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 記者:李文學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着的激烈博弈。[詳細]
央視網(記者李文學 報道)清明將近,哈爾濱市民採取音樂祭祀、社區公祭、送鮮花、植綠樹、寄卡片等方式,移風易俗,文明祭祀,近年移動互聯網崛起的微信也派上用場,成為人們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平臺。
針對一些市民在街頭隨意燒紙的不文明行為,哈爾濱市城管辦出臺《禁止焚燒、銷售冥紙冥幣的街路、區域的通報》,規定114條街22個區域禁止燒紙,違反規定、不聽勸阻的,將依法予以處罰。重點區域100個文明祭祀鼎、2000個文明焚燒桶上街“站崗”,社區的老黨員晚上看護,並勸導市民不要在馬路上燒紙。
哈爾濱市殯葬事務管理所組織市民3月30日在大連舉行第九次海葬活動,同時正式推行“代撒骨灰”服務業務,讓更多因為時間、工作等自身情況而不能參與海葬活動的市民完成親人“回歸大海”的願望。第十次海葬活動將於4月20日舉行。
在南崗區燎原街道辦事處文化家園社區裏,近百名外地大學生自發創建“追憶親人,零碳祭祀”微信群。大家在群裏上傳自己和已故親人的照片,講述與已故親人在一起生活的點滴,感受着這份濃濃的思念之情。目前,這個微信群還在壯大中,大家表示要將這種方式繼續下去。
道裏區北段社區工作人員將“寄思板”懸挂在庭院墻面上,居民手棒鮮花,在留言板上寫上對已故親人的思念,寄語對親人的哀思。70多歲老黨員任明善感慨地説,由於年紀大,行動不便,社區這種又民俗又文明的祭祀方式很貼心。
3月30日,哈爾濱16萬人出行祭掃迎來高峰。哈爾濱市民政部門在哈平路殯儀館、向陽山殯儀館等設立天堂信箱和音樂祭悼專區,免費為市民提供服務。
在哈平路殯儀館,很多市民都趴在桌子上面寫東西,他們拿着筆把自己想説的話寫在一張祭思卡片上。話語雖短,但卻表達了生者對逝者最真的思念。寫完後,把卡片後面的雙面膠揭開,貼到天堂信箱上,這封信就“郵”走了。在音樂祭悼區,有“用音樂表達您對親人的思念”的點歌表,只要填寫上點歌人姓名、歌曲名稱、此歌曲送給誰、想對親人説的話等內容就可以免費為逝者點上一首歌。在音樂祭悼的歌曲單上,歌曲共分為兩組,一組為“感恩父母親”,其中有歌曲54首,另一組為“感恩的心”,其中有歌曲66首,完全可以滿足祭掃市民的點歌需求。
當天,共有3000多市民寫了祭思卡片,還有89位市民為逝者點了歌曲,《父親》、《母親》、《天堂裏沒有車來車往》等歌曲點擊率排在前三名。與去年相比,今年使用這兩項服務的市民人數增長近3成。
記者在幾家公墓和殯儀館看到,前來祭祀的市民絡繹不絕,幾乎所有前來祭祀的市民都帶着鮮花,鮮花祭祀越來越受市民的推崇。而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祭祀鮮花並不局限於素色,還有很多彩色的花束也出現在公墓。
除此之外,專職禮儀師進駐社區進行公祭、組織放飛白氣球、為逝者種上一棵綠樹等活動也成了很多市民的選擇,文明祭祀蔚然成風。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業公司發生火災,截至中午12時46分,火災已造成61人死亡,數十位人受傷。據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該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發爆炸。目前被困人員搶救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
在樓市專家看來,目前北京出臺的調控新政依然是對過去舊政策的延續,沒有實質性變化,對於市場走勢也很難有突破性影響。未來,政府可能還會依據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對房價進行重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