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創富頻道 > 新目錄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廣州日報:警惕遊資炒作農産品成風

 

CCTV.com  2010年06月12日 17:3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內容速覽]  炒大蒜、綠豆不過是遊資尋找出路的一次試探,下一個被炒的會是誰?在保持警惕之外,更多的還是要從優化農産品的産業結構、降低農民的種植風險上尋找對策。

    炒大蒜、綠豆不過是遊資尋找出路的一次試探,下一個被炒的會是誰?在保持警惕之外,更多的還是要從優化農産品的産業結構、降低農民的種植風險上尋找對策。

    “蒜你狠”、“豆你玩”的大蒜、綠豆價格剛有所回落,玉米、花椒和棉花等價格卻穩步攀升。業內人士表示,促使農産品價格上漲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産量下降導致供應緊張等,遊資炒作則在其中起了重要推動作用。據測算,約1800億元資金就能使大蒜價格翻番。

    一些農産品價格波動異常是事實。以綠豆為例,去年5月市場價也就6元/公斤,到今年5月,最高就漲到了26元/公斤。這其中不排除有市場供求的影響,正如農業部有關人士所説,去年綠豆種植面積減少,導致全國産量減少了13萬多噸,這是農産品價格週期的必然結果。但如果覺得遊資是多麼的高雅,只看得上黃金、房子,不會看上什麼農産品,就否定農産品價格暴漲背後的遊資炒作,似乎也説不過去。一方面像大蒜、綠豆之類的農産品,可以在冷庫中放上幾個月,囤積居奇後再哄抬價格完全有可能;另一方面遊資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溫情,也不會受什麼門檻限制,資本的屬性決定了只要能盈利,即便是事關民生的農産品,也會作為炒作對象。普洱茶、蘭花、田七這些看似很平常的商品,都會被遊資爆炒,即是鮮明的例子。

    事實上,有關部門的表態也等於承認了遊資炒作導致農産品價格暴漲的事實。國家發改委已和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嚴厲打擊農産品炒作行為,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

    遊資炒作農産品當然要嚴打,《價格法》也早有明文規定,對“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牟取暴利”等不正當價格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最高5倍罰款。然而,要想讓農産品價格保持穩定,打擊遊資炒作之外,還當反思現下農産品容易陷入暴漲暴跌怪圈的根源所在。

    表面上看,打擊遊資炒作在短期內能穩定農産品的價格。然而,當遊資撤退後,當農産品價格的暴漲帶來生産成本的大幅提升後,受傷的依然是農民。遊資炒完綠豆、大蒜後還可以再炒其他商品,但農民只能繼續種植綠豆、大蒜。如此便形成惡性循環。

    究其原因,其一在於小農經濟的生産方式決定了農民根本不具備和遊資抗衡的資本,缺乏集約化、規模化的現代經營模式,使得農産品生産在供需均衡上頻繁震蕩,價格極易上下襬動。如何擺脫這種對價格過於敏感的“羊群效應”?發展規模生産和經營的現代農業,當是脫困之路。

    其二,對於農民種植農産品過程中出現的風險,如天氣原因導致的減産、遊資炒作帶來的價格異常,尚欠缺必要的應對措施。今天的價格暴漲有可能導致明天的暴跌,如何建立合理的常態化的補償機制,比如給農産品適當的價格補貼,就顯得大有必要。這在化解農民風險的同時,也可以鼓勵農民種植農産品的積極性。

    正常的農産品市場不應該讓價格的暴漲暴跌,大蒜、綠豆等價格暴漲不過是遊資尋找出路的一次試探,下一個被炒作的農産品將會是誰,誰也不知道。也許在保持警惕之外,更多的還是要從優化農産品的産業結構、降低農民的種植風險上尋找對策。與打擊遊資的治標相比,這才是治本之方。(李龍)

責編:胡迪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