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3-4-4 第71期

清明“新文化”:煙火與微信的碰撞


    清明,這個端坐于法典之臺的節日,顯然是一個讓國人心靈沐浴文化的日子。按舊俗,人們要攜帶供品、香燭、紙錢等到墓地,擺上供品,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再焚香燒紙,行禮祭拜。如今,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更新和環保意識的提高,清明節的祭祀方法更加文明、安全、綠色、環保,為逝去的親人種一棵樹,獻一束花,倒一杯酒,讓人們在寧靜的氛圍中,追思逝者,堅強生者。

分享
核心提示:位於西安南郊的三兆公墓(西安市骨灰公墓),是西安市最大的公墓,每年清明期間日接待祭祀人群高達十萬。三兆公墓至今年已是連續第六年倡議“文明祭祀”,但要想改變現狀依然“需要一個過程”。

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節是禮敬先賢,追思先人、傳遞親情的傳統節日。近年來,各地大力倡導破除舊的祭祀意識,樹立新的祭祀觀念。然而記者在西安採訪發現,要想徹底根除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祭祀方式,並非易事。

清明前夕 居民已上街燒紙

4月1日,距離清明節還有兩天時間。當日傍晚,央視網記者分別在西安市長安區、雁塔區採訪發現,有居民已經開始在就近路口和馬路邊燒紙祭祀,悼念先人。祭祀過後,紙灰翻飛。

近年來,由於封建迷信、污染環境等各種不文明祭掃行為的層出不窮,每至清明節各地民政部門都要發出倡議,3月份,陜西省民政廳以及省殯葬業協會分別發出倡議,宣傳倡導鮮花祭掃、網絡祭奠等文明時尚的祭掃方式,但民眾的接受程度依然較低。

在長安區長興路路邊的一個小山坡上,陪家人燒紙的李先生告訴記者,清明小長假要和家人出遊,因此提前在家門口燒紙祭祀,“清明節一直都是這樣燒紙的,你不燒怎麼算是祭奠先人呢,這和咱過年一樣”,李先生告訴記者,自己也在網上看到過文明祭掃的倡議,但“總覺得不像回事,家裏老人也接受不了”。

提前祭祀讓墓區車流量井噴

傳統外出祭祀方式,還給城市帶來巨大的安保和交通壓力。儘管今年清明前後正好有兩個週末,能夠緩解部分祭祀人流過多的壓力,但是交管部門依然不敢掉以輕心。

央視網記者從交通部門了解到,每年清明節西安公交總公司都會加開途經和開往公墓的運力,確保出行。今年,西安公交406路增加10輛區間車,232路增加10輛區間車,同時增加306、307、K630、801路配車,方便群眾前往骨灰堂和公墓的交通。

而根據西安交警部門的通報,3月31日週末,西安通往墓區主要道路、各主要高速公路車流量繼續井噴式增長,車流量比週末同期多出一倍以上,連續三天事故量呈10%增長。

三兆公墓倡議六年 依然“煙火”難絕

位於西安南郊的三兆公墓(西安市骨灰公墓),是西安市最大的公墓,每年清明期間日接待祭祀人群高達十萬。作為陜西省殯葬協會會員單位,響應陜西省民政部門“文明祭祀”的倡導,三兆公墓已連續第六年倡議“文明祭祀”,但要想改變現狀依然“需要一個過程”。

公墓辦公室一位姓羅的副主任告訴央視網記者,從過去六年的情況來看,有一部分年輕人已經能逐漸接受文明祭祀的方式,但老年人的習慣不容易改變。“現在大家都在説pm2.5,燒紙對環境不好,年輕人能理解這個,我們倡議用鮮花代替燒紙,能看到一些年輕人來的時候手捧鮮花,但大部分老年人還不能接受這個,這還需要一個過程,畢竟是幾千年的傳統,年輕人改得快一些”。

