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醫改 英美不是好老師

     病有所醫,患有所保,醫改的成功與否是當下衡量社會幸福感的一個重要指數,雖然世界各國的衛生體系都在變革,但是中國的步伐超過了任何一個國家,而中國的人口基數,卻是其他國家所無法想象的挑戰,縱覽全世界範圍內,迄今沒有一個國家特別是大國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醫改之難,並非我們一國之惑。[詳細]

第240期

  • 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 中國網絡電視臺評論頻道出品
  • 責編:馮超

非常識

英國是政府主導,但導致低效率問題嚴重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建立於1948年,該體系旨在為英國全體國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在英國,不論是億萬富翁還是身無分文的流浪者,只要有需要醫療支持的,都能得到相關服務。該體系由英國各級公立醫院、各類診所、社區醫療中心和養老院等醫療機構組成,這些醫療機構常被稱為聯合體。
      該體系雖然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是歐洲最大的公費醫療機構和世界最好的醫療服務體系之一,但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如轉診看病等待時間長,不少患者為了及時得到治療只好選擇私立醫院。
      工黨政府建立起來的NHS體系曾受到廣大民眾的好評,被稱為是英國民眾的“全民信仰”。但隨著民眾對健康服務的需求提高,NHS規模不斷擴大、人口的不斷增加,NHS逐漸因負荷過重而引發民怨,而其中預約時間長、效率低下成為了民怨的焦點。

美國是市場主導,但導致民眾看病費用高

       就醫療體制而言,美國是發達國家陣營中的“另類”,它是發達國家中唯一沒有提供某種程度的全民醫療保險的國家。美國醫療體制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費用過高。
      美國聯邦政府在整個醫療體制中的作用只是提供部分醫療保障機制和資金,以公立形式為老年、病殘、窮困和失業人口提供醫療保障,另外也以立法和管理的形式,規範高度市場化的醫療體制。醫療費用過高已經成為美國社會的一大難題,正常情況下,高額的保險開支主要由僱主支付,僱員本人也要擔負比較少的一部分費用。
      更為嚴峻的是,美國的醫療負擔已經成為美國經濟穩定持續發展的掣肘。醫療支出甚至一度高於教育和國防的支出,老年醫療保險和窮人醫療保險已經成為美國財政最大的包袱,歷屆政府都為此頭疼。美國的醫療保險主要是僱主依法為僱員支付的,而這也成為美國企業的沉重負擔,並被認為是損害美國企業競爭力的元兇之一。
      而且,鉅額的醫療保險開支,也成為壓在美國企業身上的一座大山。那些排名靠前的大型公司還有一部分人中大多數買不起昂貴的保險,有的買了非常便宜的保險,等到生病時發現根本不頂用。

非常識
英國的免費醫療,效率問題日益凸顯。

非常識

各國建立現代醫療政策的初衷是保障公眾看得起病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變革,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創傷,給公眾醫療保障成為現代社會的公認理念。1883年德國頒布了《疾病保險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醫療保險制度。英國于1948年創立國家醫療服務系統,以提供“所有人都能享受的、免費和以需要而非支付能力為基礎的全面服務”,在世界率先實現全民免費醫療。根據《健康保險法》,日本政府于1922年4月建立了醫療保險制度,直至1961年實現全國普及,真正做到了全民醫保。
      各主要發達國家,在醫療保障制度的建設上,大都取得了實效,除美國外,公費醫療在發達國家很普遍。公費醫療意即在財政上予以支持,政府承擔起保障責任。但目前各國醫療保障制度都有缺陷。

醫療體制日益凸顯的缺陷又將各國推向改革之路

       德國約有8200萬人,各級各類醫院約2200所,醫療衛生人員420萬。2010年的醫療衛生財政預算總支出達3195億歐元,比2009年增加5.3%。近年來法國醫改仍在不斷完善,快步前行,其中最主要的改革動力就是,醫療費用上升太快,2010年已佔法國國民生産總值的12%,人均達3000歐元/年。據預測,日本的國民醫療費到2025年將高達141兆日圓,其中老年醫療費用就佔據一半,為71兆日圓。另據政府推算,掌管運營的醫療保險費率如果不從現在的8.5%提高到23.5%,政府將難以繼續維繫。
      各國醫療保障方面都顯現出嚴重危機,危機之中,“缺錢”是最為迫切的,政府長期的投入,究竟能維持多久,誰也不敢保證,各國不得不如履薄冰地進行改革。

