買工行的股票,他給你分紅,工行的回報,包括每年的盈利,大概30%多,分給股民的,分給他的股東的,平均下來也有百分之十幾,至少超過10%,預期存錢到工行,還不如買工行的股票。從這個角度來講,股市裏面有高風險的波動非常大的股票,也有收益比較穩定的,極具投資價值的股票。所以説投資股市確實需要一定的知識,需要技巧。如果我們從養老的角度來講,個人不具備這些投資技能,我們還可以把我們的錢委託給基金,這些基金都是由專業人士管理的,可以給我們,幫我們選擇進行投資。

財經名人訪:接下來我想説一説買房投資的形式。在我手裏面有一個資料,大概在去年發佈的,北京市“十二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當中提出了,“以房養老”的概念,您怎麼看?在中國可以實現這樣一個形式嗎?

涂永紅:其實我覺得“以房養老“是一個很好的概念,以前我們是“養兒防老”,但現在每個家庭就一個孩子,靠也靠不住,如果我們都要靠孩子來養老的話,實際上也養不起,現在的情況是一個孩子有時候上面要養八個老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靠房子來養老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式。最近英國、美國也報道出來,他們已經在這方面進行了嘗試,叫“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是指老人將自己的産權房抵押給銀行,每個月銀行會給你一筆錢,直到你去世,房産不歸子女而是歸銀行。這種方式也是養老的一種嘗試。因為房屋目前來講是個人甚至是家庭最大的資産,房屋往往就是多年積蓄的具體體現,是你創造價值和財産的體現,這些財産自然應當為你的養老提供保障,他們應當可以通過金融技術變成現金流,從而支付你的養老錢。也就是在你年輕的時候,你必須要靠儲蓄,靠每個月的積累才買的房,而房貸還清以後,産生的現金流將進一步體現其價值,它産生的現金流可以為你養老進行支付。

財經名人訪:我有一個小小的疑惑,提到“以房養老”,實際上在上世紀美國的新澤西的銀行就提出來了,但是有一個問題,他們房屋産權沒有年限,但中國有70年産權的限定,也就是説房子它會隨著人的老去也老去,到時候就會不值錢了,怎麼辦?

涂永紅:70産權的限定是對於房屋來講,其實房屋的使用年限經常還到不了70年,水泥還有磚頭的壽命,也到不了70年, 70年主要是指土地的使用年限。70年以後,土地使用要重新再付費,不是説完全沒有了。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一般人買房的時候,你已經是三四十歲,或者四五十歲買的一套房,産權年限70年,足夠為你養老支付。在這點上,以房養老不存在問題。

財經名人訪:中國人自古有“未雨綢繆”的儲蓄習慣,習慣儲備一定的資産已被自己未來的不時之需。但目前,面對著生活成本的步步緊逼,許多年輕人根本無力儲蓄,有些甚至因為結婚買房等需求,把上一代的養老錢也一同耗盡, 面對這樣的情況,國家方面,肯定是要通過政策設計,通過國家財政支出,基礎設施建設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保障,除此之外,個人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制定怎樣的計劃,才能保障自己安享晚年呢?

涂永紅:實際上我們説的,“以房養老”是有一定的範圍的。“以房養老”,起于美國,台灣是可以複製的,但在歐洲就行不通,因為人們的生活觀念不一樣,在歐洲,比如像法國、德國,40%多的人是不買房的,一生都是靠租房過日子。像在美國,特別像在中國,中國的住房擁有率是全球最高的,因為農村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自有住房,而城裏面的人80%的人都有自己的住房。在城鄉一體化過程當中,新進來的這些人可能沒有能力買房,對於這些人你再提“以房養老”,顯然是不合適的。這個時候政府就應該用其他的養老辦法幫他們養老。

財經名人訪:俗話説“開源節流”,我們除了要儲蓄更多的資産,保障養老外,節流也是其中之一。中國人養老成本到底分佈在哪兒?養老理財之前,是否有必要理清這一概念,才比較好制定相對適合自己的養老計劃?

涂永紅:實際上養老費用最主要的還是日常衣食住行這一塊。另外就是我們怎麼樣活得更有質量,像保健和旅遊這一塊的開支,當然,如果生病了,這一塊開支會比較大,但這塊還有醫療保障來進行支付。另外生活不便的時候,可能要請護工,這大概就是我們最主要的幾筆開支。

財經名人訪:我們來看剛才網友留言,問這樣的一個問題,針對於今天的話題。説涂教授今天來到演播室,能不能給大家做一個現場的簡略的理財計劃表,我們作為一名普通的網友,我們先需要做一些什麼?再需要做一些什麼,才可以使自己的理財計劃更具有針對性,從而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您可以舉舉您身邊實際的例子?

涂永紅: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説一千道一萬”,還是要去實踐的。所以我覺得,要保證自己有一個很好的老年生活的話。第一步,你要制定一個養老的計劃,不管300萬也好,還是200萬100萬,每個人生活方式不同,要求不一樣,但是每個人至少都有一個具體的數,大致的數目。比如説你定的最終數據是需要準備300萬,那你就要考慮你養老需要多少年?每一年大概應該存多少錢?這個數目也定下來後;第二步,接下來就要做算術題。比如,你計算出每年需要存2萬塊錢作為固定儲蓄,意味著你每個月存1700塊錢,那麼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就要每個月拿出1700塊錢來,專門進行儲蓄,這是你必須要做的;除此之外,剩下的錢你就要再考慮,怎樣來進行投資,讓它儘快的安全的增值;第三步,到這個時候你就要思考選擇什麼樣的投資工具了,是找專家打理,還是買房子,買基金,買股票?選工具的時候要注意幾個原則:第一,是安全,因為這筆錢是用來養老的,所以不能冒太大的風險,一定要注意資金的安全。而安全第一的情況下,要考慮適度的回報率,回報率首先一定要高於通貨膨脹率,我們目前的通貨水平是3%,至少要達到3%以上,5%、8%是比較合適的;這樣積累下來,過了一段時間後,你還需要回顧檢查一下方案施行的效果?有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沒達到目標,什麼原因?從而進行修正。這樣每年積累下來,你就會發現,你積累的財富數目,離你預期要籌集養老金的數額目標,肯定就不會太遠。

微博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