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創富頻道 > 新目錄 >

創業經驗:讀偉人傳記 竟悟出創業成功精髓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4日 14: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創業致富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近來,因為企業處於戰略的轉型期,故尋了毛澤東傳來看(1949年以前)。未翻開前,覺得原為官方之言板,不會有太多的收穫,但隨著章節的深入,發現收益很大,以使我每晚都在下班後(到家約12點)一直看到淩晨2點。
 
       其實以前毛澤東並非是我最喜歡與愛戴領袖,但看了前傳方知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的確是不易,的確是非凡的。

       創業者的共性都是將好的想法做成企業、將小的企業做大、將弱的企業做強,而如果將中國革命比喻為一種創業,是者作為拓路人的毛澤東,其實也是一種創業。所以我能在心中産生強烈的共鳴。

       目前還沒有看完故還不能寫出觀後感,為了與大家交流,先將我摘錄的毛澤東的優秀品格所在錄于下,並寫入自己的心德,以便與大家討論:(以下僅表達本人對1949年前的毛澤品格的總結)毛澤東的作風:

       1、堅持從實際出發,是毛澤東極為突出的特點。

       深入實踐,以事實為基礎來説話;創業型的企業大多都處於市場的初入期,隨著企業的發展,將有太多的情況突入其來,不調查、不堅持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往往會造成創業企業家頭腦過熱,或對形勢判斷過去樂觀、或對形勢判斷過去悲觀,從而失去了用平和的理性觀點去處理與看待創業過程中各種問題,從而失去了理性的決策,從而走向了初創的死亡。毛澤東曾説過: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在解放前,他的決策均通過了調查與分析。

       2、善於計劃與總結。

       毛澤東善於在戰前先計劃,戰後又善於開會總結。這一特點對身務“繁忙”的創業者來説,可謂是很有借鑒意義。創業之路沒有人敢保證不走一點彎路,在開走之前,先將可能出現的情況都考慮到,進行詳細的計劃,而後在告一階段後,進行書面的總結,這樣會領悟出很多具有你自己創辦的企業特色的管理與運營之道。本人在此點上就犯過很多錯誤。

       3、逆境與遠見

       在井岡山,毛澤東只有700多人的隊伍,當面對國民黨的五次圍剿,不僅沒被消滅,而且發展成近10萬大軍。這樣的案例,古今中外都很少。這説明了在逆境中,毛澤中的遠見與堅持取得了成功。逆境之於創業者是一個練金爐:是否能成功,主要看你如何在逆境、絕境中找自己的定位,闖出一條血路。所以逆境成就創業者。

       創業者的道路都是曲折的,但我們要堅定我們的信仰與信念:一定能成功!!

       毛澤東並非一開始就是中共的領導者,真正成為領導者是在延安的中國七大了,在此前,特別是在遵義會議前,毛澤東受到了很多的排擠,但他有全局觀點,有組織服從的共性與個性間找到自己的定位。同樣,從沒有學過軍事的他,在指揮戰爭時,全局觀點幫了他很大的忙,特別是決勝階段的新中國的一系列全局理論的出臺(國民黨就沒有),可以説奠定了理論上的勝局。

       之於創業者,凡事考慮個全面因素,企業的人、財、物、産、供、銷、行政、後勤、戰略、執行都得考慮,可以説創業是一項創新事業的系統工程。沒有全局觀點的人,僅依靠幾句空口號是不行的,要系統打理。

       4、理論+實際

       沒有理論行不?很多創業者也許會説,行埃我有客戶就不怕。

       我的意見是沒有理論,任何的創業企業都做不大(在市場經濟前提下),理論從實際中來,再去指導實際,這一個過程中的增值就是你的價值所在,就是創業者的價值。

       5、學習促進創業

       學會讀書,花時間讀書,其實是一種有力的思考。一定要給自己留下讀書的時間。眾所週知,毛澤東是一個懂得學習、善於學習的人。這樣要強調的一點就是學習並非就是到學院裏學一種,一定要去做什麼MBA-MBA不能直接增加你的企業利潤,能增加的是你的學習,而學習可以隨時隨地的思考與總結,這也是一種學習。毛澤東説過:“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裏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

       6、心胸寬廣

       毛澤東是心胸廣大的人。“這種“殘酷鬥爭,無情打擊”又來自自己的黨內。這是嚴峻的考驗。如果沒有堅強的信念、寬闊的胸襟、鋼鐵般的意志,一個人是很難經受得住這種考驗的。”是的,面對自己同志的進攻,他卻能從瑞金的政府主席虛位領導崗位下來讀了二年書。創業者往往要面對可能是來自自己團隊、自己戰友、自己的股東的意見與壓力,這個時候,難免會有受委屈的時候,所以心胸一定要大,可謂是“有多大的心懷就能做多大的事”。其實很多時候,你我都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我們得修身養性。

