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為山,國際著名雕塑家,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民盟中央常委、文化委員會主任,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主席。文科二級教授,美術學、設計藝術學、中國哲學三個方向的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中國美術館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首席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由於其卓越的成就與影響力被意大利、俄羅斯、烏克蘭等多國授予院士。2018年當選為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成為繼吳冠中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中國藝術家。並獲頒俄羅斯藝術科學院金質獎章、米開朗基羅勳章、首屆中華藝文獎、 全國德藝雙馨工作者獎、“中華之光”年度人物等多項國際國內大獎。他是寫意雕塑理論與創作的首創者和踐行者,出版十多部專著並被翻譯為多國文字出版,創作近600件作品,陳列於世界多個國家的博物館和廣場。他的雕塑個展曾在意大利國家博物館等多國博物館、美術館巡展。代表作有立於德國的《馬克思》雕塑、法國的《百年豐碑》大型雕塑及香山革命紀念館組雕、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組雕等。
5月9日至10日,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在北京召開第二次會員大會,吳為山當選新一屆理事會主席。大會選舉産生了新一屆理事會成員、主席團成員、監事會成員和秘書長。
國際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受邀創作的馬克思青銅塑像于2018年5月5日亮相德國特裏爾的西蒙廣場。
2020年11月12日,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的“行走的人——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吳為山”展覽在關山月美術館開幕。
由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設計的《恩格斯誕辰200週年》紀念郵票將於11月28日發行。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青年恩格斯、工作中的恩格斯。全套郵票面值為2.40元。計劃發行數量為750萬套。
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主席吳為山先生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詳細分享了他當年創作這些群雕的心路歷程。
“丹心鑄魂——吳為山雕塑藝術展”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啟幕。展覽分四個單元,全面展現了吳為山先生數十載孜孜以求的藝術探索——借助意筆塑寫。
“丹心鑄魂——吳為山雕塑藝術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5月18日恰逢“國際博物館日”,吳為山在國家博物館為媒體和觀眾進行導覽,為大家講述每一件作品背後的創作歷程。
南仁東塑像由青銅鑄造,高2米,由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傾情創作完成。該雕像一尊永久矗立在中國科學院,一尊落成于貴州省平塘縣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旁。
8月31日,在我國黃海前哨——江蘇省灌雲縣燕尾港鎮開山島,由著名雕塑家吳為山雕塑的“時代楷模”王繼才銅像捐贈和落成儀式舉辦。
9月13日起,香山革命紀念地向社會公眾開放。香山革命紀念地包含香山革命舊址和香山革命紀念館兩個部分。
12月28日在紀念古田會議90週年大會勝利召開之時,《毛澤東同志在古田》大型雕塑落成于古田幹部學院,該雕塑由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創作。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呼籲加強紅色題材精品創作,並落實到革命紀念地以及通過藝術加強疫後國際間文化交流的提案,
在9月3日晚的總臺特別節目《勝利時刻》中,出現了這樣一處特別設計——主持人和嘉賓身後的大屏幕上,每隔12秒,就有一滴水從高空落下,“滴答”,聲不大,卻召人心魄……這12秒,這水滴,這跌落,意味著什麼?
2020年10月11日,“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藝術沙龍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吳為山出席並主持沙龍活動,參展藝術家解海龍、苗再新、陳堅、陸慶龍受邀參加沙龍活動。
