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3-4-5 第72期

回歸清明之純真 以清明待世


    清明已至,傳統的祭奠方式依然最受歡迎,很多陵園也打起了自己的生意經,紛紛舉辦各種活動來推銷自己的産品,其中不乏數萬元的高價墓地,讓人慨嘆“死不起”。帝皇級墓園和天價骨灰盒、高價哭墳、“雷人”祭品,被人們最近稱為清明殯葬“三宗罪”。

分享

祭祀費用上升 家族聚餐消費佔比大

記者:李效翔  時間: 2013-04-03

核心提示:在福建福州,清明祭祀品從傳統的金銀元寶、紙錢到時髦的紙扎手機、電器,花樣繁多。祭祀掃墓後,家族成員們都會借此機會一起吃個飯,往往選在酒店、飯館,這筆開支的數額也更高了。

又到一年清明時節,在福建福州,與往年一樣,隨著祭祀掃墓活動的不斷增多,從傳統的金銀元寶、紙錢到時髦的紙扎手機、電器……花樣繁多的祭祀開始熱銷。與此同時鮮花、餐飲消費也迎來一個小高峰。

時髦紙扎祭品熱銷

紙扎的手機、平板電腦、空調、洗衣機……2日下午,記者來到福州市倉山區的一家殯儀用品店,看到裏面的祭祀用品琳瑯滿目、花樣百齣。

“這樣一個禮盒你看看,裏面有兩台手機、兩台平板電腦,做工不錯,價格也不貴,一套就賣35元。”店裏的老闆正忙不迭地向顧客介紹,“還有這空調,櫃式的,差不多快80里面高了,這麼大個也才賣60元。”

店主告訴記者,其實這幾年紙扎的祭品樣式都不少,只不過一年年推陳出新,越來越新潮,“比如前幾年賣得比較好的紙扎收音機、電風扇沒什麼銷路了,比較新穎的蘋果手機、平板電腦這次倒是賣出不少。”

在附近另一家祭祀用品店的林姓店主則告訴記者,“這些新穎的祭祀品就是看著新鮮,其實製作不難,成本也不高,普遍在七八元的樣子,但價格要比普通的貴。説起銷量,這位店主説:“賣得還不錯,最近幾天每天都能賣出十幾件,接下來幾天估計生意還會更好。”

正在店裏選購祭祀品的顧客黃女士告訴記者,她打算買一個紙扎手機電腦套裝,“老闆一直推薦這個,我也覺得這個挺新鮮、做得也逼真,買個好點也能更好地表達對先人的敬意。”

傳統祭祀品、鮮花依然走俏

當然,新潮的祭祀品也並非能得到所有人的青睞。

在記者走訪的市民中,不少人認為清明時節祭掃表達的是對先人的緬懷、思念,但如今祭祀品的價格、規格越來越高,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攀比的思想在作祟。

老家在福州永泰的吳先生上周剛回老家掃完墓。在他看來,清明時節祭奠先人的心意到了,讓自己心安即可,沒必要過度消費,“在我老家,大部分人還是比較傳統,我家就買了些傳統的金銀元寶、紙錢,花三五十塊就能買到不少。”

在福州,素色鮮花一直以來也是掃墓祭祀中必不可少的物品。2日,記者在走訪多家鮮花店時中發現,黃白色菊花、百合等素色鮮花備貨充足,銷量也直線上升。

記者了解到,在福州散裝、單枝的菊花、百合價格還算親民。普通黃色及白色菊花每枝售價為2元至3元,而個大飽滿的菊花價格則為每枝5元,百合一枝10元。“菊花的價格和去年相比並沒有明顯上漲,其他鮮花如百合、白玫瑰價格和去年清明同期相比也基本持平。” 首山路一家花店的老闆介紹:“但是加上包裝的話,除了鮮花本身的價格,還要花費30元到上百元不等的包裝費,這樣一束鮮花的價格就上去。”