       7、團結人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以後,有很大的變化,他更加沉著、練達,思想更加縝密、週到,特別是更善於團結人了。創業者要團結股東、員工、客戶、甚至連自己的供應商都要團結,因為這個時代的競爭是團體的競爭,而不是英雄的單對單。前天看那個很火的《特洛伊》,看到兩個主角一對一打的時候,真是他媽嚮往,可惜,現在時代不同了。

       8、建立網絡

       “我們黨的組織要向全國發展,要自覺地造就成萬數的幹部,要有幾百個最好的群眾領袖。這些幹部和領袖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有政治遠見,有工作能力,富於犧牲精神,能獨立解決問題,在困難中不動搖,忠心耿耿地為民族、為階級、為黨而工作”。創業也是這樣,在經濟的經緯線上,每個企業都處於一張網內,又在很多張網的外面,我們要生存,就得提供服務,就得建立網際的交流。人脈是一張網、營銷也是一張網。

       9、集思廣義

       毛澤東為什麼能夠作出這樣巨大的理論創造?一方面因為他始終立足於無限豐富的中國革命鬥爭實踐中,他認識上的每一步深化,都來源於對客觀實際生活中種種新情況和新問題的細心觀察和深入思考,來源於反復地同了解實際情況的人交換意見,集思廣益,從來不作那種脫離實際的個人冥思苦想;另一方面在於他勤奮地刻苦地鑽研馬克思主義著作。

       創業企業在達到一定的規模後,創業一般都會與第一線工作情況有些距離,這時的決策就得多聽聽一線員工的建議,因為真理來自於實踐,一天到晚在辦公室打電腦是想不出什麼真理來的。

       1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先做小事,而後博大。做實事,不要急功近利,不要一味求大。對於創業企業來説,活命是最最重要的事情,除去了這個,其他都是空談。

       11、善於把握原則,放權委任於人

       蔣經常沒有必要地過問過多的繁瑣事務,事後批評他的指揮官做的大小每一件事。

       ……毛則相反,他極擅長于委任他人負責某件事,以便他有充分的時間去考慮、分析一個更大的遠景;他也擅長于樹立榜樣,總結經驗。由於交通的阻斷和困難,內部通訊聯絡不可能對很遠的抗日根據地在軍事和政治上給以具體的指示,這就要求每個人了解並遵循總體的方針路線,把一致性和主動性靈活地結合起來,由他們自己判斷,決定自己的行動。”

       毛澤東在這些日子裏,一直表現得十分從容沉著。他堅持原則,決不放棄自己正確的符合實際的主張,同時又顧全大局,遵守紀律,盡可能地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繼續做出自己的貢獻。親眼目睹這一切的李維漢曾描述道:“他堅持三條:一是少數服從多數;二是不消極;三是爭取在黨許可的條件下做些工作。

       放權,是創業者最理性的選擇。

       12、實力是第一原則(先軍事後理論宣傳,先實力後政治)毛澤東十分關心這支部隊的南下行動。他在中央黨校大禮堂向準備去前線的幹部作報告説:國民黨一點希望都沒有了。中國人民要解放,中國要得救,只有共産黨才有辦法。全國老百姓都仰望著我們。所以,“我們要儘量發展自己,要百分之百地發展自己的力量”。

       沒有實力的創業者,就沒有你的生存空間,這是真理,如同發展就是硬道理一樣。

       13、動起來

       毛澤的軍事指導核心競爭力在於動態戰爭,即讓軍隊動得起來。

       船小好調頭,動起來,你會讓你的對手害怕的,這就是IBM這頭大象也想跳舞的原因。

       14、把握關頭

       毛澤東就是這樣的領導人。當歷史悄悄地發展到一個轉折關頭時,一般人即便模糊地有一些感覺,往往仍局限于自己原有的看法,很難立刻敏銳地察覺這個轉折時刻已經來臨,更難立刻認識到伴隨這種新局面而來的一系列新的情況和問題;而毛澤東卻能比一般人更早地、毫不含糊地看清楚這一切,並且在深思熟慮後立刻提綱挈領地提出在這種新局面下應該採取的方針和政策。經過他對情況的週密分析和明確論斷,使人頓時有豁然開朗之感。這確是他的過人之處。

       在創業企業面前,發展的機遇往往稍縱即逝。對於企業領導人,也要學會用哲學的量變與質變來分析問題,何時是大機會,何時就會有大發展。

       説了這麼多,並非要求大家都象上面説的這樣創業,因為如果那樣,大家都是偉人了,但我們只要學個一二點,也就足以創業之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