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茶油“致癌門”:勿用維穩來糊弄民眾

近期,國內知名山茶油品牌“金浩茶油”被曝致癌物苯並(a)芘超標。在媒體的曝光之後,金浩公司在其官方網站挂出《致廣大消費者致歉信》,承認曾有9批次純茶油産品存在苯並(a)芘超標,並表示已在今年3月和4月進行過兩次全面排查和召回。不過,在市場發現生産日期為今年3月份的金浩茶油仍在銷售。[>>詳細]


在可止尿的三鹿,能豐胸的聖元,會溶解肌肉的龍蝦等事件之後,食品安全的陰霾仍舊是揮之不去,致癌的茶油的出現,再一次刺痛了民眾本已脆弱的神經,致癌物質苯並(a)芘含量超標6倍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監管部門竟打著“維穩”的幌子,與企業聯手蒙蔽公眾。這樣的政府部門,只會造就更多“不明真相”的群眾,激化更大的社會矛盾。


“致癌門”是一齣雙簧

金浩公司:靠欺騙逃避責任

其實早在5個月前,金浩茶油致癌物超標的問題就已被發現,此時企業如果能夠勇於承擔責任,召回問題産品,對生産流程進行整改,或許現在會是另一番景象。但金浩卻採用了最愚蠢的方法——欺騙,讓自己深陷囹圄。[>>詳細]


1、用謊言來辟謠:8月上旬起,互聯網上部分網絡論壇及微博稱“金浩茶油被查出含有致癌物質超標6倍”,金浩公司並未提供權威的證據進行解釋,而是選擇用謊言回應,8月20日,金浩官網上發表《鄭重聲明》(見左圖)稱,“被查出致癌物超標6倍”是謠傳,並作出三點聲明承諾産品質量安全可靠。[>>詳細]


2、所謂“召回”既不合法,也不合規: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産者發現其生産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生産,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通知相關生産經營者和消費者。” 但記者的實際走訪顯示,在廣州、北京和湖南多地的各大超市,金浩公司既未對外公佈有問題的茶油批次信息,也未曾向超市下達召回或者下櫃産品的信息。

另外,根據媒體報道,9批次産品總生産量42.458噸,其中湖南省質監局稽查總隊在公司倉庫當場封存22.361噸,公司召回11.152噸。剩下的8.945噸茶油,金浩公司並沒有具體説明究竟流向哪,有很大的可能仍流通于市場之中。 [>>詳細]


3、事發後,金浩的道歉缺乏誠意:9月1日,金浩公司在其網站發表致歉信,承認其公司生産于2009年12月3日至2010年3月17日的9批次純茶油存在苯並(a)芘超標問題。但此次道歉顯得缺乏誠意,首先,召回效果語焉不詳,對8.945噸仍未追回的問題茶油如何處理補救並未交代有,其次,並未提及任何的賠償問題。 [>>詳細]


質監部門:與企業合謀蒙蔽公眾

質監部門在“致癌門”事件中的表現讓人失望,用“維穩”這種小聰明的藉口,最後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樣的做法似曾相識──2008年在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當中,當地政府部門一度就是採取的這種措施,結果怎麼樣? [>>詳細]


1、發現問題並未公開權威信息是失責:監管部門的沉默,無疑是對金浩茶油“依然高價在售”的一種認可,然而對消費者來説,這卻是一種讓人恐慌的信息真空。人最大的恐懼其實就是對未知的恐懼,普通消費者不具備專業知識,無法對問題食品的安全性能做出判斷,如果再沒有權威信息的及時發佈和流動,那將是比食品中添加“致癌物”更可怕的一件事情。 [>>詳細]


2、與企業合謀糊弄民眾:國家質檢總局和湖南省質監局早在今年3月即獲悉部分茶油企業抽查結果不合格的情況,企業也在內部自查中發現致癌物“苯並芘”嚴重超標。但8月21日,湖南省質監局在當地媒體公告了監督抽查結果,其中金浩抽檢結果為合格。本應作為監管者的質監局,淪為了幫助企業欺騙公眾的“工具”。 [>>詳細]


