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2012年3月17日-3月19日,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2”年會上,來自國內外的知名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共同把脈中國經濟,尋找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詳細]
李克強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主攻方向是調整經濟結構,戰略基點是擴大內需,轉方式根本在於創新體制機制。
財政部長謝旭人指出,今年將從完善財政體制改革、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健全稅收制度改革三方面深化我國財稅體制改革,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大局。
李稻葵認為,不能夠指望房地産在一年內就調整80%,否則會帶來非常大的副作用,調整要強調過程,要強調要軟著陸。
張維迎指出,雖然教育經費佔GDP的4%要落實了,但歷年財政對教育方面的撥款到九、十月才下來,年底大學都在突擊花錢,有很多的浪費。
中國的增長模式在過去取決於外部需求,這是不可持續的,中國必須從依靠外需的推動更多轉向內需的推動。
劉遵義認為,中國要實現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的發展,需要在三個領域進行改革,一是改革稅收體系;二是實現資本帳戶可兌換;三是改革社保制度。
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和産業升級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投入太多,成本太高,用這樣一個方式要來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不可持續的。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還是經濟體制障礙沒有得到消除,有利於創新和創業的體制沒有建立起來。
中國面臨經濟增長潛力下降和物價上漲壓力大的雙重挑戰,經濟發展當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依然存在。經濟金融領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潛在風險。
中國應該從三個領域開展工作加速經濟轉型:第一要繼續支持增長;第二把經濟增長動力從投資和出口拉動轉變為內需拉動,第三需要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
中國債券市場比股票市場弱很多,原因我們認為在體制上有很大問題,一級市場三個部門扯皮,二級市場兩個部門打架,債券市場處於割裂狀態,發展比較有限,中國資本市場一條腿粗一條腿細。
這麼多年形成的房地産的問題,不可能指望在一年或者半年內解決,而需要一個過程。“不能夠指望房地産在一年內就調整80%,那個帶來種種的副作用會非常得大,一定要調整,但是要強調一個過程,要強調要軟著陸。”
我國把加大科技對經濟增長的支撐力度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四大措施之一,我國科技創新取得快速進展,近5年中國研發經費支出實現了每年20%以上的增長,其中企業研發支出佔七成以上。
鄭永年反對全盤私有化的方法,認為應允許國有企業發展,國有企業可以分利。“對中國國有企業實行鳥籠經濟,把國有企業趕到鳥籠裏面去了,在具有戰略地位的地方搞一點國有企業。”
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非常糟糕,主要是由於制度設計不合理,農民工本身沒有動力去參加城市中的社會保障制度,用人單位也沒有動力為農民工繳納社會保險。
中國將進入新的醫療産品改革時期。為了進一步推動效率,國家應更好的鼓勵醫藥從業者和零售商,保證市場的競爭和公平性,整個醫療服務將實現高度整合。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利亞認為創新可以促進增長,重啟經濟復蘇,提高福利水平,同時解決環境方面的問題。創新是中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中國新型發展戰略的核心所在。
余永定:中國是全球央行印鈔受害者 歐美一些國家通過印鈔票的方法把他們的債務“脹”沒,而令人擔憂的是歐洲可能也在走這條路。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會造成貨幣貶值。 查爾斯 達拉拉:歐洲面臨增長危機 歐洲面臨兩種不同的危機,增長與財政的危機和銀行體系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