11月7日上午,結合正在展出的“中華文脈 寫意之美——吳為山中華歷史文化名人雕塑作品展”,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在國家大劇院的“經典藝術講堂”為觀眾做了一場“以雕塑為時代立碑”的精彩講座。
應俄羅斯藝術科學院邀請,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一行于2016年11月1日到訪位於莫斯科的俄羅斯藝術科學院,出席學院主席團全體會議。
在國際交流越來越頻繁的今天,相對於把外國優秀文化“請進來”,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講好什麼樣的中國故事、傳播什麼樣的中國聲音,更是一個值得不斷探索與實踐的課題。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所説,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維護和平,只有人人都記取戰爭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12月11日,應絲綢之路城市聯盟和中國雕塑院的邀請,來自德國、荷蘭、西班牙、烏克蘭、希臘、烏拉圭、埃及、韓國、立陶宛、蒙古等國的駐華大使和文化參讚走進中國雕塑院,參觀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先生的雕塑作品。
12月17日,“匠與意——同曦·中國青年雕塑藝術展”,在經過全國範圍的作品徵集、業界專家的多輪評選之後,在南京同曦藝術館正式向公眾展示。
2016年1月,我去了馬克思故鄉,帶著崇敬,帶著嚮往,帶著從小到大數十年的夢想與理想,也帶著使命和責任。我應德國方面邀請,為馬克思塑像。這座塑像將於2018年5月5日在馬克思誕辰兩百週年之際立於偉人的故鄉——特裏爾市。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在於它在思想、藝術、製作諸方面臻精深、精妙、精湛之境。在時間的流逝與歷史的檢驗中,愈發顯示其價值並成為傳統而為後世之標范。
2017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施行,這是我國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為公共文化設施深入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具有重要的指引和促進作用。
經典在哪?就美術而言,大量的經典貯存在美術館、博物館的庫房裏,要發揮經典的作用,首先要梳理,其次要活化。
三月二日,中央黨校為吳為山先生大型青銅雕塑《問道》落成,舉行隆重揭幕儀式。
3月31日下午,“來自中國美術館的溫度——關愛自閉症人群公益沙龍活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親切地與自閉症孩子們共同創作繪畫作品《春天》。
在吳為山看來,讓中國精神和中華文化真正地走出去要憑藉“一張臉、一顆心和一個魂” 。他將“一張臉”定義為中國文化的面貌,“這是一張辨識度很高的臉,是在世界潮流中,體現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臉” 。
7月2日,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一行到訪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與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親切會面。巴赫盛情邀請吳為山創作《火炬手》雕像,並希望長久落戶位於瑞士的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
2017年7月24日上午,由葡萄牙全國理工學院協調委員會和澳門理工學院共同出版的首本葡文中華文化名人專集《吳為山的雕塑世界》,在澳門舉辦的第十二屆“盧斯塔尼亞人國際協會會議”暨《吳為山的雕塑世界》新書發行儀式上正式對外發行。
2017年9月13日上午,在“首屆全國雕塑藝術大展”舉行之際,為表達對時代先進人物的敬意,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帶領青年雕塑家任艷明、李軍為三位英模和勞模塑像。
2017年9月,應巴西庫裏蒂巴市市長拉斐爾·格雷卡(Rafael Greca)先生之邀,吳為山創作的《孔子》雕塑矗立於巴西,這是中巴兩國人民友誼的見證,也是中巴文化交融的永恒印記。
9月27日,法蘭西藝術院主席、終身院士、雕塑大師克羅德·阿巴吉來到中國美術館為文化和旅遊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雕塑專題班學員授課。
南仁東是我國著名天文學家,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簡稱FAST)的發起者和奠基人,為我國天文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8年11月14日下午,法蘭西藝術院舉辦中國雕塑家吳為山就職通訊院士儀式,並向其授予院士證書。吳為山正式成為繼著名畫家吳冠中之後當選該院通訊院士的第二位中國藝術家。
