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創富頻道 > 新目錄 >

農民致富另辟蹊徑 “室內桃園”展示別樣精彩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8日 10: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農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桃樹原本生長在室外,于洪區楊士鄉寧官村的張偉卻像搞棚菜生産一樣,將桃樹“搬”進了大棚“住”。由此,他走進了一個更加精彩的“室內桃園” 。

  三個大棚起家的“張偉桃園”  

  張偉的棚桃生産是從1993年開始起步的。  

  雖説張偉是土生土長的農家子弟,可他並不像他的父輩那樣“安心”于傳統的田間勞作;總想幹些“回報高點”的事兒。他考入瀋陽市機電工業學校學習了三年,畢業後又在七九O工廠當了兩年技術員,這種願望依然沒有實現。之後,他停薪留職回到了老家。當時溫室蔬菜效益比較高,他建起了兩棟溫室種菜。當年,他便有了“令人咂舌”的2萬多元高收入。  

  隨著溫室的日益增多,棚菜生産的效益每況愈下。這時,張偉又琢磨起剛剛出現的棚桃生産來。1993年,他從鄰近某縣引進了三個品種的桃苗,栽到自家的三棟溫室進行試驗。由於“不懂技術”,第二年他的棚桃分文末收。張偉沒有氣餒,他買回了各種桃樹栽培技術的書,認真學習,反復試驗。1995年春,他的桃樹終於開花結果了。4月中旬,棚桃成熟上市,每斤賣到20多元。張偉一算賬,三個棚共賣了三萬多元,比種菜最高收入還高一萬多元。  

  張偉嘗到了甜頭,他鑽研棚桃的勁頭更大了。僅幾年時間,“張偉桃園”規模就達到桃棚十個,面積有十畝之多。他種桃的年收入也達到二、三十萬元。  

  300多畝的“寧官棚桃基地”  

  市場就像一面鏡子。一進入市場,張偉立刻發現自己的一大失誤:引種的品種不對。他栽種的品種已經落後了!  

  “要想掙大錢,必須引種最好的品種。”這麼想定後,1995年桃剛賣完,張偉就遍訪全國棚桃的四大主産省,將河南、河北、山東和我省南部的早熟桃品種全部引進自家大棚,進行篩選試驗。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的對比、試驗,張偉從幾十個早桃品種中,成功選出早蟠一號、澳油二號、早黃金、丹墨等優良品種。1996年栽植這幾個優良品種後,他的三棟棚桃就賣了近十萬元!  

  張偉的棚桃“吊”起了鄉親們的興趣。1996年年底,本村20戶農民找到張偉家來,要求買桃苗,學搞棚桃。襯裏村鄰的,他們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條件:必須保證第一年每棵樹結果5斤以上,否則包賠一切損失。由於在品種和技術上已經有了相當的把握,張偉毫不遲疑地答應了。在他的精心指導下,1997年春,20戶農民中就有18戶取得了成功:引種蟠桃的畝産值達到十萬元,油桃的畝産值也達到六、七萬幾。  

  1997年,更多的鄉親找到張偉,要求引種栽培。當年,該村的棚桃就發展到100多畝。第二年,這100多戶也都取得了成功,每家的收入都在六萬元以這樣,寧官村的棚桃便一發不可收,迅速成為瀋陽乃至東北地區最大的棚桃生産基地。截至目前,寧官村棚桃己發展到300多畝,佔到全村溫室面積的近二分之一。  

  5000會員的“張偉棚桃研究會”  

  張偉種棚桃發了!寧官村發“桃財”了I消息迅速擴散開來,更多的人慕名找到寧官村,找到張偉。  

    1998年,內蒙古自治區東勝市的石青峰和胡明喜引種張偉的棚桃獲得成功;轟動了整個東勝市,引來當地幾百戶農民效倣;  

  1998年,遼陽市的尚海從張偉家引入早蟠一號桃苗,次年春畝收入便達到四萬多元,隨之當地又有20多戶農民前來買苗;  

  新民市法哈牛鄉王家崗村的杜慶國去年秋天引種成功後,最近又買去6000棵苗,擴大種植面積……  

  據張偉本人的不完全統計,幾年間,他的棚桃品種和技術已經傳到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南、河北、貴州、陜西以及省內的大部分地區,種植面積已達5000多畝,受惠農民近5000戶!  

  在棚桃的生産和實踐中,張偉深諳品種和技術的重要。為把品種搞得更新,把技術搞得更完善,讓更多的農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在與全國的各個果樹研究所建立聯絡的基礎上,1999年4月,張偉組織成立了“瀋陽市張偉棚桃研究會”。凡從他這裡引種棚桃的所有農民都吸收入會,並可享受到免費的技術和信息服務。  

  時下雖是嚴冬,可走進張偉的“室內桃園”,看到一株株含苞待放的桃樹,我不禁産生了錯覺:這不正是我們期待的春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