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小企業近年來持續面臨“用工荒”。近期因為宏觀經濟形勢下行,普通勞動力用工緊張得到略微緩解,但是用工結構性短缺問題依舊明顯。在這種用工形勢緩解“假象”的背後,沿海地區中小企業的生存形勢不容樂觀,高人工成本已經與原材料價格上漲、融資難等因素一起使企業“不堪重負”。“十二五”期間就業問題將依舊突出,而結構性失業問題則更將成為大家關注的重中之重。[詳細]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才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吳江在此間舉行的第七屆國際工作與學習大會上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人力資源結構性矛盾將更加突出,技能人才將更加短缺,結構性失業將不斷增加。
當下,中國人力資源年齡結構失衡,老齡化趨勢明顯,學歷結構亦存在失衡。人力資源在地域分配上存在城市多、農村少;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多,中西部落後地區少的特點,第三産業就業人員比重有待提高。[詳細]
“用工荒”與“電荒”、“錢荒”、“高成本”、“高稅負”等因素交疊在一起,凸顯了企業生存與發展困境,同時也開始為中小企業進行重新洗牌,“倒逼”有潛力、有能力的企業在轉型升級的陣痛中尋找新出路。
對於轉型升級,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首先轉型不是單純轉行,而是不斷創新的過程,要立足自身、立足本地區,保持自己的優勢,通過技術創新、營銷模式創新、發展模式創新,努力從附加值低的服務向産業鏈高端升級,實現産業發展。[詳細]
在整個浙江,技術要求稍微高一點的企業都存在技術工人缺口,技工的工資“水漲船高”。在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許多人經歷了人選廠、廠選人的“過山車”式交替,“求變”也成了農民工和企業積極尋找機會的共同選擇。來自江蘇南通的殷立平雖已有了一門吃飯的手藝,但現在正忙著學習新的製鞋上膠技術;建築工人周成偉年屆五十,幹了多年小工,如今正在學習電焊……經歷經營困難的浙江企業正在轉型升級和完善勞動保障兩個方面求變,謀求員工與企業一起“升級”。[詳細]
人才創新創業能力不強是重要的問題之一。有關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的科技進步貢獻率只有39%;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産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企業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50%。另據調查,中國相當長時間內每年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達數萬項,但提交專利申請的比例不及30%,實現産業化的更不到15% 。所以要解決結構性就業問題,就必須加強人才創新力的培養,只有依靠人才的力量才能實現國家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詳細]
就業難一直都是我國尚待解決的一個大的難題。近年來,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發佈以及政府出臺的一系統解決就業的措施,就業的問題相對緩和了一些。但是伴隨而來的又是新的矛盾的凸顯,那就是存在著結構性失業的問題。現在很多技術性工作尚缺乏大量的人才,但是我國掌握這些技術的人才卻又相對缺乏,這就給一些企業帶來了另一個頭疼的問題——用工荒問題。所以就業難和用工荒就成為了兩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又重新擺在了我們的面前。所以我們的國家不僅僅要出臺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去刺激就業,還要加強人才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並且加速企業的轉型,這樣才能根本的解決就業難的問題。
結構性失業的意思是指一些人失去工作,不僅僅是因為市場上的需求相對弱,也是因為他們的技能與當今的職業需求不太匹配。舉個例子,比如現在美國滿地都是很有經驗的汽車製造業工人,但是社會上更需要的也許是一位腫瘤專家。[詳細]
就業專業調查公司麥可思對連續三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研究發現,大學生專業結構性失業突出,個別專業嚴重供大於求,持續性造成了大學生失業的主要部分,2007、2008屆本科半年後失業率最高10名的專業主要集中在文學、法學、醫學和教育學等專業大類中。其中中醫學和運動訓練連續兩年都是失業率最高的十個專業。
麥可思研究發現,中國高等教育專業結構性失業的兩個明顯特徵:一是失業量最多的專業具有很強的持續性。二是失業量最多的前10名專業在全國大學生總失業人數中的比例偏大,且最近兩年失業集中在少數專業的趨勢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