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4日 10: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8月18日傍晚,深州市大馮營鄉傅家莊村民傅有信在自家的玉米地中,仔細地翻看著玉米葉片和莖心,查看赤眼蜂的孵化情況。提起“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術,他激動地説:“這個技術既花錢少,又省工,效果還好。每畝地比噴藥節支20多元,産量增産一倍左右,空閒時間還能外出打打工,真是一舉多得!”像傅有信一樣,深州農民以蟲治蟲、以蟲養殖、以蟲致富,正在興起“以蟲為本”的掘金熱。
深州市是農業大市,糧食、林果、蔬菜、花生等生物質資源豐富。其中糧食面積60萬畝,果品面積40萬畝,花生、棉花、速生林面積各10萬畝。近年來,該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以培育新農民為突破口,大力推廣無公害生産的新技術,極大地推動了綠色無公害生産的普及。隨著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越來越多的農民把眼光瞄準了“小蟲子”,蟲産業也越做越大。
在深州市傅家莊,村民們已經連續4年時間使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以蟲治蟲的新技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該村黨支部書記付順府介紹説:“與噴施農藥相比,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防治玉米螟可殺死80—90%玉米害蟲,減少玉米害蟲蛀年50%以上,全村減少用工2000多個,平均每畝節省農藥開支10多元,玉米平均畝産達到615公斤,為鄉親們年均節支增收近20萬元。”付家莊的以蟲治蟲經驗,已被太古莊鄉等周邊鄉鎮農民學到手,應用推廣面積近2萬畝。
在果品生産領域,同樣應用生物治蟲防蟲技術,越來越多的果農利用性誘劑、殺蟲燈壁蜂授粉等配套技術,提高生果率,降低病蟲害。唐奉鎮果農孫玉峰激動地説:“今年我們紅梨酥好果率達到95%以上,估計收入比原來要增加兩成,這全是壁蜂、性誘劑和殺蟲燈的功勞。”據統計,今年有近1萬畝果園使用壁蜂授粉、性誘劑治蟲技術,無公害果品生産面積達30多萬畝。
説起利用蟲子的技術,深州農民郭廣彥最有發言權。他把害蟲變成了飼料,在自家養雞場引進黃粉蟲喂養柴雞技術,同時出資租種了60畝閒散地,全部種上了速生楊,走出了一條以蟲養雞與林下養殖的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子。“黃粉蟲養殖造價低、營養高,柴雞吃這些蟲子長得好,得病少。”在他的帶領下,組織成立了林下生態種養植(殖)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規模迅速發展到260畝,入社農戶達59家,林下養雞、養鴨規模達到40000隻,年可創收100多萬元。
在該市王家井鎮,農民把害蟲變成了致富香“餑餑”,他們養殖蝗蟲正在日漸成為一個新産業。每個90平方米蝗蟲養殖紗棚投資1500元左右,不用買飼料,直接利用道路渠邊的野草喂養。蝗蟲抗病蟲害能力很強,每年收成三季,年産量達千數斤,收入近萬元。養殖戶侯瑞義興奮地説:“沒有技術風險,沒有市場風險,週期短,一次性投入,連續收益,比起養雞、養豬收益高,風險小,非常適合咱老百姓。”目前,該鎮已發展起佔地近20畝的專業養殖小區,年創利潤50多萬元。
像王家井鎮農民一樣,捉“知了猴”成為廣大農民時尚。特別是在果樹種植區域,每人每夜能捉300——700個蟬蛹,按照每只最低價格一毛五,每人每夜能收入100多塊錢。在此同時,一些頭腦靈活的農民發展成為專業金蟬經紀人。穆村鄉西魏村村民馮艷偉在周圍的十幾個村設立了代收點,他每天在各收購點收集上來蟬蛹後,進行包裝處理,次日早上再到菜市場批發,一個收穫季的交易額至少在150萬元以上。蟬蛹收穫期過後又開始收購蟬蛻,蟬蛻市場價格穩定,季交易額也能保持10萬元左右。巨大的商業利潤還催生了金蟬養殖項目,目前該市農民已有3家金蟬養殖商戶,推廣面積達1000多畝。據不完全統計,僅蟬蛹蟬蛻一項,每年至少可帶動深州農民增收10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