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創富頻道 > 新目錄 >

富豪們億萬身家的第一桶金 傳奇並不存在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2日 10: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外匯通網站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如今的李嘉誠、巴菲特都被當作“神”一樣的頂禮膜拜著,然而他們的創業過程同樣曲折而艱辛。台灣第一聰明的女人陳文茜就説,巴菲特並不受母親寵愛,因此沒有太多愛的巴菲特長大後對世界有很多理想,但沒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很多成功創業者掘到“第一桶金”的爆發點,與後來真正做大的主業並不一致。

  人們大多喜歡津津樂道于成功者的傳奇故事,並將其中的種種艱辛視為“調味品”——能更進一步強化傳奇性。當我們盡可能還原那些成功者早期的奮鬥歷程,試圖找到所謂“第一桶金”的秘訣時,發現曲折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傳奇並不存在。

  與如今有些剛起步的創業者動輒提出“下一個Google”諸如此類的宏大目標相比,很多成功者在創業之初的想法都很簡單,他們甚至僅僅是因為生活艱難或者想改變自己的現狀。1980年,遠東集團創始人蔣錫培在高考落榜後,拒絕復讀、執意去杭州學習修理手錶時,他的目標不過是賺夠5萬元。也是這一年,四川新津的劉氏四兄弟本來都有較為穩定的工作,但老二劉永行為了能讓哭鬧的兒子吃上肉,春節時上街擺了個電器修理鋪,看到其中賺錢的機會才刺激了兄弟們的創業慾望。

  苦難的確是一種珍貴的財富。“超人”李嘉誠少年時經歷了家道中落、背井離鄉、失學、傷父之痛,憑藉頑強的意志堅持打拼,從學徒成長為華人首富。剛剛逝去的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更是出生貧寒,小學畢業後便離家做工,幾經挫折後奠定了台塑集團的偉業。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和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都曾因所謂“出身”問題而遭遇磨難,但正如宗所言,這都為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