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3年04月03日 14:28 關鍵詞: 清明 易俗 煙火祭祀 文明祭祀

清明易俗:老人堅守煙火祭祀年輕人接受文明祭祀

央視網 記者:王甲鑄

核心提示:位於西安南郊的三兆公墓(西安市骨灰公墓),是西安市最大的公墓,每年清明期間日接待祭祀人群高達十萬。三兆公墓至今年已是連續第六年倡議“文明祭祀”,但要想改變現狀依然“需要一個過程”。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央視網(記者王甲鑄 報道)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節是禮敬先賢,追思先人、傳遞親情的傳統節日。近年來,各地大力倡導破除舊的祭祀意識,樹立新的祭祀觀念。然而記者在西安採訪發現,要想徹底根除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祭祀方式,並非易事。

  清明前夕 居民已上街燒紙

  4月1日,距離清明節還有兩天時間。當日傍晚,央視網記者分別在西安市長安區、雁塔區採訪發現,有居民已經開始在就近路口和馬路邊燒紙祭祀,悼念先人。祭祀過後,紙灰翻飛。

  近年來,由於封建迷信、污染環境等各種不文明祭掃行為的層出不窮,每至清明節各地民政部門都要發出倡議,3月份,陜西省民政廳以及省殯葬業協會分別發出倡議,宣傳倡導鮮花祭掃、網絡祭奠等文明時尚的祭掃方式,但民眾的接受程度依然較低。

  在長安區長興路路邊的一個小山坡上,陪家人燒紙的李先生告訴記者,清明小長假要和家人出遊,因此提前在家門口燒紙祭祀,“清明節一直都是這樣燒紙的,你不燒怎麼算是祭奠先人呢,這和咱過年一樣”,李先生告訴記者,自己也在網上看到過文明祭掃的倡議,但“總覺得不像回事,家裏老人也接受不了”。

  提前祭祀讓墓區車流量井噴

  傳統外出祭祀方式,還給城市帶來巨大的安保和交通壓力。儘管今年清明前後正好有兩個週末,能夠緩解部分祭祀人流過多的壓力,但是交管部門依然不敢掉以輕心。

  央視網記者從交通部門了解到,每年清明節西安公交總公司都會加開途經和開往公墓的運力,確保出行。今年,西安公交406路增加10輛區間車,232路增加10輛區間車,同時增加306、307、K630、801路配車,方便群眾前往骨灰堂和公墓的交通。

  而根據西安交警部門的通報,3月31日週末,西安通往墓區主要道路、各主要高速公路車流量繼續井噴式增長,車流量比週末同期多出一倍以上,連續三天事故量呈10%增長。

  三兆公墓倡議六年 依然“煙火”難絕

  位於西安南郊的三兆公墓(西安市骨灰公墓),是西安市最大的公墓,每年清明期間日接待祭祀人群高達十萬。作為陜西省殯葬協會會員單位,響應陜西省民政部門“文明祭祀”的倡導,三兆公墓已連續第六年倡議“文明祭祀”,但要想改變現狀依然“需要一個過程”。

  公墓辦公室一位姓羅的副主任告訴央視網記者,從過去六年的情況來看,有一部分年輕人已經能逐漸接受文明祭祀的方式,但老年人的習慣不容易改變。“現在大家都在説pm2.5,燒紙對環境不好,年輕人能理解這個,我們倡議用鮮花代替燒紙,能看到一些年輕人來的時候手捧鮮花,但大部分老年人還不能接受這個,這還需要一個過程,畢竟是幾千年的傳統,年輕人改得快一些”。

  據介紹,在這個過程中,還存在一種現象,就是到公墓祭祀的人群,一方面用鮮花祭祀,另一方面還要燒紙。

  “以前我們還想過,要是你帶紙進去燒,不讓進園,但後來發現這顯然不現實,作為我們來説,只能是倡議和引導”,羅主任表示。

  改變傳統:社區公祭範圍逐漸擴大

  實際上,民政部門在倡導的同時,近年來也在不斷嘗試推出能夠社區居民接受的祭祀方式,以期逐漸改變傳統的祭祀方式帶來的種種不文明現象。

  西安市于2011年清明節開始設立社區公祭點的試點工作,首先在新城、碑林、蓮湖三個中心城區的部分街道社區設立4個公祭點,通過“鮮花換燒紙”、追思會、思親墻等形式,表達對已故親人的緬懷和敬仰。2012年,又把社區公祭擴大到雁塔、未央、灞橋,共設立12個公祭點。參與公祭的社會面和參與人數正在逐年增多,預計今年清明期間全市將有100余個社區開展公祭活動。

  “我們社區去年開始搞社區公祭,1萬多居民,有300多人參加”,西安市雁塔區世家星城社區工作人員向央視網記者介紹,公祭活動反響很好,今年有居民就提前打聽社區還搞不搞。

  “我們在社區搭公祭臺,按點準時召開,念祭文,現場還設思親墻,你想對親人説點什麼,寫下來貼上去”,工作人員介紹,去年辦的時候,有居民把已故親人的照片拿來,放在公祭臺上,還帶來食物等祭品,“這個氛圍非常好,很嚴肅,又很文明”。

  但工作人員也強調,要想有更多的人參加和接受這種文明的祭祀方式,也還需要一個逐漸引導的過程。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