祭祀掃墓後家族聚餐消費佔比大

在不少福州人家中,有這麼一個傳統,每年清明祭祀掃墓後,家族成員們都會借此機會煮上一桌飯菜,一起吃個飯。

如今,隨著物價的上漲,加上不少家庭將這頓聚餐的地點從家中改在了酒店、飯館,這筆開支的數額也變得更高了。

家住閩侯的陳女士告訴記者:“上周掃完墓,整個家族的人在家裏辦了三桌酒席,平均一桌酒席花了差不多1500元,如果是在酒店辦的話,一桌酒菜至少要兩千齣頭,其實在清明節的各項消費中,餐飲的支出才是最大頭的。”[詳細]

代客祭祖半小時叫價480元 海葬補貼惹爭議

記者:張志超  時間: 2013-04-03

核心提示:傳統的祭奠方式依然最受歡迎,有網店店主推出代客祭祖的服務,半小時叫價480元。而為了節約土地資源,廣州市甚至推出了海葬骨灰補貼1000元的舉措,引起不少市民的爭議。

又到一年清明時。廣州市連日來的陰雨天氣,為這個禮敬先賢、追思先人的節日增添了哀傷的氣息。在全國各地都在倡導祭奠新風的背景下,記者採訪發現,傳統的祭奠方式依然最受歡迎,有網店店主推出代客祭祖的服務,半小時叫價480元。而為了節約土地資源,廣州市推出海葬骨灰補貼1000元的舉措,引起不少市民的爭議。

代客祭祖半小時叫價480元

記者了解到,今年清明,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銀河公墓等將繼續推出多項便民惠民措施。市殯葬服務中心繼續推行居家拜祭、網上拜祭等多種綠色、環保的新型拜祭方式,行動不便或工作繁忙的市民還可選擇“愛心大使”服務居家進行拜祭。

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新聞發言人李志堅表示,“愛心大使”主要為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或年老體弱者提供服務,清明期間,工作量大,人員緊張,希望申請該項服務的人群選擇在非雙休日錯峰拜祭。

除此之外,記者在網上亦發現,有網店店主推出代客祭祖服務,持續20-30分鐘的祭祖過程叫價480元。

一位提供珠三角帶代祭祖服務的陳先生告訴記者,代客祭祖服務時間約為20-30分鐘,具體流程包括“點香燭、敬香、燒紙幣、獻鮮花、三鞠躬、朗讀祭奠詞等等,“找到墓碑時我們會先跟客人電話聯絡確認墓碑無誤,並且會提供墓碑打掃前後對比的照片,以供核實。”

陳先生告訴記者,“為了讓客戶放心,我們還可以通過FACETIME、微信、彩信等方式進行現場直播,讓客戶通過視頻通話直接向先人表達哀思,我們替客戶燒香就是了。”

海葬補貼惹爭議

今年2月,為進一步推廣骨灰撒海活動,深化殯葬改革,節約土地資源,廣州市在2月印發並正式實施《廣州市骨灰撒海補貼辦法》。從今年起,廣州市政府對2013年1月1日後死亡並參加由我市統一組織骨灰撒海活動的每具廣州市戶籍先人骨灰按照1000元標準發放撒海補貼。

“傳統的殯葬觀念,怎麼可能因為區區1000元的補貼就發生改變呢?”在獲悉骨灰撒海可以獲得1000元補助後,不少市民發出這樣的聲音,“近幾年我們倡導環保,其實已經改變了很多清明的傳統做法,例如去拜祭親人的時候不再燒紙,就是簡單的燒一點香,再擺一束鮮花這樣,通過獎勵1000元而倡導我們接受海葬,我覺得這就變味了。”更有市民直言,用1000元倡導海葬,有賣先人骨灰之嫌,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能接受的,絕不會貪圖這1000元;如果接受不了,無論多少錢也改變不了這種傳統觀念。”市民陳小姐説。