據介紹,在這個過程中,還存在一種現象,就是到公墓祭祀的人群,一方面用鮮花祭祀,另一方面還要燒紙。

“以前我們還想過,要是你帶紙進去燒,不讓進園,但後來發現這顯然不現實,作為我們來説,只能是倡議和引導”,羅主任表示。

改變傳統:社區公祭範圍逐漸擴大

實際上,民政部門在倡導的同時,近年來也在不斷嘗試推出能夠社區居民接受的祭祀方式,以期逐漸改變傳統的祭祀方式帶來的種種不文明現象。

西安市于2011年清明節開始設立社區公祭點的試點工作,首先在新城、碑林、蓮湖三個中心城區的部分街道社區設立4個公祭點,通過“鮮花換燒紙”、追思會、思親墻等形式,表達對已故親人的緬懷和敬仰。2012年,又把社區公祭擴大到雁塔、未央、灞橋,共設立12個公祭點。參與公祭的社會面和參與人數正在逐年增多,預計今年清明期間全市將有100余個社區開展公祭活動。

“我們社區去年開始搞社區公祭,1萬多居民,有300多人參加”,西安市雁塔區世家星城社區工作人員向央視網記者介紹,公祭活動反響很好,今年有居民就提前打聽社區還搞不搞。

“我們在社區搭公祭臺,按點準時召開,念祭文,現場還設思親墻,你想對親人説點什麼,寫下來貼上去”,工作人員介紹,去年辦的時候,有居民把已故親人的照片拿來,放在公祭臺上,還帶來食物等祭品,“這個氛圍非常好,很嚴肅,又很文明”。

但工作人員也強調,要想有更多的人參加和接受這種文明的祭祀方式,也還需要一個逐漸引導的過程。[詳細]

長春倡導文明祭祀綠色殯葬 “樹葬”受推崇

記者:陳海寧  時間: 2013-04-03

核心提示:隨著傳統祭祀觀念的改變,海葬、草坪葬、樹葬等綠色殯葬形式近年很受推崇,央視網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在眾多綠色殯葬形式中,樹葬成為長春最受歡迎的一種形式。

隨著傳統祭祀觀念的改變,海葬、草坪葬、樹葬等綠色殯葬形式近年很受推崇,央視網記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在眾多綠色殯葬形式中,樹葬成為長春最受歡迎的一種形式。

樹葬最受推崇

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文明祭祀、綠色殯葬,就此,長春人文紀念園(息園)陸續推出讓生命回歸自然的多種綠色殯葬形式:地葬、草坪葬、海葬、塔葬、樹葬、花壇葬等等,得到逝者家屬的認可,而在眾多形式中,樹葬最受大家的推崇。

央視網記者了解到,樹葬在長春推出到售罄已經有七八年時間了,在息園的眾多綠色殯葬形式中,樹葬是唯一售完的,然而受到用地限制,樹葬形式並非每年連續推出。“考慮到樹葬的受歡迎程度,今年,我們推出120塊樹葬用地。”長春人文紀念園劉學敏介紹。

價格不貴是主因

“樹木生命力強、而且旺盛,這種形式自然環保,最重要是價格不貴。”一位前來諮詢樹葬的市民説,儘管花壇葬價格最便宜,但是花容易凋謝,綜合考慮,她和家人比較認同樹葬這種形式。

另據息園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樹葬價格只需要1萬多,清明期間還有優惠,比一塊傳統的墓地,價格便宜很多,“它比我們推出的最便宜的傳統墓地,還有便宜近1萬元。”

用地制約未來發展

另據劉學敏介紹,一塊傳統的墓地一般佔地3.5平方米,而樹葬佔地只有1平方米左右,兩者比較,不但價格便宜,而且節省用電。央視網記者了解到,長春現有樹葬墓穴400多,明年,長春仍將推出樹葬這一綠色殯葬形式,“然而,受到用地的限制,大量推廣有些難。”劉學敏説。

目前,長春採用的樹葬形式是,在一棵樹木下埋葬一個骨灰盒,為了方便逝者家屬辨識,在樹下,將墓位牌平臥于地面,“我們採用的是雲杉樹種,樹葬墓位之間的距離是3米。”劉學敏告訴央視網記者,從明年開始,樹葬將採用一棵樹木埋葬4個骨灰盒,並且將樹距縮短到1米左右,以節省用地。另外,逝者家屬購買樹葬後,另需一次性交納20年的管理費用,園林的衛生,安保等物業服務和樹木培育工作均有工作人員負責。[詳細]

哈爾濱清明祭祀透著“文明范兒” 微信派上用場

記者:李文學  時間: 2013-04-03

核心提示:哈爾濱市民採取音樂祭祀、社區公祭、送鮮花、植綠樹、寄卡片等方式,移風易俗,文明祭祀,近年移動互聯網崛起的微信也派上用場,成為人們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平臺。

