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強調,要真槍真刀推進改革,為今後幾年改革開好頭。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傳引導要抓到位,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
從兩位數的GDP增幅到以7.5%為軸的增幅,從傳統支柱産業紛紛進行調整,從全面刺激到定向刺激,這些變化的疊加,折射出來的就是中國經濟的新常態。
增長速度可能會比過去10多年有所降低,但與全球範圍其他經濟體特別是發達經濟體相比,仍然有望保持較高水平。
所謂“增長速度換擋期”,就是我國經濟已處於從高速換擋到中高速的發展時期;所謂“結構調整陣痛期”,就是説結構調整刻不容緩,不調就不能實現進一步的發展;所謂“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主要是指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初期,中國實施了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現在這些政策還處於消化期。
新常態是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新階段的深刻認識。新常態下,不僅經濟結構要更為健康和持續,而且社會要更加和諧、公正,制度要更為成熟、穩定。為了適應“新常態”,我們需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調整制度,完善政策,建設可持續增長的經濟與和諧公平的社會。
對國企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職務消費”中按照職務設置消費定額並量化到個人的做法必須堅決根除……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提出,要真槍真刀推進改革。
全面改革砥礪前行之際,中國多領域的治理理念和實踐正經歷一場變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日前審議了改革央企薪酬制度、履職待遇等重要事項,彰顯了決策層穩步推進國企改革的決心。
改革形勢催人奮進,現在各地各部門都出臺了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成效明顯。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對困難和問題我們也應該保持清醒的認識,既要克服畏難情緒,也要克服浮躁心態,既要敢於出招又要善於應招,做到真抓實幹,蹄疾步穩,務求實效。
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最核心的是對經濟增速下滑不必過分驚慌,要認清其必然性,要在尊重規律中順勢而為,不要動輒進行過度干預。未來的政策不應頻繁變動,而應保持相對穩定,給企業和社會穩定的預期。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多措並舉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支持中小微企業依託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開展融資。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要求抓緊實施一批重大政策舉措,鞏固擴大東北地區振興發展成果、努力破解發展難題、依靠內生發展推動東北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世界經濟形勢錯綜複雜,國內經濟運行“正面臨著一些困難”,上半年7.4%的增長“十分不易”。有什麼幹貨?
海關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3萬億元,增長6.4%。在外需回暖和國家穩外貿政策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從5月份開始,我國外貿增速由負轉正,出現企穩回暖態勢。而跨境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型貿易方式成為促進外貿增長的生力軍。依託網絡的新型貿易方式,讓中國消費者享受到了更多高品質的進口商品;而龐大的中國需求也為世界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年前七個月,我國從全世界購買了6.9萬億元的商品,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穩定器。
商務部8月18日通報,7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8.1億美元,同比下降16.95%;同期我國境內投資者對外直接投資92.1億美元,同比增長84.9%。商務部表示,在不遠的將來,對外投資超過利用外資水平,將成為“新常態”。值得注意的是,7月當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2276家,同比增長14.0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8.1億美元,同比下降16.95%。同時發佈的數據還包括,今年1—7月,我國境內投資者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525.5億美元,同比增長4%,是今年2月以來首次擺脫上年大項目影響實現正增長。7月當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92.1億美元,同比增長84.9%。
天津大力扶持生産性服務業發展,加速傳統製造業淘汰落後産能、從産業價值鏈的低端走向高端,經濟轉型升級的“中場發動機”作用開始顯現。
在告別“黃金十年”後,中國房地産業進入了提質換擋、減速運行的新階段。
“新常態”既帶來新挑戰也帶來新機遇,客觀分析形勢,遵循市場規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我國一定能走出一條轉型升級、內涵增長的新路。
一頭連著生産,一頭連著消費——現代物流業已成為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中間鏈條,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産業。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下,現代物流業在信息化方面實現了快速的發展。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銀行業也將進入中低速增長的“新常態”時代,在多重約束下,規模的快速擴張也許要成為歷史,而注重內涵和效益的增長方式將成為競爭的主旋律。在“新常態”條件下,隨著金融服務需求的多元化、精細化、專業化,商業銀行必須結合自身規模、人員和區域等優勢,在業務結構和産品創新上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更多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