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3-5-20 第80期

一份報告引發的爭論:麵粉添加劑有毒?


    2013年3月15日,衛計委網站公示新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徵求意見稿中,作為麵粉增筋劑的偶氮甲酰胺被允許作為食品添加劑在中國食用。但在歐盟,偶氮甲酰胺因懷疑其對人體致癌的不確定性被禁止用於食品添加。專家認為,偶氮甲酰胺已被證明對哺乳動物有害, “對人體不可能無害”。

分享

食品安全新話題:偶氮甲酰胺是否致癌?

記者:李德尚玉 祝娟  時間: 2013-05-20

核心提示:在歐盟,偶氮甲酰胺因懷疑其對人體致癌的不確定性被禁止用於食品添加。專家認為,偶氮甲酰胺已被證明對哺乳動物有害, “對人體不可能無害”。

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曾説過:“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責任。”然而,對於喜食麵食的中國人來説,這個責任擔負起來並不簡單。

近日,關於“麵粉普遍添加劑偶氮甲酰胺致癌”的討論從網民猜測演化到了專家論戰,並將一個大大的問號拋給了全社會。這種被簡稱為“ADA”的食品添加劑在我國衛計委新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徵求意見稿中確是被允許使用。它究竟是否真的致癌?不添加它行不行?又有哪些食品和它有關係?為此,央視網派出多路記者進行了跟蹤調查。

4月25日晚,在一個名為“中國採訪信息平臺”的聊天群裏,《中國食品報》記者羅兵的爆料激起千層浪。這條關於“麵粉含偶氮甲酰胺疑致癌”的消息涉及的主題就是ADA,“在3月15日衛計委網站公示新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徵求意見稿中,作為麵粉增筋劑的偶氮甲酰胺被允許作為食品添加劑在中國食用。但在歐盟,偶氮甲酰胺因懷疑其對人體致癌的不確定性被禁止用於食品添加。”

網上迅速跟帖:“從三聚氰胺到瘦肉精,從尿素豆芽到藍帆韭菜,在沒有被完全變成‘生化人’之前,管窺中國人的海納肚皮,化學元素週期表上的各個成分,你方唱罷我登場,演繹一曲驚心動魄的食面埋伏,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偶氮甲酰胺(Azodicarbonamide),簡稱ADA,具有漂白與氧化雙重作用,是一種速效麵粉增筋劑,用於改善麵糰的彈性、韌性。然而,添加了偶氮甲酰胺的麵粉在高溫乾燥焙烤時,也會産生致癌物氨基。[詳細]

歐盟明令禁止的添加劑

記者:李德尚玉 祝娟  時間: 2013-05-20

核心提示:2003年,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發出預警,證明氨基在老鼠體內是致癌物,並認定食品中氨基的聚集危害人類健康。但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偶氮甲酰胺仍作為食品添加劑和包裝材料大量使用。

2003年,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發出預警,證明氨基在老鼠體內是致癌物,並認定食品中氨基的聚集危害人類健康。但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偶氮甲酰胺仍作為食品添加劑和包裝材料大量使用。

記者通過衛生部官網查詢到現行《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2011》,“偶氮甲酰胺可用於小麥粉,最大使用量為0.045g/kg。”該條標準沿襲了1997年2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1996》。也就是説,ADA至少從1997年起便允許用於食品添加劑。

2013年3月,衛計委網站公示新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徵求意見稿,ADA仍然允許作為食品添加劑在中國食用。

通過記者翻閱資料發現,全球不允許使用偶氮甲酰胺的國家有已經是或者申請加入歐盟的29個國家,還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新加坡、南非。其中,歐盟是從2005年8月2日開始禁止其在食品包裝材料裏使用偶氮甲酰胺。[詳細]

記者調查:專家三年研究獲“致癌”結論

記者:李德尚玉 祝娟  時間: 2013-05-20

核心提示:對於食品中是否允許添加偶氮甲酰胺,為何中國和歐盟會使用兩套不同的標準?不向麵粉裏添加偶氮甲酰胺行不行?

對於食品中是否允許添加偶氮甲酰胺,為何中國和歐盟會使用兩套不同的標準?不向麵粉裏添加偶氮甲酰胺行不行?

為了解答這些疑問,央視網記者幾經週折找到了給羅兵提供資料的爆料人,國家糧食局標準質量中心原高級工程師謝華民。謝華民對記者透露,她對偶氮甲酰胺的關注,"從兩年前已經開始"。

“在一次會議上,我無意間聽説偶氮甲酰胺可能致癌”,謝華民説。由於自己常年從事食品標準質量研究,謝華民開始查閱各種資料做相關的分析。一份來自歐盟的報告引起了她的擔憂。

“歐盟因懷疑偶氮甲酰胺對人體致癌的不確定性,禁止了其在麵粉中以及與食品接觸的包裝物中的使用。”謝華民説,食品添加劑因為其專業性,很少引起人們的關注,雖然我國有安全劑量標準,但是一些化學物質對健康的影響都是具有累積效應的,不容忽視。

在得知新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徵求意見稿中依然有偶氮甲酰胺存在,且徵求意見截止日期只剩20天,謝華民開始坐不住了,她開始尋找各種途徑與媒體取得聯絡,希望媒體的關注能引起公眾對這項添加劑存在與否的重視。

在研讀了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對於偶氮甲酰胺的研究後,謝華民認為,自己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歐盟對於偶氮甲酰胺的致癌嫌疑,主要是由於偶氮甲酰胺水解後産生可能致癌的氨基。歐盟很早就已經禁止作為麵粉處理劑使用偶氮甲酰胺。2005年開始禁止偶氮甲酰胺作為發泡劑在食品包裝中使用。

而在國內,也有專家早在2007年就有了偶氮甲酰胺水解後産生的氨基可能對老鼠致癌的研究。

根據謝華民提供的資料,記者又找到了一篇研究生畢業論文《食品添加劑副産物氨基的毒理學研究》,該論文由吉林農業大學2008屆畢業研究生李嘉撰寫。幾經輾轉,記者聯絡到了指導李嘉論文的導師沈明浩。

“常用作麵粉添加劑的ADA在高溫下産生氨基,氨基可以導致動物基因突變致癌。”沈明浩向記者表示,這項實驗結果他和學生通過三年研究得出的結論。

沈明浩介紹,這項研究在5年前已停止,並且研究僅停留在哺乳動物類實驗,還沒有人體臨床實驗的研究。沈明浩進一步表示,“可以肯定的是,該類物質對哺乳動物致癌,長期接觸會産生慢性蓄積,對人體不可能沒有傷害。”

如何得知市場上銷售的麵粉是否含ADA?沈明浩表示,實驗室可以通過對市場上銷售的麵粉進行取樣實驗,但由於相關法律規定其實驗結果不能對外公佈。他呼籲國家相關部門能夠對其進行檢測公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