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公司頻道

宜家代工廠成“棄婦”:想用就用 想關就關

發佈時間: 2012年06月23日 11: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華夏時報

  “後悔沒和老曹他們一樣早點脫身,這下徹底毀了。”6月17日晚間,宋士厚站在堆滿家居半成品的車間對《華夏時報》記者説,半年過去了,宜家集團(IKEA)至今也沒給個説法。

  宋士厚是黑龍江省綏化市慶安厚成木業有限公司(下稱“厚成木業”)的董事長,此前的13年,厚成木業一直給宜家集團代工,生産各類傢具。半年前,宜家集團以質量問題為由單方面停止了厚成木業的供貨並停止支付貨款。

  “現在已經積壓了500多萬元的産品,100多名工人也已經5個多月沒發工資了。”宋士厚無奈地對記者説,要想工廠活過來,看來要靠老曹了。

  宋士厚説的老曹,是黑龍江省耐力木業集團(下稱“耐力木業”)董事局主席曹躍偉。從2011年初,為宜家集團代工16年的耐力木業已經與宜家集團解除供貨合同。

  “給宜家代工根本沒錢可賺。”應約來厚成木業幫忙的曹躍偉告訴記者,據他了解,已經有十多家宜家的代工廠終止了與宜家的合作。

  6月18日一大早,宋士厚開車來到賓館。

  “輪胎都磨平了,會有危險,抓緊去把輪胎換了啊。”曹躍偉關切地對宋士厚説。

  “哪有錢啊,你不是沒看到廠子裏積壓的産品。”一臉憔悴的宋士厚無奈地説,100多個家庭等著開工養家,但是宜家一直拖著不給解決問題,“上火啊,昨天又是一晚上沒睡著。”

  “這份材料將宜家單方面違約的事實寫得很清楚。”宋士厚遞給記者一份材料,“假若宜家繼續拖延,我就將這份材料公之於眾。”

  2012年1月5日,宜家集團電話通知宋士厚:你們的貨款被拒付了。理由是,宋士厚工廠生産的産品有質量問題。

  “這直接影響我們在春節前給工人開工資的問題。”宋士厚馬上致函宜家,“所謂的質量問題,完全是憑個人的喜好來判定。單方面凍結貨款屬於違約行為。在春節前,我們提出哪怕暫時放出4萬美元貸款給工人開支他們都不願意。”

  宋士厚認為宜家給出的“産品質量問題”的理由根本不成立:“我們給宜家出階梯凳已經13年了,從來沒有因為質量問題出現索賠,現在宜家想拿質量來關閉供應商,這也是宜家通用的一種手段。”

  此後,宋士厚先後通過向宜家供應商熱線、向宜家總部致函等方式投訴,但反饋結果一直石沉大海。於是,厚成木業從春節一直停工到現在。

  “厚成木業與宜家合作達13年,沒有任何質量索賠,不能因為一個人説我們有質量問題我們就要接受。”宋士厚對記者説,2011年10月10日宜家在北京的商場組織供應商參加的質量評審中,厚成木業的質量還排名前三位。

  多家代工廠被關

  “所謂的質量問題,不過是宜家的託辭。”從宜家集團辭職的何力對記者説。何力之前在宜家集團哈爾濱代表處負責採購,2006年哈爾濱代表處突然關閉,他先後被安排到宜家青島及宜家上海的實驗中心。因為家在哈爾濱,他只好辭職,2012年初應聘到厚成木業工作。

  何力告訴記者,2012年年初他來到厚成木業,此時宜家青島大大小小的領導都換成了中歐人,這些中歐人其實都是宜家在中歐採購區辦事處的人。這不禁不讓人想到宜家的用意。隨著宜家哈辦的關閉,宜家東北的實木供應商逐漸被關閉。

  在何力看來,對於宜家來説,看誰不順眼,隨便拿一項説事,就可以關掉一個供貨商。

  “關閉黑龍江華泰木業就是個例子。”從宜家集團辭職後在華泰木業工作了一段時間的何力説,當時宜家採購給華泰木業5個産品,而且哪個貨著急要就催著要哪個。“這對於一家新工廠來説根本是完不成的,就這樣,華泰還是被宜家以交貨不及時無情地宣佈關閉了。”

  宋士厚告訴記者,他們生産的捍麵杖,SGS驗過125個,其中有一個膠縫中有微小缺材,一個有小壓痕,結果就是“not conform”不合格。

  據記者調查,自2010年以來,包括最大的海林耐力以及生産諾頓大拉桌的伊春友好華麗木業、華龍木業、沾河林業局、哈爾濱林興木業、內蒙庫都爾木業、大連廣通木業等多家宜家代工廠都被關閉。

  霸王條款

  宋士厚告訴記者,為了維持合作,更主要的是為了工人們有活兒幹,他暫且忍受宜家的不公平做法,繼續挑貨準備宜家人員再來檢驗。然而宜家又啟動了第三方驗貨,與其合作的是SGS,驗貨標準由宜家提供。但所有的驗貨費用都由中國的供應商來負擔。

  “不要小看這些驗貨費用,我們的階梯凳一個貨櫃大約28000美元,一次驗貨費用就佔到了4%,而我們給宜家報價都是基於5%的利潤!”宋士厚氣憤地説道,“試問宜家青島的供應商,有願意簽這份霸王協議的嗎?但有敢不簽這份額外的霸王協議的嗎?”

  讓宋士厚沒想到的是,他根本沒法與宜家按照正常的程序來維權。他告訴記者,在向宜家提出索賠後,宜家的回復是可以向法院提出訴訟。

  “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宋士厚對記者説,這時候他才想到,與宜家集團簽署的合同中,提起訴訟必須到法國的巴黎,“這對於幾乎沒有多少利潤的中國工廠來説基本上是天方夜譚,根本付不起訴訟費用。”

  “宜家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甚至不擇手段。”熟知宜家採購內幕的何力向記者説了一個例子,前年國家對外貿出口企業實行退稅政策的第二天,宜家採購部門就通知代工企業,“價格要再降兩個點,因為你們享受退稅政策了。”

  已經與宜家解除合同的曹躍偉告訴記者,2006年,宜家集團與耐力木業協商,協助耐力木業建一個年産5000萬美元的車間,並許諾訂單産品能夠滿足新車間的供貨。2007年,新車間投産,但這時候他才發現,按照宜家的質量要求和價格,收購價格已經低於生産成本。

  “無奈之下我們只好轉産。宜家集團這種做法在國內很多代工廠使用,導致了很多代工廠倒閉。”曹躍偉説。

  6月21日,本報記者就代工廠反映的上述問題致電宜家貿易(香港)有限公司青島代表處負責採購的副經理葉堃,但她不願對此做任何表態。

責任編輯:李德尚玉

熱詞: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