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創富頻道 > 新目錄 >

鵪鶉養殖禽蛋加工 叩開致富之門享受幸福生活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3日 10: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九江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在長江南岸的白水湖畔,有一個都市裏的村莊,名叫三垅村。這裡山水秀麗,卻鮮為人知。這裡沒有阿裏巴巴山洞,卻有著一群勤勞的人們,尤其是&&人何先池慧眼識珠,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成就了很多人的致富夢想。這裡一躍成為鵪鶉養殖基地和禽蛋加工場所。正是鵪鶉和禽蛋,叩開了致富之門。正因為如此,九江市聚眾鵪鶉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佬表禽蛋加工廠法人代表何先池成為全市“十大創業先鋒”候選人。
  要説何先池的家世,是太普通了——出生於農民家庭,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對他是一種磨礪,也是一種激勵。他與鵪鶉第一次的親密結觸,激發了他的夢想。鵪鶉是一种家禽,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蛋白質食物——鵪鶉肉和鵪鶉蛋,1989年,在九江城區,鵪鶉和鵪鶉蛋都是稀少的,何先池看準了這一商機,搶先掌控了這把金鑰匙。

  何先池算了一筆帳,鵪鶉抗病力強,耗料少,飼養效率高,在籠養條件下,每3平方米可飼養400隻左右,養1000隻鵪鶉,平均每日産蛋10公斤左右,每日850∽900枚,每日可獲利25元左右,糞便出售後可支付工人工資,1個人可管理1萬隻左右。

  何先池先後6次到南昌、南京、武漢、合肥等地,拜能者為師,向專家、教授請教,參加培訓班,成為全市第一家鵪鶉養殖專業戶。他將家裏60平方米空閒屋作為養殖場所,投入7000元,捉回5000羽小鵪鶉苗。僅僅40天過後,這批鵪鶉順利地産蛋,當年年底不僅收回成本,還凈賺了2.1萬元。何先池掘到了第一桶金。

  何先池擴大規模,最高峰時年養鵪鶉數量存欄達5萬羽,家裏年純收入達22萬元。他掌握了從捉苗、制籠、分籠、飼料投放、病害防疫、養殖場室內溫度調控方法等一套過硬技術本領。2006年2月,何先池創辦了禽蛋加工廠,購置加工設施、興建廠房、註冊商標,招收農民工、城鎮下崗職工,包吃包住,每月工資報酬1200元,提供洗蛋、蒸蛋、腌制、封口、包裝、搬運、送貨等崗位。

  九江市聚眾鵪鶉專業合作社于2007年7月註冊成立,主要從事鵪鶉産品的産、銷、加工與經營,保持一家一戶一個養殖單元。最初20戶社員入社,為江西省首個跨區域專業合作社,如今,社員遍佈贛、鄂、皖三省,發展合作社社員100戶,存欄鵪鶉100萬羽、日産鮮蛋80萬枚,數量上比成立之初翻了三倍。企業規範運作,採取“六統一”舉措,即統一生産資料供應、統一專業技術培訓、統一管理産品質量、統一使用註冊商標、統一産品價格、統一産品銷售,避免不正當惡性競爭,降低成本。企業産品連續四年參加南京區域農産品展銷會,銷售火爆金陵城。

  一個人富不算富,一群人富才算富。從貧困家庭走出來的何先池常懷感恩之心。養殖鵪鶉是投資小、創業簡便、風險小的項目,為幫助身邊貧困戶、農民和下崗職工擺脫貧困,何先池堅持承諾“六包”服務,即包平價供應鵪鶉種苗、包飼料、包傳授養殖技術、包防疫、包銷售産品、包脫貧致富。這裡每一個“包”字,都浸透他的心血和汗水。

  “小小鵪鶉救了我一家!”廬山區五里街道三垅村朱水萍説。2001年底,朱水萍的丈夫不幸病逝,兒子正在上大學,小女兒讀初中,家裏負債纍纍。何先池把她作為第一個定點幫扶戶。何先池墊資2萬元,為她買鵪鶉苗、籠舍、飼料等,手把手教她技術,包銷産品。僅兩年時間,朱水萍創純收入2萬多元,聽説要成立聚眾鵪鶉專業合作社,朱水萍第一個報名。如今,朱水萍成為合作社的示範戶。她每年養鵪鶉達1萬羽,每年收入都在3萬元以上。

  湖北省黃梅縣蔡山鎮汪春華、小池鎮王文球兩位農民,在九江靠賣點苦力氣賺點辛苦錢。聽説養鵪鶉能賺錢,慕名找到何先池,何先池實施“六包”服務,第一年他倆各養存欄鵪鶉2000羽,年底每人剔除成本7000多元凈賺8000多元。倆人嘗到甜頭後,現在每家養鵪鶉數量都在1.5萬羽以上,年收入都在5萬元。長江毛紡廠下崗職工章建華,託人找到何先池,得到了技術和營銷上的幫助,如今養殖鵪鶉8年了,鵪鶉産蛋率都在95%以上,平均年收入在1.5萬元左右。

  2008年年初,南方遭受50年未遇的低溫、冰凍特大雪災。何先池和合作社及早發短信告知、發放預防藥品、提前供應飼料,及時提供銷售信息,由於指導得力,這個社企業養殖戶70萬羽鵪鶉無一因雪災導致病死、餓死和凍死或因房屋倒塌受損。不久,湖北蘄春縣劉河鄉灘衝村20戶農民上當受騙,所養20萬羽鵪鶉全是公的,不下蛋,面臨虧損高達26萬元。農民倪銳庭通過網上查詢,深夜打電話向何先池求救,何先池連夜帶人實地查看,通過聯絡南昌、南京客戶,將公鵪鶉全部賣掉,減少虧損1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