但改革現存的醫療體制格局 其實也困難重重

       醫療改革的困難有很多,“錢”也不是唯一的問題。2010年,英國聯合政府上臺後,開始著手改革國家醫療服務系統的工作,目的是提高效率和服務質量,降低成本。改革計劃一齣,即在英國政界、學界、醫療行業和普通民眾中引起廣泛爭議。人們擔心,如此劇烈的改革將破壞國家醫療服務系統的穩定,有對其進行私有化的嫌疑,甚至可能導致國家醫療服務系統土崩瓦解。
      這種改革困境,英國並非個案,各界對改革方案心存疑慮,一方面,是方案本身不僅完美,可能不會起到良好作用,人們擔心無可厚非。另一方面,無論是醫療行業還是普通民眾,都明白,改革必然要削減政府所承擔的風險,而這樣的結果,可能導致普通患者醫療成本的上升,或醫療行業風險的加大。問題顯現,只要尚有餘地,普通人難免有拖一天是一天的心態。面對改革,畏懼之心無可厚非。

非常識
醫改法案讓奧巴馬的政治前景又蒙上一層陰影。

非常識

學英國 難以兼顧公平與效率

      醫療改革的公平問題,並非空泛概念,説得直白一點,就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使大家都能妥協和讓步。
      英國的全民醫保政策讓國民享受到統一、標準的醫療服務,公立醫院不設高級病房,所有服務全部按需分配,不論社會地位和貧富,每個人都可以在醫院免費得到治療、免費吃飯。但有醫生説:“免費醫療制度使公立醫院幾乎沒有什麼經濟效益,醫護人員積極性不高。”
      為解決效率低的問題,自2002年以來,英國修改了有關法律和措施,努力強化醫療機制的效率。而中國現有的醫療水平,在效率上,很多方面是超過英國的,這正是由於我們的醫療體制,沒有完全拋棄市場中的合理因素,所以,醫改沒有必要照抄英國會導致的低效率舉措,從長期來看,低效率同樣是一種不公平。

學美國 缺少社會土壤不可行

      美國作為成熟的現代化國家,社會階層以中産階級為主,顯然富人能完全承擔自己的醫療費用,佔絕大多數的中産階級只要有一個支付費用的合理緩衝時間,也能自掏腰包,即使突患大病,醫療費用較高,他們也能用自己未來的收入自我保障,而無需救濟。不能承擔自己醫療費用的多是窮人,而這部分群體,即買不起保險的人,佔美國社會比重不超過20%。
      而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國家,中産階層尚沒有取得美國中産階層那樣的經濟社會地位,低收入階層比重較大,所以美國式的商業模式不適合中國,醫療保障這一有迫切需求的制度,絕不能待社會經濟發展到美國那樣的程度再改,況且現有醫保體制也讓美國中産階層漸漸吃不消。

醫療改革 非堅持中國特色不可
      比較美英兩國的醫改還可以發現一個反差:在美國醫改中,政府的職能在進一步強化,而在英國,政府職能在弱化。政府職能在兩國醫改中反方向的變化其實並不矛盾,這恰恰説明中國醫改不能走英美兩國都走不下去的老路。
      中國醫改既非英國那樣的政府包辦,也不是美國式的市場自主,從兩國經驗教訓來看,中國醫改,在籌資和醫療衛生體制的宏觀管理上,要發揮政府的組織領導功能,而在醫療衛生的實際生産和微觀管理過程中,政府放手和退出。政府需要明確自己在醫療衛生體制中的角色和地位,該管的不管不行,不該管的硬抓著不放也不行。在醫療體制上,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限制和消除壟斷、維護醫療服務的安全和質量、完善市場準入、明確重要醫療資源的的區域配置、遏制醫療費用上升速度、保障社會弱勢人群對於醫療服務的可及性等領域,都是需要我們自己來探索。

投票調查

您覺得醫改難在哪?

  •  政府的決心和力度
  •  醫療行業的特殊地位
  •  尚沒有較完美的醫保制度
  •  既得利益者的阻礙

您怎麼看待醫療保障?

  •  由政府主導
  •  由市場主導
  •  説不清

投票  查看結果

    醫改任重道遠,期間會經受的困難,並非我們一國之惑,需要找到最合適的路堅持走下去。

 往期回顧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