不過,記者看到,也有不少年輕的一代對海葬表示支持,“以後清明就不再是踏青了,而是出海了,哈哈。”有市民這樣調侃告訴記者。

2015年廣州居民殯葬費用或全免

在日前召開廣州市2013年清明工作新聞通報會上,廣州市民政局副局長鄧健強透露,目前廣州市花都區已在全省率先實施轄區居民基本殯葬費用全免,實現戶籍人口殯葬基本服務均等化。廣州市有望于2015年實現戶籍居民殯葬費用全免,將在條件成熟縣、區逐步鋪開。據估算,每具遺體的殯葬總費用達1600元,屆時,廣州市財政將每年為減免戶籍居民殯葬費支出6000萬元。

此外,廣州去年修訂《廣州市困難群眾基本殯葬服務費用減免試行辦法》,將五保對象、享受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和城市“三無”人員納入減免範圍,對外地困難群眾的基本殯葬服務費用減半收費,並將骨灰存放的免費期限延長至10年,初步建立覆蓋全市和外來人員困難群體的殯葬救助體系。[詳細]

呼和浩特11家公墓僅1家有土地使用權

記者:杜曉靜  時間: 2013-04-03

核心提示:清明時節,央視網記者探訪了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多家公墓,了解公墓“合法身份”及公墓續費那些易被人忽視的大事。目前呼和浩特市的公墓有11家,但是在11家公墓中,僅有一家通過招挂拍取得了土地使用權。

這幾年,伴隨著殯葬業的快速發展,呼和浩特的公墓産業如火如荼,仿佛在一夜之間,原來被人們感覺煞氣的殯葬業變得不再那麼讓人冰冷,反而讓人感覺到了幾分溫暖。在大街上,公墓的廣告詞“讓兩個世界的人都滿意”成為很多人熟悉的宣傳語。放眼望去,沿大青山一帶出現了大大小小各種公墓,這種價格不等的公墓著實讓呼市消費者有了選擇的餘地。不過,公墓能否讓家屬和逝者均能滿意還真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入土為安”一直是中國的傳統觀念,在土地資源緊俏的當下,土地無疑成為公墓的“制勝法寶”,然而推崇土地至上之外,也折射出或多或少的問題。清明時節,央視網記者探訪了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多家公墓,了解公墓“合法身份”及公墓續費那些易被人忽視的大事。

11家公墓僅1家通過土地招掛牌

據知情人透露,目前呼和浩特市的公墓有11家,但是在11家公墓中,僅有一家通過招挂拍取得了土地使用權。

在呼市一家公墓官網上看到,該公墓將擁有土地使用權成為宣傳的最大賣點,更是招徠生意的噱頭。據稱該公墓是呼市唯一對土地進行挂拍,擁有土地使用權的企業。

據呼和浩特市國土資源局土地監察大隊三支隊的一工作人員回憶,早些年也曾因為土地使用問題處罰過該公墓。“違規了,處罰,之後責令改正,補辦手續。”對於公墓土地使用權,他總結了這樣的規律。

審批公墓的程序是相當嚴謹和複雜的。首先要經過政府和民政廳批准,建設公墓的申請報告,國土資源、建設、環保部門的審查意見,建設公墓的可行性報告以及法律法規要求的相關材料,涉及林地的還應有林業部門的審批意見。這其中,國土資源的用地批復十分的重要,如土地審批辦不下來,即使已建好墓地,改土地也屬於“違法用地”。

據調查,除去一家土地使用“正規軍”外,10家公墓中有一家國有公墓,其餘公墓取得土地的時間和方式各不同。還有幾家後來租用的土地,是沒有使用證的。

“公墓用地控制非常嚴格,要想拿到用地指標,比登天還難。不租賃農民土地,墓地怎麼生存?”呼市一家公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透露説,近幾年來,他們通過租賃墓地附近農民的土地,使墓園的面積擴大了很多。

“先違規租賃農民的土地,然後,通過新增土地面積,使違規土地一點一點地‘合法’化,從而辦理了土地手續。”業內人士道出了行業貓膩。

“雖然這是國家三令五申名令禁止的‘違法用地’,租賃的土地都是荒山荒地,經營方支付高額租金,出租者心滿意足,管理部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關於呼和浩特市墓園用地情況,一公墓從業人員如是説。