3、拿維穩來美化欺騙行為:質監部門為什麼要這麼做?“糧油問題關係國計民生,不公開問題是為了‘維護社會穩定’”──這是官員的辯解,但這樣的辯解顯然是乏力的,正因為關係國計民生,才需要高度透明,才不能欺騙百姓。

實際上,當地官方之所以這麼做,“維護穩定”顯然只是藉口,最重要的是這是當地的利稅大戶,甚至也會與當地形象挂上鉤,地方保護主義會上升到無以復加的高度,在這種情況之下,質監部門即便能夠查出問題,也很可能在當地主官態度之下進行遮掩。 [>>詳細]


真相不能被某種強力所壟斷

民眾有權知道真相

無數此類事實反復證明,欺瞞永遠帶不來穩定。民眾享有知情權,“真相總在謠言後”讓我們完全可以吼出“不許再污衊群眾‘不明真相’”。身處這個化工時代,食品安全問題顯然不是欺瞞就能解決的。真相不能總被某種強力所壟斷,哪怕其出發點很善良很動聽的,比如維護穩定。但我們是不是該相信民眾具備起碼的事實和價值判斷能力? [>>詳細]


公佈真相,天塌不下來

早公佈問題,就越少的人受害,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小,這其實更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如果真覺得糧油問題關係國計民生,想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和社會穩定,那就應當在第一時間公之於眾,並嚴格加強日常監管。封鎖消息,拖延公佈真相,能起到什麼防範作用呢?防的只能是百姓的悠悠之口,維護的只能是問題企業的業績穩定。 [>>詳細]


以前我們也被告知,“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後來就變成“不明真相”了。或者可以這樣説,群眾的眼睛視事件性質的不同,時而不明真相,時而眼睛雪亮。總之,群眾判斷力不是由群眾自己決定,而是由某些領導決定。政府治理的現代化,應從讓群眾知道真相開始。[>>詳細]


隱瞞信息只會造就更多“不明真相的群眾”

回顧近年多起群體性事件和公共輿論事件,不難發現一個其實十分淺顯的道理:如果事實本身並不可怕,讓群眾了解真相也就不可怕;反之,如果事實的確如傳言描繪的那樣黑幕重重,群眾一旦了解到真相,對某些部門、單位和人員而言就意味著一場災難。如果屬於後一種情況,那麼,有關方面常常不是儘快查明真相並向群眾公佈真相,而是千方百計掩蓋、“處理”事實真相,並嚴密封鎖消息,鉗制輿論,嚴防群眾自己動手調查和獲知真相。[>>詳細]


某些地方官員維穩思維正在變異

“變異維穩”已成社會穩定的隱患

以“維穩”為藉口,做一些違背常理也違法違紀的事,只會促使事件向意願相反的方向發展。許多血淚教訓一次次地證了這條真理。面對食品安全事件,越及時公佈信息,越能降低受害者的受損程度,提高政府部門的公信力;相反,企圖壟斷和封鎖信息,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紙包不住火,不僅公信力受損,而所謂的“維穩”也只能成為社會穩定的最大隱患。 [>>詳細]


維穩不能以犧牲公眾利益為前提

這是“一切為維穩讓路”思維邏輯顯現,而這種邏輯至少造就了兩種怪象。一是維穩已經成為一個“筐”,什麼都可以往裏面裝。二是維穩手段層出不窮。在不少官員的潛意識中,似乎只要屬於維穩,就不考慮法治的尊嚴,就可以忽視民眾的正常權利,進而拿出了只有緊急時期才能使用的種種非常手段。 [>>詳細]


網友表態

在異化的維穩思路下,你是否被“不明真相”了?






不是



今日點擊
聯絡我們

責編:張鑫
聯絡:zhangxin@cntv.cn
出品:中國網絡電視臺評論頻道
-------------------------------

版權聲明:中國網絡電視臺原創策劃,歡迎轉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點題

“沒有穩定就沒有一切”這話不錯,但到了地方官員那裏就變成了“為了穩定可以不顧一切”正是在這樣異化的“維穩”邏輯下,本來可以輕鬆化解問題,變成了難以調和的矛盾。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