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3日 15: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世界經理人
20年前在台灣,他名不見經傳,所屬企業規模連台灣一千大製造業都夠不上;但如今卻是叱吒風雲、縱橫四海的台灣首富,麾下企業遍及歐美。他就是台灣最大科技企業集團----鴻海集團的老總郭臺銘。
英雄莫問出身低 黑手雄心與天齊
對於鴻海的成長過程,郭臺銘曾經説過:“阿里山的神木(台灣最著名的風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種子掉到土裏時就已決定了,決不是4000年後才知道的。”回顧鴻海成長的過程,其中的酸甜苦辣,個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臺銘自己能夠體會。
郭臺銘出生於1950年,是家中老大。由於家境貧寒,1966年郭臺銘進入台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後,郭臺銘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1973年2月,郭臺銘出資10萬元新台幣,與朋友在台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産塑料産品。不過一年時間,因經營不善,原股東逐一退出,企業成了郭臺銘的全資公司。
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台灣地區興起,郭臺銘便從製造黑白電視機選臺的按鈕做起。這時的鴻海不過是個規模只有30萬元新台幣的小公司,僅有15名員工。1975年,易名為鴻海工業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開始扭虧為盈,郭臺銘立即從日本購買設備建立模具廠,為日後發展奠定基礎。其後他又陸續投資建立了電鍍部門與衝壓廠。
20世紀80年代,世界進入個人電腦時代,郭臺銘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術,以連接器、機殼等産品為重心,力行“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迅速佔領市場。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郭繼續投資1600萬元進入計算機線纜裝配領域。1985年,郭在美國成立分公司,開始在台灣之外開拓市場,並創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臺銘已經成功打造出他的“連接器王國”。
白手起家目標大 雷厲風行明賞罰
自初創鴻海,郭臺銘的奮鬥目標就很明確,就是要成為台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為實現這一宏大目標,他創造了自己的經營哲學。
郭臺銘稱鴻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他要做的首先是選客戶。自進入個人電腦領域,鴻海的客戶就鎖定了IBM、英特爾、康柏、戴爾等國際一流大廠。為了達成目標,他曾經在美國自己開車,住12美元一天的汽車旅館,跑了美國52州中的32個,跟世界大廠商做生意。
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郭臺銘索性在康柏總部旁投資建了一個成型機廠,康柏只要有新設計,當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終獲得了康柏的長期訂單。為鞏固與這些大廠商的關係,郭臺銘堅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應商。可以説正是這些大廠的訂單成就了鴻海今天的格局。據説,現在全世界每5台電腦中就有一台裝有鴻海的産品。
但光有客戶還不行,郭臺銘背後依靠的還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創業後,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臺銘認為,他應該是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堅持至少工作15小時。即使晚上下飛機,他也會馬上趕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飯。
“將提高服務客戶能力放在首位”是鴻海職工時刻謹記的廠訓,也是鴻海成功發展的秘訣。為了在競爭激烈的世界高科技産業中求得生存發展,郭臺銘創造出CMM的運作方式,從“自製零件、零件模塊化、快速物流”的組裝,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連結全球客戶,從而達到“交期準、品質好、成本低”的境界。
在企業管理方面,郭臺銘治廠如治軍,重視紀律,講究細節。郭臺銘用人方面的口頭禪是:“不管高科技還是低科技,會賺錢的就是好科技”。為了獲得高回報率,他用人唯才,獎懲分明。對表現優異的員工與技術骨幹,郭臺銘從不吝嗇,給予鉅額獎金。近幾年每年年末鴻海員工聚餐,郭臺銘提供的獎品總值都高達數億元新台幣,頭獎高達數千萬元。但對競爭對手,他則一律以敵人視之,難怪台灣科技界都稱他為“梟雄”。因此,雖然鴻海集團近年配股分紅居高不下,郭臺銘也成為股東熱烈追捧的對象,但郭臺銘和鴻海卻始終被列入“形象不佳”的行列。
抓住商機謀發展 大陸投資壯鴻海
雖然鴻海在台灣已經具備了技術能量,但最終得以壯大的根本原因,與郭臺銘投資大陸的決策密不可分。
1988年,郭臺銘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投資大陸,在深圳成立了廣東深圳富士康精密組件廠,生産電腦周邊接插件。在這裡,郭臺銘找到了他成功的著力點,即得到了豐沛廉價的土地與勞動力資源,開始了企業飛速發展的歷程。到90年代,富士康依靠前期積累的力量,在深圳和昆山分別設立了科技工業園。如今,鴻海在深圳、昆山、杭州、天津等地設有36家全資子公司,專業生産電腦接插件、精密零組件、機內線纜、精密模具及電腦整機。正是靠著在大陸的投資,郭臺銘得以實施“紮根中國,放眼全球”得策略,達成全球最大的電腦整機和零組件生産企業集團及全球個人低價電腦的主要製造基地的經營目標。
2003年10月,郭臺銘回到故鄉山西,參加富士康企業集團(太原)科技工業園的開工儀式,總投資10億美元的富士康科技工業園暨鴻富晉精密工業(太原)有限公司,佔地1000余畝,首期開發500余畝,預計2004年6月正式投産,成為山西引進的最大外商投資項目。
正因為大陸是鴻海發展壯大的源泉與憑藉,2001年,郭臺銘在深圳的富士康公司成立中國共産黨支部,這是第一家成立共産黨支部的台資企業,其內在的含義不言而喻,“畢竟大陸對郭臺銘、對鴻海的發展太重要了”。
科技首富腦清醒 如火如荼謀擴張
郭臺銘深知,“一個産業裏,做第一名才可以穩定賺錢,第二名有點錢賺,第三名損益打平,第四名隨景氣沉浮,第五名往後要麼等著被收購,要不就是被淘汰出局。”
1999年,郭臺銘連續合併了島內的華升、廣宇等企業,不僅開啟了內部上下游整合,事業版圖也正式從鴻海精密工業單一公司發展成為企業集團,郭臺銘也開始躋身島內大企業家的行列。到20世紀末,鴻海已在歐亞美三大洲設立了60多個海外製造中心及分支機構,成為全球最大的PC連接器、PC準系統的製造商。近幾年,郭臺銘的擴張行動更加如火如荼。繼成功打人電腦主板與手機生産領域後,他于2000年在捷克設立光通訊事業生産基地,2002年投資創立群創光電公司,進入液晶顯示面板製造領域,2003年收購芬蘭公司擴大手機機殼生産。現在除了半導體産業外,鴻海的投資幾乎遍及島內高科技明星産業。
郭臺銘事業越做越大,他已連續3年被美國《福布斯》雜誌列為台灣科技首富,鴻海公司産值連續3年穩居台灣最大的民營製造業企業。但他已準備激流勇退,強調2008年58歲時就要退休,而且不打算交棒給郭家人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