專家表示:從表面上看,似乎租賃雙方各取所需。但是,對租賃方和出租土地的農民來説,卻潛藏著很大的風險。

呼和浩特市殯葬管理處處長聶宏就此表示:“這些公墓都是上世紀90年代建的,而《呼和浩特市殯葬管理條例》是2008年出臺的,歷史遺留問題處理起來有難度。”可以看出,對於以上遺留問題,他更多顯示出的是一種無奈。

對於很多逝者家屬來説,骨灰的安葬意味著讓逝者得意安息,可是當被安葬的土地存在身份的合法性質疑時,家屬和逝者又怎麼能夠安心呢?

墓地20年後“續費”標準成懸疑

與公墓土地使用權相同,20年後墓地“續費”是否會加碼也讓人不安。

對於經營性公墓管理,當前依據是1992年頒布的《民政部關於公墓管理暫行辦法》。按照規定,經營性公墓的墓穴管理費一次性收取最長不得超過二十年。對於後續的處理沒有明確規定。

一時間,墓地續費標準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國家現有法規較為模糊,地方實施細則《呼和浩特市殯葬管理條例》2008年出臺也並未規定,墓地使用期滿應依據何種標準續交費用。

只是第三十二條規定:經營型公墓單位在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年限內享受有公墓的土地使用權,經營性公墓墓穴使用期限應當在土地使用期限內有公墓經營者與墓穴購買者按照有關規定約定。經營性公共墓穴的使用期到期後,應當辦理延期手續,經公告後六個月未辦理延期手續的,按照無主墓處理。

對於續交墓地管理費,呼和浩特市古林人文紀念園副總經理張芳表示贊同。

她説:“對超過20年的墓地收取一定管理費合乎情理,因為續收管理費不只是針對墓地的繼續使用權,還包括對墓地建築的維護、衛生和綠化環境的保養等,這些都是墓地管理的日常工作內容。”

但對於“續費”標準,她説目前現在還沒有具體收費方案和標準,等有了標準後,墓園會在到期前主動通知購買者。

“還真沒想過到了20年咋辦,應該能優先續約吧? ”一掃墓者接受採訪時自言自語地説,“我爸這塊墓地9年前花了1萬多,去年位置差不多的墓地價格已經漲到了三萬元。如果11年之後到期,那價格會是多高誰也説不好,會不會難以承受啊!”

記者了解到,呼和浩特市的9家公墓都是90年代建成,還沒有遇到20年期滿狀況。但多家公墓的工作人員均表示,墓地和骨灰存放格位使用年限超過20年後就得續費,不續費,墓園就可能將骨灰視為無主骨灰處理。

呼和浩特市殯葬管理處處長聶宏説:20年後墓地管理費到期續費暫時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應該會根據適時的物價做調整,當然也會通過物價部門的審批。20年後,無人認領或不續繳管理費的骨灰,公墓管理方不能作為無主墓粗暴對待,應採用人性化的方式處置,比如採取集中安放、集中下葬或立碑等方式。

網友“一了”在微博上建議,政府部門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出臺規範政策,儘快出臺統一收費標準,以明確墓地使用期滿20年後如何管理等細節,防止公墓經營者利用後人祭奠先人的心理漫天要價,杜絕滋生暴利的漏洞。[詳細]

微博、微信、二維碼成墓地營銷新手段

記者:杜曉靜  時間: 2013-04-03

核心提示:把二維碼、微博、微信等科技元素融入到墓地中,經營性墓地的運作完全市場化,到經營性墓地買墓地是純消費行為,市場運作得好與壞直接影響到陵園的盈利。

看墓旅遊團、墓碑個性化設計……近些年墓地的營銷手段可謂是五花八門。近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陵園把二維碼、微博、微信等科技元素融入到墓地中,讓祭掃更具“時尚氣息”。

央視網記者來到該陵園採訪得知,目前“二維碼”主要是運用到0.2平米的節地墓碑上。消費者固有的消費習慣是“大墓大碑”,陵園擔心推出0.2平米的小墓碑不被接受,所以在上面加入二維碼科技元素。用手機在墓碑上的二維碼掃一下,就可以看到逝者照片或視頻,了解他的生平事跡。

