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創富頻道 > 新目錄 >

“網箱養魚”讓失地農民找到致富新路子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4日 14: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貴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烏江構皮灘水電站庫區建成後,甕安縣江河流域下游的小河口,四面環山,清風拂面,碧波盪漾。每天清晨,玉山鎮30來歲的農民黃興昌就和幾個同村的漁民劃著小船到“水上工廠”上班,藍藍的庫灣裏浮動著他們的一個個“車間”——網箱。他們的工作就是每天來回查看魚苗的成長狀況,清理網箱、投放魚食。

  記者在網箱養殖場看到,4月投放的魚苗如今已約有半斤重,粼粼水波下小魚密如蜂群。

  “我們這地方水質好,無污染,魚成活率高,在該河段網箱養的魚主要吃水草,肉質鮮美,我們養的花鼓魚、鱸魚、鰱魚、草魚等在市場上很受歡迎,目前已接到訂單好幾家,我們一個網箱能投放4000余尾魚苗,每箱可以收穫2.5萬公斤。”黃興昌指著網箱裏的魚苗高興地對記者説。

  今年以來,為解決構皮灘水電站淹沒區失地農民的後顧之憂,甕安縣除了採取其他有效的安置方式之外,同時充分利用烏江水域的綜合價值,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引進外資在玉山鎮境內河道實施水産養殖示範點建設,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為失地農民尋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致富之路。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有利於“流水養魚”,該縣通過政策引導,貸款補貼,技術提供等方式,為玉山鎮當地失地農民找到了發家致富的路子,目前在養殖大戶的帶動下,淹沒區失地農民20余戶採取自主投資或聯合入股方式進行大面積網箱養殖。

  目前,在村民的積極參與下,該縣已建成網箱養魚150余個,年産魚預計達到10萬公斤以上,總産值100多萬元。

  網箱養魚的成功起步,將使庫區失地農民生産發家新路將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