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新加坡差不多每10年就有一次經濟轉型。從上個世紀60年代的勞動密集型産業、70年代的經濟密集型産業、80年代的資本密集型産業、90年代的科技密集型産業,一直到21世紀的知識密集型産業,新加坡不斷調整經濟結構,實現了持續發展。
讓創新逐漸成為經濟支柱
進入21世紀後,新加坡繼續加強創新密集産業領域的研發,使創新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支柱。新加坡政府在2010年提出了要進一步推動研發活動,並要在5年內使研發經費開支佔到國內生産總值的3.5%。
從新加坡經濟發展的歷程來看,其經濟轉型的成功之處,在於政府能夠適時提出新的經濟發展戰略。每一次成功的經濟轉型,都使新加坡經濟跨上一個新臺階,形成一次新飛躍,從而使新加坡經濟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良性模式。
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全球時,新加坡經濟曾遭到沉重打擊,但卻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迅速走出低谷,並高速增長,令人刮目相看。應該説,新加坡政府在正確評估形勢及適時調整經濟戰略方面功不可沒。
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並確保新加坡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新加坡政府于2009年6月份成立了國家經濟戰略委員會,並下設8個小組,目標是提出經濟戰略,確保新加坡持續穩定發展,並將新加坡打造成一個領先的國際大都市。經過近一年的細緻調查和研究後,該委員會在2010年公佈了為新加坡經濟可持續發展量身打造的7大經濟戰略,計劃在未來10年內繼續提高競爭能力和國民生活水平的同時,把握各種商機,力爭把新加坡打造成一個更具活力的國際大都市。
著力吸引國際頂尖人才
該7大經濟戰略歸納起來主要有3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提升各行業的職業技能,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繼續教育和培訓,讓每一位勞動者都有機會提升專門的知識和技能;二是進一步增強新加坡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把握未來亞洲地區所呈現的任何商機,在繼續吸引大型跨國公司前來投資的基礎上,在未來的5至10年內吸引一大批中型全球企業來本地創業,以促進和帶動本地企業的發展,使之成為亞洲的行業領先者;三是努力把新加坡打造成一個獨特的環球都市,以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人才,同時繼續加大投資,爭取為新加坡人才發揮作用提供最好的機會。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高度讚揚這一戰略規劃,稱其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方向作出了重要貢獻。李顯龍稱,新加坡下一階段的發展必須果斷地轉向通過技能和創新來鞏固已有的經濟增長,因此,政府大力支持這項轉變。他希望企業能夠改變思維方式,不能只生産更多同樣的産品或者只是逐漸改進,而應該尋求革新的方法,以創造更大的價值。他同時強調,這種努力必須持之以恒。
政府主導轉向知識密集型
在經濟發展和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新加坡政府一般來説都是根據實際情況,從企業的角度來想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新加坡經濟起步初期,企業需要快速建設廠房,需要稅率優惠等等,新加坡政府就會在這些方面及時給予企業幫助;企業迅速發展後需要高素質人才,政府就及時推出各種教育培育計劃。另外,新加坡政府認識到在經濟轉型過程中,企業對高端人才的需求顯得格外重要,因而積極為相關企業牽線搭橋。例如在生物醫藥行業,政府出面幫助引入歐美高級專家,並邀請他們在新加坡長住,以帶隊研發;在清潔能源領域,新加坡政府也引入了德國的高級專家,以幫助企業進行研發和創新。
另外,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新加坡的研究與開發一直呈健康發展勢態,不僅政府重視並不斷加大對研發的投資力度,私營企業也不甘落後,投資巨大。僅2008年一年,私營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投資額即達51.2億新加坡元(約合2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達到20.9%。這些投資主要來自於製造業,其中電子産業研發開支增幅高達39.3%。
新加坡在打造研發經濟之初,都是由政府先投入資金建造研發設施,營造科研氛圍,進而吸引私企注資,形成有規模的研發經濟體。如今,私營企業已經把對研發領域的投資當作自身發展的動力,2008年研發開支佔總開支的比例從2007年的66.8%提高到71.8%,是近年來最高的。也就是説,2008年新加坡政府每投入1元的研發資金,就可以帶動2.5元的私營企業資金,而這個比例在2000年僅為1比1.5。
《2009年度新加坡國家科研調查報告》指出,智力資本將是新加坡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關鍵。李顯龍也代表政府作出承諾,2011年至2015年,新加坡政府將把國內生産總值的1%,也就是相當於161億新元投入到研究、創新與創業領域。如此一來,新加坡將在2015年實現科研投入總值佔國內生産總值3.5%的目標,同時可以實現新加坡成為國際科研中心及亞洲創新中心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