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3-5-21 第81期

産業鏈各環節的通用“潛規則”


    在市場上,“致癌添加劑”偶氮甲酰胺在某公司以50元每千克的價格出售,産品多銷往河北及廣州周邊城市。多數麵粉産品在包裝説明上均繞開是否含有添加劑這個問題。專家建議,我國相關管理部門也應儘快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頒布相關限量標準和檢測方法標準。

分享

銷售環節:拿不出“不含添加劑”證明

記者:李德尚玉 祝娟 仲昭舉  時間: 2013-05-21

核心提示:近日,隨著國家糧食局標準質量中心原高級工程師謝華民一份關於“麵粉添加劑偶氮甲酰胺(ADA)致癌”的報告,“麵粉有毒”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

現實生活中,麵粉中的添加劑有多少?ADA是否被普遍應用在我們經常食用的麵粉産品中?麵粉食品中的添加劑,是在産業鏈的哪個環節被添加進去的?帶著這些疑問,央視網記者兵分多路,對麵粉産業鏈的生産、銷售等環節進行了暗訪。

記者首先來到北京市著名的錦繡大地玉泉路糧油批發市場。

這是一個全國馳名的大型專業糧油批發市場,除供應北京市場外,大批糧油經此銷往河北、山西、內蒙古、天津等省市,每年的成交總量高達60萬噸。除此以外,市場內的很多産品還通過網上訂購,實現了“全國發售”。

該批發市場主要銷售古船、金麥、天山、五得利等十多種麵粉,在重量包裝上分為5千克、10千克和50千克三種規格。記者留意到一個共同的現象:絕大多數品牌的麵粉,無論何種重量包裝,其成分表和配料説明裏均未對添加劑的情況進行描述。

多數品牌的麵粉在其成分表裏,只簡單地標注了成分: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納;配料説明更為簡單,只有小麥粉和大豆蛋白粉。記者在現場調查中還發現,其中一個5千克裝的品牌,甚至未對麵粉成分進行標注。

記者看到,一種5千克裝原味粉品牌的包裝上標注著“本品不含添加劑”的字樣。記者就此向多名批發商詢問,這是否表示只有該品牌的麵粉不含添加劑。批發商王先生當即保證,他銷售的所有麵粉均無添加劑。他還表示,標注“不含添加劑”的這種麵粉的價格,與其他普通麵粉的銷售價格並無大的差別。

記者暗訪過程中,多數麵粉批發商都表示他們銷售的麵粉裏並無任何添加劑。然而,當記者要求提供麵粉無添加劑的産品説明時,多數批發商反應冷淡,並不能提供任何有關説明和證明。[詳細]

生産、加工環節:添加劑究竟賣給了誰?

記者:李德尚玉 祝娟 仲昭舉  時間: 2013-05-21

核心提示:在錦繡大地玉泉路糧油批發市場一個隱秘的角落,記者發現,那裏在銷售麵粉添加劑産品。

在北京錦繡大地玉泉路糧油批發市場一個隱秘的角落,記者發現,那裏在銷售麵粉添加劑産品。

遠在廣州的一位麵粉添加劑生産商告訴記者,偶氮甲酰胺在該公司以50元/千克的價格出售,産品多銷往河北及廣州周邊城市。

記者查閱一些銷售食品添加劑的網站,看到一些公開出售的ADA的包裝上,並沒有明確註明其使用範圍和劑量。而在一些標注了用量的正規産品銷售網頁上,記者還注意到了類似這樣的介紹:過去,溴酸鉀是最為常用的麵粉強筋劑,但近年的安全性研究發現,溴酸鉀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致癌作用,不少發達國家已相繼禁用或限用溴酸鉀。我國自2005年7月1日起禁用。

一位業內人士信誓旦旦地對記者表示:“ADA在國外已廣泛應用,並已通過WHO(世界衛生組織)和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的批准,是替代溴酸鉀的理想産品。”

那麼,市場上、網絡上銷售的ADA,都被賣給誰了呢?

記者在北京多家超市進行調查,發現直接用於家庭製作麵粉的小麥粉,幾乎都未標注添加了ADA。

同樣,在味多美、好利來等主要的麵包銷售店裏,絕大多數加工而成的麵包産品上也沒有標注添加了ADA。

那麼,在麵粉生産商那裏,情況又是如何呢?[詳細]

有關部門開始進行風險評估

記者:李德尚玉 祝娟 仲昭舉  時間: 2013-05-21

核心提示: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曾對ADA作為食品添加劑進行評估,評估結果認為,該物質作為麵粉處理劑的可接受水平為0-45mg/kg。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有關人士向記者介紹,根據ADA的風險評估結果,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美國、加拿大和我國台灣地區均允許偶氮甲酰胺作為麵粉處理劑用於小麥粉中,使用量均為45mg/kg。該中心表示:“我國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規定與國際一致,允許偶氮甲酰胺作為麵粉處理劑用於小麥粉,最大使用量為45mg/kg。”

關於ADA最關鍵的懷疑在於其分解物氨基。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相關人士表示,他們也已經注意到對偶氮甲酰胺及其分解物“氨基”的最新評價,“目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已將該食品添加劑的風險評估工作列入2013年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優先項目,正在組織風險評估工作,必要時會根據評估結果結合國內外實際使用情況,提出調整相關規定的建議”。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陳志峰在研究中也發現了氨基的潛在危害。他認為,我國相關研究機構應儘快開展食品接觸材料中氨基殘留、潛移的研究及普查工作,相關管理部門也應儘快出臺政策法規,頒布氨基在食品中的衛生限量標準和檢測方法標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