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山東省曹縣努力破解“結構性失業” 難題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8日 16: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工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期,曹縣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共涉及全縣1175個行政村,近90萬人。調查顯示:目前農村留守勞動力40歲以上的佔78.69%,而用人單位通招工,82.6%以上要求年齡段是35歲以下。大齡農村留守勞動力教育程度低、沒有技術特長,遇到了就業上的 “坎”,受到用工單位的冷落,處於“年齡供求結構性失業”狀態。目前一方面企業招工困難,另一方面大量40歲以上的農村富餘留守勞動力找不到工作。為此,曹縣因勢利導,積極尋找破解“年齡供求不對稱性結構性失業”難題之策。

  1. 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用工向中年農民傾斜。制定新的農村“4050”就業困難人員扶持政策,將招收中年農民納入招工獎勵體系。通過落實稅費減免、崗位補貼、社保補貼、擔保貸款等優惠政策,獎勵招收一定數量中年農民的企業。

  2. 多方創設就業崗位,最大限度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産業,用特色産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中年農民;推行土地適度集中規模經營,依託蘆筍、畜牧、果品、蔬菜等優勢産業,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建辦龍頭企業,增加就業機會;加快城鎮開發步伐,在第三産業領域開發更多就業崗位;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用經濟手段調動農民的創業積極性,組建農業生産服務隊、農技服務隊、農資服務隊、農機服務隊、黨員服務隊等專業勞務服務組織,對農戶提供有償勞務幫扶,促進農村留守勞動力就地轉移,為農業産業現代化提供勞動力保障。

  3. 注重培訓質量和實用性,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他們將培訓的重點放在實用性上,利用歲末年初等農閒季節,對中青年勞動力集中開展以建築、縫紉、烹飪、駕駛、機械製造、機械化耕作、果樹修剪、拉技施肥、病蟲害防治、畜禽防疫、農産品營銷等技術要求較高的技能培訓;對老年勞動力側重於畜禽飼養、果品包裝等勞動強度小、技術要求低、容易掌握的技能培訓;對中青年婦女開展工藝品製作、蘋果疏花疏果、果實套袋、拱棚蔬菜種植等精細技巧的技能培訓。他們把科學原理和技術要點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讓農民循序漸進地掌握勞務技術和産業技能;他們按照年齡、接受能力和個人特長愛好,分批次開展培訓;他們創新培訓方法,以車間、田間為課堂,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集中培訓、技術示範、技術人員包戶包人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強對農村留守勞動力的培訓,讓群眾聽得懂、看得清、學得會,掌握1-2門實用技術,真正把農村留守勞動力培養成技能型農民。他們注重培訓質量,力爭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農民們看到了培訓的作用、學到技能,提高了參加培訓的興趣。

  4.提升就業質量,實現城鄉統籌就業。該縣加快産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生産要素向規模經營集中的步伐,加大人口轉移力度,將大批就業困難的農民,通過職業培訓後吸納進入民營企業成為産業工人,全力推進“城鄉統籌就業”。鼓勵農民到城定居,努力促進城鄉勞動者就業服務共享、就業機會平等。在公共服務方面,按照城鄉經濟社會一體發展要求,努力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範圍,促進公共服務資源在城鄉均衡合理配置,全力推進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事業發展,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在教育、醫療、文化、就業、社保、住房、扶貧濟困、交通、人居、安全多個領域,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民生體系”。

  5.構建就業服務網絡,實現縣鄉村協調聯動。建立了以28個人保所為中轉站,以1175個行政村為信息端點的就業信息網絡,實現就業信息及時、快捷、有效地傳遞。建立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對全縣富餘勞動力,按照年齡、知識結構、專業技能、求職意向等建立勞動力資源綜合數據庫,輸入電腦,儲備各類勞動力,實現資源共享。(林雲)

熱詞:

  • 結構性失業
  • 疏花疏果
  • 果實套袋
  • 曹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