清明將近,哈爾濱市民採取音樂祭祀、社區公祭、送鮮花、植綠樹、寄卡片等方式,移風易俗,文明祭祀,近年移動互聯網崛起的微信也派上用場,成為人們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平臺。

針對一些市民在街頭隨意燒紙的不文明行為,哈爾濱市城管辦出臺《禁止焚燒、銷售冥紙冥幣的街路、區域的通報》,規定114條街22個區域禁止燒紙,違反規定、不聽勸阻的,將依法予以處罰。重點區域100個文明祭祀鼎、2000個文明焚燒桶上街“站崗”,社區的老黨員晚上看護,並勸導市民不要在馬路上燒紙。

哈爾濱市殯葬事務管理所組織市民3月30日在大連舉行第九次海葬活動,同時正式推行“代撒骨灰”服務業務,讓更多因為時間、工作等自身情況而不能參與海葬活動的市民完成親人“回歸大海”的願望。第十次海葬活動將於4月20日舉行。

在南崗區燎原街道辦事處文化家園社區裏,近百名外地大學生自發創建“追憶親人,零碳祭祀”微信群。大家在群裏上傳自己和已故親人的照片,講述與已故親人在一起生活的點滴,感受著這份濃濃的思念之情。目前,這個微信群還在壯大中,大家表示要將這種方式繼續下去。

道裏區北段社區工作人員將“寄思板”懸挂在庭院墻面上,居民手棒鮮花,在留言板上寫上對已故親人的思念,寄語對親人的哀思。70多歲老黨員任明善感慨地説,由於年紀大,行動不便,社區這種又民俗又文明的祭祀方式很貼心。

3月30日,哈爾濱16萬人出行祭掃迎來高峰。哈爾濱市民政部門在哈平路殯儀館、向陽山殯儀館等設立天堂信箱和音樂祭悼專區,免費為市民提供服務。

在哈平路殯儀館,很多市民都趴在桌子上面寫東西,他們拿著筆把自己想説的話寫在一張祭思卡片上。話語雖短,但卻表達了生者對逝者最真的思念。寫完後,把卡片後面的雙面膠揭開,貼到天堂信箱上,這封信就“郵”走了。在音樂祭悼區,有“用音樂表達您對親人的思念”的點歌表,只要填寫上點歌人姓名、歌曲名稱、此歌曲送給誰、想對親人説的話等內容就可以免費為逝者點上一首歌。在音樂祭悼的歌曲單上,歌曲共分為兩組,一組為“感恩父母親”,其中有歌曲54首,另一組為“感恩的心”,其中有歌曲66首,完全可以滿足祭掃市民的點歌需求。

當天,共有3000多市民寫了祭思卡片,還有89位市民為逝者點了歌曲,《父親》、《母親》、《天堂裏沒有車來車往》等歌曲點擊率排在前三名。與去年相比,今年使用這兩項服務的市民人數增長近3成。

記者在幾家公墓和殯儀館看到,前來祭祀的市民絡繹不絕,幾乎所有前來祭祀的市民都帶著鮮花,鮮花祭祀越來越受市民的推崇。而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祭祀鮮花並不局限于素色,還有很多彩色的花束也出現在公墓。

除此之外,專職禮儀師進駐社區進行公祭、組織放飛白氣球、為逝者種上一棵綠樹等活動也成了很多市民的選擇,文明祭祀蔚然成風。[詳細]

長沙陵園提供免費菊花、“網絡祭掃”服務

記者:曹曉波  時間: 2013-04-03

核心提示:為做好金陵城市綠化墓園和明陽山福壽苑的清明祭祀接待,為此準備了10萬枝菊花贈送給市民,代替鞭炮祭祀。針對身在外地無法回家祭掃的市民,長沙市殯葬事業管理處推出“網祭英靈”活動。

4月1日,在長沙金陵城市綠化墓園,一名女士提著鞭炮準備入園祭掃,工作人員發現後將其攔住,表示園內禁放鞭炮,併為該女士提供免費的黃菊花。

記者從長沙市殯葬事業管理處了解到,為了提倡文明環保掃墓方式,管理處抽調200多人,做好金陵城市綠化墓園和明陽山福壽苑的清明祭祀接待,為此準備10萬枝菊花贈送給市民,代替鞭炮祭祀。

