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創富頻道 > 新目錄 >

譚木匠創始人譚傳華 單手打天下造就傳奇人生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3日 16: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重慶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中國制梳業第一品牌“譚木匠”,經過10多年的發展,該公司已成為中國知名的木制小型飾品製造、分銷及零售商,産品主要分為木梳或角質梳、袋裝木制鏡子、其它木制飾品和裝飾品、主題組合禮盒四大類。據公司高層人士透露,明年底前公司擬新設60家主攻高收入客戶的“新銳店”、25家海外自營店。另外,計劃在2011年底前,在上海及北京等大城市開設30家“Tans”商店。

       譚木匠上市人物

       18歲失去右手差點自殺

       在萬州區,有熟悉譚傳華的人説,“譚木匠走到今天是一個傳奇,由於一個意外,他差點自殺。”他出生在重慶市萬州農村。18歲的時候下河炸魚,不慎炸掉了右手,在那個歲月,一個殘疾人在農村就是一個失去勞動力的人。後來傷好後,去學校當代課老師,但是在這個不需要體力活的地方,校長私下説,一個右手都沒有的人,怎麼能教好孩子。一氣之下,他開始了自己的漂泊之旅,先後到過北京、西北地區、昆明,身上的錢用完之後,就開始變賣衣物,曾經為了6個包子給人畫過像。一路艱辛,讓譚木匠心灰意冷,後來輾轉來到峨眉山,準備找一個好地方自殺。由於下雪,峨眉山封山。譚傳華進不去,只好放棄在峨眉山自殺的想法。

       含淚燒掉100萬元梳子

       在譚木匠公司內部,員工都知道公司燒梳子的故事。一位跟隨譚傳華闖市場的公司“元老”透露,1995年,譚木匠公司在創業的第三個年頭,終於有了起色,一些重大技改相繼完成。然而,和新工藝新標準比,此前的産品有些小問題,最後從庫房裏清理出15萬把木梳。這些都是技改前的産品,按當時的生産成本算至少在100萬元以上。如果降價處理,照成本出售,肯定是沒問題的。當時,有幾家批發商看中了這批梳子,願以低價格全部收購。合同談妥,譚傳華遲遲不願簽字。譚傳華召開全體行政管理人員會議,商量燒掉這批梳子,而沒有一個人同意。最後譚傳華説:“我們捨不得這100萬,就不是真心想創名牌企業。只有把誠信放在首位,譚木匠才有希望。”最後,15萬把梳子堆在一起,譚傳華點了火,好多工人都流下了眼淚,譚傳華的眼眶也濕潤了。

       在工廠為工人立碑

       “他對員工很好,你們應該來工廠參觀參觀,他給我們普通工人立碑。”昨日下午,譚木匠工廠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員工説,譚傳華很尊重自己工廠的工人,在萬州工廠大門口,豎立著石碑,上面就刻著工廠裏面工人的名字。只要譚傳華在工廠,都要和員工一起吃飯。記者柴偉

       譚木匠上市往事

       “招聘銀行” 幫譚木匠渡過難關

       1997年8月18日,《重慶商報》頭版頭條《譚木匠招聘銀行》的報道,被國內數百家媒體和日本《讀賣新聞》、美國《財富》雜誌等國際知名媒體紛紛轉載、跟進報道,文中的主角譚木匠也因此而喜獲百萬貸款。昨天,《重慶商報》原總編輯邱遠勳獲悉譚木匠上市的消息後回憶起12年前的往事非常感慨:當初的小樹苗如今已經長成大樹,本報為民營經濟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一個小時托起梳子王國

       邱遠勳回憶,1997年8月17日,譚傳華突然給他打電話求助,原來正處於“發育期”的譚木匠,專賣店約有30個,年銷售額近500萬元,突然被萬縣信用社收緊了“銀根”,貸款額度只有10萬元,滿足不了日常資金週轉的需要。

       “以前都是銀行選企業,我來招聘一家銀行,行嗎?”譚傳華問。邱遠勳覺得是個好主意,發展民營經濟,這是革新觀念的大膽嘗試,表示將大力支持。邱遠勳遂親自操刀,用一個小時就寫出了報道,第二天,《譚木匠招聘銀行》新聞稿刊登在《重慶商報》頭版頭條上,引起了巨大轟動,之後,又進行了追蹤報道。國內上千家報紙、電臺、電視臺,以及日本《讀賣新聞》、美國《財富》等外國媒體轉載,有些還到重慶市萬州專程採訪。譚傳華介紹,該報道見報後,重慶市以及萬州等政府部門紛紛打電話給他,表示一定協助解決資金難題。

       100萬貸款用來做形象

       “招聘銀行”見報後不久,當時建行萬縣分行主動上門,並向他們貸款100萬元,並從那時起,一直合作到現在。其實,前來“應聘”的銀行不止建行一家,還有中、農、工等銀行。企業選擇銀行,今天已司空見慣。但在1997年計劃經濟意識猶濃的銀行界,民營企業往往是踏破鐵鞋也不一定拿得到貸款。而《重慶商報》這一組報道,喚起了人們對民營企業的深刻關注。隨後,重慶市政府、銀行界和企業界對此進行了觀念上的大討論。

       這100萬元起了什麼作用呢?譚傳華説,投在了中央電視臺打廣告。同時,《重慶商報》的報道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也讓譚木匠順勢引進了大名鼎鼎的余名陽專家團,為公司導入企業識別系統,趁熱打鐵提高譚木匠知名度,搶佔市場制高點。

       吃水不忘挖井人,譚傳華表示,他非常感謝《重慶商報》、感謝建設銀行,譚木匠現在的員工都知道這段“雪中送炭”的故事。記者 劉勇

       譚木匠上市探秘

       沉寂2年搞升級

       關於譚木匠,在兩年多前,曾經有消息説譚木匠正在準備香港上市,但隨後不久沉寂。從此以後,“譚木匠”——譚傳華很少見諸媒體,除了重要的事件很少拋頭露面。這兩年,譚傳華做了些什麼呢?昨日下午,譚傳華的朋友、重慶市高新技術創業協會副秘書長譚剛強透露,2年前,因為上市過程遇到些困難的譚傳華更多的心思用在公司升級上,重點開發公司的第二代、第三代産品,由原來的梳子,發展到木制禮品。比如説與梳子配套的鏡子、手鏈、名片盒、煙斗等等。而在南濱路,花了不少錢建立了一個會所,主要經營高檔傢具。記者柴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