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縣“全民免費醫療”計劃已運行一年多時間。在談到推行醫改的感觸時,縣委書記郭寶成説,“民生是高回報的投資”,老百姓爆發出來生産的熱情,推動了神木的發展,算上“經濟賬”,政府也“賺了一大筆錢”。(6月4日《揚子晚報》)
神木的“民生投資論”,讓人們隱約看到了“GDP主義”向“GNH(國民幸福總值)主義”轉型的過程。神木于2008年實現人均國民生産總值一萬美元,而從社會學角度上看,GDP近萬元階段時,如果社會公平跟不上,很容易導致社會問題叢生,墨西哥就是在人均萬元水平時陷入了毒品泥淖,而巴西也是在靠近人均萬元水平時,犯罪率呈大幅上升之勢。
所以,單純的GDP增長,並不必然推高國民社會幸福總值。國民幸福總值,就是指如何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實現現代化的同時,不要失去健康、精神生活、平和的心態和國民的幸福。 用經濟學家舒馬赫的話説,就是以重視人民的態度對待“經濟”,社會發展的終極目的是讓本國國民過上幸福的生活。經驗也表明,發達國家都非常注重國民醫療問題,而醫療問題是直接與整個社會的幸福體驗有關的重要參數。美國開始崛起的二十世紀初,老羅斯福就果斷推行社會福利計劃,到上世紀60年代,美國建立了涵蓋窮人、老人及退休軍人的聯邦醫療體系和以社會保險為主的雇工醫療保險制度,而西歐國家則紛紛建立了全民醫保制度,如法國和德國,或全民免費醫療制度,如英國等。
正如經濟學家、諾獎得主克魯格曼所説一樣,醫療或許很難,但醫保其實是很簡單的。神木縣只是從年財政收入的40多億元中投入了1.5億元,人均不到400元,就創造了一個“神話”。這個“神話”的意義不僅在於打破了“體制內醫療”與“體制外醫療”之間的鴻溝,而且由於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大眾的生活質量,也由此化解了社會怨氣,增進了個人和社會的生産力和生産熱情,一個“彼此照顧、宛如兄弟”的和諧社會也可預期。一年的實踐表明,之前所擔心的,部分人會過度醫療,部分人會濫用醫保利益,致使全民醫療制度崩潰,這樣的猜想證明是錯的,即使開始運行頭幾個月,釋放了被壓抑的醫療需要,一度推高了就診率,但之後便趨於合理。經驗表明,一個公平的醫療體系,其醫療支出反而低於不公平的醫療體系。
嚴格來説,神木的醫療改革,還不是真正的“全民免費醫療”,只能算是“高水平的全民基本醫保”。按神木的基本模式,醫保額度在30萬元水平,並按分級原則適用不同的報銷標準,這與其能力是相適應的。神木不僅推行全民免費醫療,也推行了12年免費教育,並對窮人子女上學給予了財政補助。
神木經驗的啟發意義在於,應在大力推進經濟建設之時,也把社會公平工程放在首位,在遵從財力相稱性原則情況下,適時推行惠及百姓的福利項目,對政府政績的考核也應該把社會公平和福利水平納入其中,以彰顯GNH的重要性。一個公平和人人感覺幸福的社會裏,投資者會以更好的心態投入創業,發明者會更專心地坐下來沉思新發明。這就是神木人所説的“政府也大賺”的秘密。
人民賺,就是政府賺。
責編: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