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9日 16: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遼寧金農網
每天清晨,天剛麻麻亮,40多歲的黎昌珍就推著自己的小三輪出發了,車上擺放著幾個潔白的鋁鍋和不銹鋼桶,一個小喇叭裏放出清脆的聲音:“洋芋飯,黑米粥,連渣鬧”,就是這樣幾個毫不起眼的“小飲食”,讓外出返鄉回來的黎昌珍一家在縣城找到了“最佳職業”。
外出打工返鄉 進城瞄準“小生意”
黎昌珍是開縣趙家鎮漁北村人,她和丈夫丁克明原來一直在廣東打工,但由於家裏上有老,下有小,長期在外,照顧不到家,再加上去年在外打工越來越不景氣,夫妻倆決定回家看看。
在外跑了幾年的黎昌珍,回到農村不滿足於在家幹農活,她一直想進縣城找點事做。黎昌珍發現:每天清晨,不少上班的城裏人匆匆忙忙,總喜歡在街頭買各種小吃當早餐,而那些賣小吃的生意都不錯。黎昌珍心裏有了自己的“小九九”:做小吃,本錢不多,見效快,即使虧了,也損失不大。
當黎昌珍把這個想法給丈夫一説,丈夫覺得很有道理,丈夫知道,黎昌珍的廚藝不錯,尤其是她煮的洋芋飯,在家族中,都得到很多表揚,丈夫大力支持妻子去城裏搞“流動小吃”,就賣“土色土香”的“洋芋飯”。
事情也有這麼湊巧,黎昌珍的一位遠房親戚正好也在城裏賣這些小吃,由於要去遠方,準備把部分設備和用具轉接出來,黎昌珍接過了親戚的設備,便在城裏開張了。
“第一天上街賣小吃,心裏緊張得很!” 黎昌珍説,當她推著三輪車,輕聲叫賣時,心裏很虛,有點不好意思,還有,也擔心自己精心製作的“ 洋芋飯”不合人家的口,不好吃。“後來,看到買我洋芋飯的人越來越多,還不停的稱讚‘好吃,香’我的心裏才慢慢不慌!”黎昌珍説,平時在家做的洋芋飯,家人都説不錯,但要真的拿到城市裏去,當作商品賣,心裏還是沒底。還好,第一天做了一大鋁鍋,不到兩個時辰就賣完了。一鍋洋芋飯賣了將近100 元。黎昌珍的心裏樂呵呵的。她悄悄算了一下,除去成本,啷個也有30元左右的收入。
小生意“精”做 也可走上致富路
“做飲食,一定要講究衛生,再就是味道要好。”黎昌珍雖然是一位農村婦女,但乾淨利索,小火爐上的鋁鍋一塵不染,擦洗得乾乾淨淨,當蓋子一揭開,黃亮的洋芋香氣四溢,讓人很有食欲。
“城裏人比較講究,我的洋芋飯儘量做得滿足他們的口味。”記者發現,黎昌珍的洋芋飯有股“臘肉”的香味,裏面還放了花生瓣,吃起來,油而不膩,有股濃濃的“農家風味”。
“做這行,並不輕鬆,每天刨洋芋30斤左右。”據黎昌珍介紹,她每天下午就開始做第二天的準備工作,一直要忙到晚上,第二天起得比較早。 “做飲食這行,少了一個程序都不行,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好做精,才會有收效”。記者發現,黎昌珍的攤點前,總有很多“老熟人”,一些就近上班的姑娘小夥,只要一走上來,黎昌珍用不著詢問,就徑直給他們盛裝起來。
“她做的洋芋飯,真的好吃,就像我在老家吃的外婆做的洋芋飯一樣,香!”在新世紀商都上班的小王津津有味地吃著洋芋飯,她的同事也陸陸續續前來,“我們只吃她的洋芋飯!”小王開玩笑説,他們成了她的“定點消費”一族。
後來,黎昌珍覺得做一樣小吃有些單調,滿足不了不同人群的需要,她又虛心向別人請教,學會了製作八寶粥和連渣鬧等技術,品種豐富了,她的生意越來越好。
“我和老公如今都在城裏賣小吃,每天能賣上三四百元。”當記者問起每天能有多少收入時,樸實的黎昌珍變得謹慎起來,她不停地笑著強調,比在外打工強得多。黎昌珍還告訴記者,下一步,她準備在新城買房子,讓一家老小都在城裏過上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