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信息真空比“致癌物”更可怕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2日 19: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雲南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期有媒體報道了湖南金浩等公司生産的茶油被查出致癌物超標,但選擇秘密召回的事件。記者走訪滬上多家超市調查發現,上海市場上金浩茶油依然高價在售,對於其致癌的情況,大多數消費者是一無所知。而在武漢,已有部分超市表示,他們已主動將金浩茶油撤櫃。(昨日《青年報》)

    據報道,今年3月,國家質檢總局在江蘇進行風險監測時發現,金浩茶油等一批公司生産的茶油中含有超國家標準6倍的苯並芘,消息來源於湖南省質檢局的一份文件。按照《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問題食品應及時召回並通知消費者。但從現實來看,“秘密召回”一説恐怕還是媒體對相關企業過高的道德預期,儘管這本身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實事求是地説,在經歷了無數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某某門”之後,對於涉事企業死挺硬扛的現象我們其實早已麻木。但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從國家質檢總局到湖南省質監局,這些身負食品安全監管之責的主管部門也集體陷入沉默之中。事發至今,除了媒體的不斷曝料和猜測,我們沒有從權威部門口中得到任何一點有價值的信息。沒有人告訴我們,金浩等公司生産的茶油危害性有多大,究竟有沒有啟動召回程序,是秘密召回還是其他形式。可悲的是,我們唯一確信的是,該産品“含有超國家標準6倍的苯並芘”,並且仍在熱賣之中。

    監管部門的沉默,無疑是對金浩茶油“依然高價在售”的一種認可,然而對消費者來説,這卻是一種讓人恐慌的信息真空。人最大的恐懼其實就是對未知的恐懼,普通消費者不具備專業知識,無法對問題食品的安全性能做出判斷,如果再沒有權威信息的及時發佈和流動,那將是比食品中添加“致癌物”更可怕的一件事情。

    但是往往在公眾最渴求權威信息的時候,恰恰是權威信息最匱乏的時候,往往在最需要監管部門挺身而出、以證明其公信力和存在價值的時候,這些部門往往是莫名其妙的低調和冷漠。從技術上説,確認問題食品的安全性並不是什麼高難度的事情,及時公佈檢測結果和處理情況,更是最起碼的職責所在。所以我們無法想象,當金浩等相關企業陷入“致癌門”,當“秘密召回”的作法遭到輿論的非議和質疑,當消費者面對“買還是不買”的兩難抉擇之時,相關部門依然能夠保持一種置身事外的“翩翩風度”,究竟意欲何為——莫非是想跟公眾玩躲貓貓?

    食品安全完全依賴國家的監管。如果相關部門在其位而不謀其職,那麼就別怪公眾展開最惡意的揣測。顯而易見,信息真空的最大受益者是相關企業,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主導公共話語權,安然度過市場危機。眾所週知的是,雖然我們的企業在經營理念上向來比較落後,但是危機公關的能力卻堪稱世界一流,這也導致一些對企業握有生殺大權的實權部門屢屢成為腐敗重災區——可見,沉默其實是監管部門最壞的一種選擇,但不知為何我們的監管部門總是願意成為被輿論質疑的角色。

    吳龍貴(春城晚報)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