而針對身在外地無法回家祭掃的市民,長沙市殯葬事業管理處推出“網祭英靈”活動。在廣州做生意的王先生告訴央視網記者,由於工作繁忙,正為清明節是否回家祭掃而犯愁,朋友介紹可以在網上祭掃,於是找到免費網上紀念館,經過申請後,陵園工作者將代為祭掃,提供凈碑、培土、送鮮花、上供品等服務。

針對寄存在長沙市殯葬事業管理處的逝者骨灰和在明陽山福壽苑、金陵城市綠化墓園下葬的骨灰,還可參加集體共祭活動。活動的具體方式為每10戶一場共祭儀式,一場大約需要30分鐘,儀式分為默哀、點蠟燭、獻鮮花和寫追思卡等環節。“集體共祭”全免費,祭祀所需要的鮮花、長眠燈、追思卡等用品將由長沙市殯葬事業管理處免費提供,市民可提前預約登記。

為了推進清明節期間做好群眾祭掃服務、生態殯葬建設,近日,湖南省殯葬協會召集全省90家殯儀館、經營性公墓及殯葬用品單位負責人會議,加強行風建設進行部署。[詳細]

清明節上哪憑吊遺體捐獻者?

記者:寇德印  時間: 2013-04-03

核心提示:有這樣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把遺體捐獻給國家做醫療研究。在清明的時候,他們在世的親人如何憑吊?瀋陽市專門為這個群體修建一座紀念廣場,讓這些令人尊敬的人“魂有所依”。

又近清明,公路上,趕著去公墓拜祭逝者的車輛絡繹不絕。有這樣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把遺體捐獻給國家做醫療研究。在清明的時候,他們在世的親人如何憑吊?瀋陽市專門為這個群體修建一座紀念廣場,讓這些令人尊敬的人“魂有所依”。

董榮老人的兒子名叫董智偉,因患白血病,在2007年的4月初去世,去世時年僅20歲。

彌留之際,董智偉向父母表達了自己最後的願望:“把我的身體捐出去吧,捐給醫院或者研究所都行,讓他們來研究我的病。我相信總有一天,醫生能把我這種病治好,到那時候,就等於是我救了更多的人。 ”

尊重兒子的遺願,董榮老人把兒子的遺體捐給了國家。

據瀋陽市紅十字會介紹,截至目前,瀋陽市報名捐獻遺體的志願者有1800人,已實現捐獻者270多例,這270多例志願者的家屬都遇到一個同樣的問題,清明時候,去什麼地方掃墓?

董榮老人祖籍在山東威海,以前每到清明,他就會買張去威海的火車票,到老家祖墳上祭拜先祖,當然,更為重要的目的是給兒子上墳。

“我沒地方給孩子上墳,”董榮説,“每到清明節,我想他啊,想來想去,我覺得去祖墳給他上墳最合適。”

可瀋陽到威海何止幾千里,老人年歲大了,越來越走不動。今年清明老人不用去威海上墳了,因為他得到通知,在今年清明節裏,市裏統一組織遺體捐獻者的家屬們,去菩遙山祭奠。

瀋陽市為紀念捐獻遺體的志願者,在菩遙山墓園修建了一座紀念廣場。紀念廣場是瀋陽市規模最大、配套設施最完備的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廣場主體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為遺體(器官)捐獻者樹立紀念碑,總投入建築資金116萬元。

31日上午10:30分,瀋陽市紅十字會組織捐遺志願者在菩遙山紀念園舉行祭祀活動。站在紀念碑前,志願者們莊嚴地舉起右手,大聲宣誓:

“我自願在百年之後獻出我的遺體,把愛留下,延續生命!甘願為祖國的醫學事業奉獻一切,讓生命得以昇華。把愛的種子播撒,綻放美麗,生命永恒!”

傳統習俗裏,講究入土為安,把遺體捐獻出去,無疑會遇到很多阻礙。一位志願者告訴記者:“死後一把火燒掉,什麼意義都沒有,但如果把身體捐出去,利國利民,我們做的,就是移風易俗的事,所以根本不在乎別人怎麼議論和評價!”

鮮花擺在紀念碑前,在這個清明節,很溫暖,也很令人感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