呼和浩特市古林人文紀念園副總經理張芳認為,隨著80、90年代群體的壯大,人們對家人身後事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強烈,墓地經營者就要用獨特的産品來引導消費者消費,而不僅是被消費者固有的消費觀念束縛。融入科技元素的節地墓既迎合消費者需求又節地環保,一舉兩得。

她透露,日後還會在墓碑上安裝太陽能和電子顯示屏,客戶把寄託哀思的寄語的通過手機微信或者微博發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會通過電子傳輸把寄語傳輸到墓碑電子顯示屏顯示。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其實經營性墓地的運作完全是市場化的,一些新奇的營銷手段並不稀奇,市民到經營性墓地買墓地是純消費行為,市場運作得好與壞直接影響到陵園的盈利。”

運用科技元素會不會使墓地變相漲價?對此,張芳表示:“節地墓”使用土地面積小,節約了土地。這次運用科技的改革將觸動“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並需經過一個長期過程,即使加入新技術也不會致使成本太高上漲。[詳細]

公墓經濟走到頭?墓葬方式進入多元時代

記者:李笛 通訊員:朱軍備  時間: 2013-04-03

核心提示:經營公墓雖然帶來每年數百萬元的收入,但山地在不斷減少,不能長期依賴墳墓經濟。作為生態殯葬方式中的極致——海葬,無疑是最環保、最生態的方式。

作為生態殯葬方式中的極致———海葬,無疑是最環保、最生態的方式。

經營性公墓佔地較大

在寧波市鄞州區五鄉鎮的山坡上,佈滿了密密麻麻、擠擠挨挨的墓穴,總計超過50萬座。通過將墓園發包給承包人經營,該鎮靠山的7個村每年可獲得墓園經營收入幾百萬元。

一座墓穴,周圍用青石板圍起,墓前要立墓碑外,還安放石桌、石凳,這種傳統的墓葬方式,如果無限制地延續下去,將大量佔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給人們的生存環境、生態環境帶來嚴峻挑戰。這種墳墓在建造時需用大量石材,佔地面積又大,因此價格也較高,少的三五萬元,多的五六萬元。

“經營公墓雖然帶來每年數百萬元的收入,但山地在不斷減少,不能長期依賴墳墓經濟。”當地五鄉鎮一位幹部説。

生態墓逐漸被接受

前幾年,寧波鄞州區率先在每個鄉鎮推出2至3個生態公墓。這種生態公墓將骨灰深埋,不留墳頭,只安放一塊小石碑,佔地面積很小。

據寧波市鄞州區民政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到去年止,全區已規劃建造公益性生態墓園46個,共建生態墓40404座、80584穴。入葬生態墓,費用全部由政府埋單。如今,這一生態入葬方式,已被越來越多的群眾接受,全區生態入葬率在40%以上,其中東吳、鹹祥、鄞江等地在90%以上。

在鄞州鹹祥的金雞山、鄞江的蓉峰等公益性生態墓園,柏樹、杜鵑花、紅花季木等鬱鬱蔥蔥,山坡上還建起涼亭、牌樓,放置石椅等。墓園邊上開闢了休閒區,挖鑿了人工湖,湖中放養著各種魚蝦,山上種植茶葉、果樹等,前來祭祀的群眾不但可追思故人,還可採摘山果,垂釣休閒,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墓葬方式進入多元時代

寧波九峰陵園等一些經營性墓園也推出草坪葬、樹葬,還有簡易的小型工藝墓等。“但入葬者寥寥無幾。主要是子女看見別人做大墳,産生攀比心理,觀念上還沒有轉變。”經營者坦言。

作為生態殯葬方式中的極致———海葬,無疑是最環保、最生態的方式。上海、浙江舟山等地早在幾年前就已實施。在寧波同泰嘉陵積極倡導下,經過2年多的組織、籌備、協調等,今年清明節期間,寧波市民政部門將正式啟動海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