黃賓虹為世人所知,確是因其畫藝,其之所以畫境入化,乃在於他還是一位學者,一位美術史論家、書法家、篆刻家、詩人、文獻學家、考古學家、文物鑒定家,是一位脈管裏流淌著中華文化血液的國學大師。
五年前、十年前、二十年前收藏黃賓虹畫作的人,如今都“發”了。黃賓虹在被世人冷落了數十年後,日漸受世人特別是市場的追捧,然而這位大畫家,但首先是大學人的藝術家生前對此早有預言。
幾根柱子撐起一隻球,名曰“開發區大有希望”;幾束浪花托起一隻球,名曰“長江明珠”;幾隻手支起一隻球,名曰“托起明天的太陽”……簡單的商業功利和抽象概念催生了大量不銹鋼球“升”向天空。
文化部副部長、黨組成員董偉在中國美術館宣佈,文化部任命吳為山擔任中國美術館館長。任命馬書林為中國美術館常務副館長,任命張子康為中國美術館副館長。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館共同主辦的“塑魂鑒史——吳為山創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主題雕塑展”于9日下午4點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
如果不是已經有些花白的頭髮,很難想象吳為山今年53歲了。圓臉、皮膚略黑,笑的時候眼睛會彎成月牙形。他沒穿往日常穿的中式服裝,而選擇白襯衣、黑西褲、灰色呢子大衣,領帶上的花紋大概是他全身上下最複雜的東西了。
吳為山是中國美術館第五任館長,與第一任館長劉開渠一樣,也是一位雕塑家,別看他只有五十齣頭,卻已經蜚聲中外。就任館長4個多月以來,吳為山既總結過去的成功經驗,又在思考如何開闢未來,尤其是2015年,他介紹,將有一系列新的主題展覽迎接中外觀眾。
回眸美術歷史,美術家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是影響其創作的重要因素。一位位標領時代的大師,在美術發展歷程中宛如一座座里程碑,在時代節點上以自己獨有的思想、情感、探索及創新,體現其價值。我們要了解美術史,最直接的方法便是研究具有典範意義的大師……
傅抱石,便是一位站在歷史交匯點上的大師。他的作品綜合了文化氣象,詩人情懷、天才特性和獨特的生命體驗與藝術表現,以魏晉、漢唐風範和揮灑淋漓的磅薄氣勢撼動我們的心靈。
“寫意雕塑”的文化概念是十五年前我在“第八屆中國雕塑論壇”上演講的主題。當時,對於這個概念的提出引起了眾多的爭議。十多年來隨著人們對傳統的重新認識與反思,對價值的判斷與審定,以及通過創作實踐的佐證,寫意雕塑已為更多的專家學者和藝術家所認同。
經歷代匠師、藝術家的實踐和理論家的歸納、總結,山水畫形成了學理謹嚴、技法全面的體系。就表現而言,山水畫將人的主觀意念投射到了客觀存在,畫中寄託著高潔的品格和濃郁的詩情,它既是人格精神的彰顯,也是中華美學精神和民族文化自信的視覺表徵。
優秀的創作設計方案是思想的體現,但只有成為公共藝術,走向空間,落實為物化後的精神載體,才能稱為作品。當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感染了觀眾,化為心靈的寄託,才是真正的存在,其價值也才能得到體現。
8月28日,《總設計師鄧小平》銅像在中共中央黨校揭幕,並被安放于綜合樓前廣場。銅像總高5.5米,青銅鑄造,由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主席吳為山創作。
“偉大的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中青年雕塑家作品邀請展”全國巡展于12日來到江蘇鹽城市圖書館展出。
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受到西方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的影響,在中西方價值觀和方法論的碰撞與交融中,催生出新的藝術形態。
被韓國人民所熟知的中國著名雕塑家吳為山教授的紀念南京大屠殺雕塑作品集在韓國的燕岩書家正式出版。
中國美術館有國寶嗎?當然有,而且為數不少。就像進巴黎盧浮宮能看到《蒙娜麗莎》一樣,能隨時在中國美術館內邂逅國寶嗎?這就要大打折扣了。以前在中國美術館遇見館藏名家大作,如同撞大運,比如湊巧趕上某個大型展覽。
美術作品和美術家共同成為20世紀的“紅色經典”,它不僅通過美術反映了中國共産黨的黨史,更通過作品和人體現了黨領導文藝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青年美術家是中國美術的未來。回眸歷史,王勃作《滕王閣序》、王希孟繪《千里江山圖》、拉斐爾畫《聖母》、梵高畫《向日葵》等等,都是在他們天才的、青春的年華完成了大師使命。
為慶祝中法建交50週年,3月27日,由中國美術館與中外友好國際交流中心共同主辦的“中國意象——當代中國水墨與雕塑藝術展”在法國巴黎大皇宮隆重舉行。
走進大皇宮二層榮譽廳,迎面而立的是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的代表作《老子》,該作品以老子虛空的哲學為創意,造型磅薄、氣韻高古,內中刻有道德經,表現了虛懷若谷,滿腹經綸的先哲形象以及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
6月5日,作為紀念中法建交50週年的一項重要活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和法蘭西學院承辦,中國美術家協會學術支持,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和美爵基金會協辦的“心靈對話——吳為山、克羅德·阿巴吉雕塑展”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隆重舉行。
