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18日召開的G20洛斯卡沃斯領導人峰會上,中國宣佈支持並決定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增資,數額為430億美元,規模僅次於日本和德國。
增加IMF的資金資源和貸款能力,是應對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必然。IMF作為金融危機發生時全球金融秩序監管者和最後貸款人,面對目前不穩定的經濟形勢,必須未雨綢繆。
從中國角度看,積極參與共同應對危機,也是改善經濟外部環境的應然之舉。鋻於歐債危機的嚴重程度,在IMF貸款能力增強之後,歐元區將是主要受益人。而歐元區防止崩潰的防火墻越堅實,中國出口環境急劇惡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需要強調的是,此次中國向IMF增資430億美元,並非無償捐資,而是對於外匯儲備的合理投資運用。首先,430億美元承諾的是需要資金時的借款規模,而不是實際使用資金,這筆錢也仍然由中國管理。其次,由於IMF是最高地位的貸款人,其發行的票據信用可得到保證,以購買票據形式參與IMF增資,也就保證了收益安全性。從這個角度説,增資也可以視作是外匯儲備管理的優化。同樣作為外匯富裕國,日本向IMF增資600億美元,也是出於同樣考慮。
與日、德不同的是,中國對IMF增資的積極態度,還多了一點考慮,即對IMF改革的再次強調。中國增資,不僅是尋求外儲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也是基於IMF改革的承諾。早在2010年10月,在韓國慶州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就已對IMF份額改革達成協定:IMF將在2012年之前向包括新興國家在內代表性不足的國家轉移超過6%的份額。按照這一路線圖,份額改革完成後,中國的份額將從原來的3.72%升至6.39%,投票權也將從原來的3.65%升至6.07%。然而,2012年已經過半,這一改革因為美國拖延仍沒有落實。
因此,中國增資不是無條件的,IMF能否完善份額和治理結構,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權重,將決定今後中國與IMF合作的方式和水平。
□徐立凡(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