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和今日美術館主辦、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支持、吳為山策劃、王端廷執行策劃的“中國當代數字藝術展”開幕式和研討會于2014年1月9日在今日美術館舉行。
20 世紀的書法史上,高二適先生以其迥然于一般文人、書法家、畫家的書法,脫盡寒酸,迂腐,陰柔與做作、浮滑,以其深厚之學養和昂揚之書風嶄然于書壇,正像他的為人,耿介、爽直,超然於世俗,在近現代文化史上確立了一代高峰。
具有寫意特徵的藝術,源自原始先民主客不分的混沌思維、萬物有靈及空間恐懼心理所生成的原始意象。在漫漫的歷史進程中,它匯入中國文化的洪流,經歷代畫工、藝術家的實踐演化和文人的詮釋,逐步形成富有意味的形式,並以大量的作品見證 “體系” 的存在,産生了具有民族審美特徵的中國寫意藝術。
我始終未能忘記張道一先生在那間小小的教室講出的鼓舞人心的一句話:“你們要立志,將來在美術史上留下名字。”也許年逾八旬的張先生已經不記得當時講課的情境,但我至今記得,17歲的我在聽到這句話時是多麼的震撼!我還時常回憶錢紹武先生開講座時隨身攜帶的素描人體原作,功底深厚,表現了他對生命律動和對藝術美的歌頌。這些通中西、融古今,在工藝美術和純藝術之間跨界穿越的大家成為我的學術偶像。
熊秉明先生是一位哲學家、學者、詩人、雕塑家,亦是一位跨越中西文化而在各個領域都有建樹的文化大師。20 世紀 40 年代,他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又以優異成績考取公費留學法國攻讀哲學。一年後,他偶然看到法國雕塑家紀蒙(Gimond)的雕塑,幡然醒悟,這不就是哲學嗎?於是他向公費管理處申請改學雕刻,不久熊秉明如願進入 “紀蒙工作室” 學習雕塑。或許年輕的熊秉明並不知道,他的這一舉動, 誕生了一個未來的 “哲學雕塑家” 或 “雕塑哲學家”。
廣東美術的百年發展,既合於全國時代軌跡,亦不乏自身心路歷程。它在民族危難、新舊交替的社會情境中拉開序幕。這一時期,藝術救國的理想,中西合璧的願望,融匯古今的訴求,作為宏大的策略性背景,讓藝術家們的選擇帶有更多的理性和自覺——嶺南畫派於此登上了歷史舞臺。
20 世紀書壇,群星燦爛,出現了諸如吳昌碩、康有為、齊白石、于右任以及金陵四老等書法大師巨匠。他們秉承晚清碑學余緒,或以勢勝、或以力強、溯源三代、究心草章、融碑入帖, 蔚為大觀。三原于右任先生即是其中一員卓犖不群的驍將,以其雄肆灑脫、抗懷希古、傲然自守的獨特藝術風貌巍然屹立,尤其是其以碑入草的藝術風格,為後代所宗仰。
在中國近現代繪畫史研究中,任伯年是一座可以彪炳後世的塑像坐標。這固然一方面與其 1840 年的生年相關,1840 年, 是中國歷史的分水嶺,列強瓜分,社會形態發生巨變,傳統文化的自我現代性轉型也由此拉開;另一方面,由任伯年及隨後諸位大師開啟的 “海派” 繪畫,也使中國傳統繪畫在古今中西的交織碰撞、社會巨變的沉潛起伏中開始了一段艱難而曲折的探索之路。
吳地繪畫底蘊深厚,文脈綿長,面貌多樣。我認為,其中最為鮮明的特徵有四點,即:兼容並蓄、多方融合、含蓄蘊藉和以道統藝。
特邀藝評人:吳為山(中國美術館館長)。唐代開元年間所鑄之黃河鐵牛雕塑群,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城西十五公里外蒲津渡。它以其體量、構造及造型的巨大張力予我以震撼!其單體與群體的組合營造了一個凜然的藝術氣場。
美育,是一種傳授審美觀念與審美經驗的教育形式,以豐富的直觀性使心靈在感受形式、領悟意義和體察價值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溝通情感與理性並融入意志抉擇和動機取捨,從而實現各種能力全面、協調、和諧發展,最終促進人格的完善。
徐悲鴻的藝術人生與中華民族精神密不可分,從理論到實踐,毅然開啟了以西融中的道路。作為書畫家,徐悲鴻秉承了中國傳統文人的優點,不但胸懷大志,洞曉文以載道的重要性,而且善於言論,精於文字,勤於表達,筆鋒犀利,並熱心藝術宣傳,關注文化傳播。
風起雲涌的外部環境,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孕育了潘天壽鐵骨錚錚而又溫厚敦實的品格,也造就了他格局宏大、氣象深穆、雅儒雄闊的藝術。。
畫壇巨匠黃賓虹以“借古開今”的創造方式和“渾厚華滋”的美學追求,成為一代標領。其畫學理論與藝術實踐都彰顯出民族優秀傳統,以其精深、博大富於哲學思辨和自然之理的論説,以其豐厚的藝術實踐佐證了本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內在活力。
關於吳冠中先生的文章,近年來我已先後寫過三篇。其中,《中國畫的圍墻終會打破》是針對吳先生的創新;《線的生命》是關於其藝術生命歷程;《真的猛士》則是我塑吳先生像的一點感受。現將三篇文章略加改動並作組合,以記錄一位藝術工作者對先輩的景仰之情。
美育,即審美教育,是一種傳授審美觀念與審美經驗的教育形式,以豐富的直觀性使心靈在感受形式、領悟意義和體察價值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溝通情感與理性並融入意志抉擇和動機取捨,從而實現各種能力全面、協調、和諧發展,最終促進人格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