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創富頻道 > 新目錄 >

選好&&人:致富春風吹進宜賓市春風村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8日 14: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李花盛開時,春風村美景如畫


春風村黨支書王家元(中)和班子成員


“縣花”的李子今年又獲豐收

 

       宜賓市筠連縣騰達鎮春風村,是一個地處川南大山深處的小山村。

       “貓咡灣石頭多,小的小塊塊,大的大砣砣,山窮人更窮,水洗光坡坡。”昔日當地的一首民謠《石頭歌》,形象地描述了春風村的地形險惡和窮困面貌。

       “貓咡灣李子香,小的如碧玉,大的黃又亮,山村變了樣,昂首奔小康。”春風村今日的民謠,成為當地目前的真實寫照。

       春風村人發揚苦幹實幹巧幹的精神,修通了環繞全村的7.8公里水泥路,發展起了果、茶、花等産業。僅用幾年就實現了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翻三倍,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發展為筠連縣、宜賓市乃至四川省的先進村。
      
       勵志篇

       選好&&人舊貌換新顏

       “飛票”選他當“班長”

       在春風村碩果纍纍的李子林內,當地人談論得最多的,就是他們的好班長——該村黨支部書記王家元。這名全國勞動模範、省、市、縣優秀共産黨員,當初被選為村委會主任,竟是“飛票”選出來的。

       2004年11月9日,春風村村委會主任選舉。不在選舉現場、不在候選名單上的王家元,竟被村民“飛票”選了出來,得票率高達98%。

       王家元是春風村人,從1985年起到山西做布匹生意。2003年底,王家元回到筠連縣,在縣城裏買了房子,還投資開了一家採石場,生意很紅火。

       王家元説,當初曾猶豫過。猶豫之時,他想起了曾和他一起在外經商的哥哥王中元。1998年,王中元放棄手中的生意,返鄉擔任春風村委會主任。“當哥哥帶著大家基本修好了村裏的毛坯路,産業發展剛起步時,卻在2000年協助派出所抓捕犯罪嫌疑人時光榮犧牲。”

       王家元想起了兒時夥伴對他的訴苦:“你倒是賺了錢,可我們的生活,還是那麼苦。”

       想著哥哥未盡的事業,想著鄉親們的信任,神聖的使命感在王家元心中像火一樣燃燒起來。

       墊資&&修建致富路

       村民胡懷彬説,在他們眼中,王家元精明能幹,樂於助人。“當年我也投了他一票。”回想起當初的“飛票”選舉,現任村委會主任的劉炳付説:“現在看來,我們選對了。”
      
       在2007年的村黨支部換屆選舉中,王家元高票當選村支書。

       “要致富,先修路。”在村兩委的帶領下,當地人打響了修建水泥路的戰鬥。沒有資金,村幹部&&墊支,王家元主動拿出了10多萬元積蓄。在他的帶動下,村民每戶籌資200元,不到一個星期就收齊了。
      
       2008年9月,隨著連接全村3個組的7.8公里長、4.5米寬的環線水泥路

       修好後,春風村人的致富步伐加快了。

       石縫栽出片片花果山

       發展離不開産業,王家元和村兩委幹部們深知,要帶動村民迅速發展致富,就得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春風村、適合市場的産業。

       到底該發展怎樣的産業?春風村第一次請來縣裏的農業專家作“外援”。“這裡的岩石縫隙中有黃泥堆積,非常適宜栽李子樹。”專家一番分析入情入理。

       村民茅塞頓開:荒坡上套種李子,每畝收入可達到5000元以上,城市裏對水果需求量很大,市場前景不錯。在黨員幹部的帶動下,春風村村民開始栽種李子。

       “石頭縫裏土壤太薄,我們全家人每天一早就背著背簍,到幾裏外的山上去找土,背回來填在石頭縫裏。”&&栽種李子的黨員劉遠恒回憶道。

       7月8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在春風村看到,昔日當地人只是在溝邊、坎邊、房前屋後栽種的零星李子樹,如今已發展到成片成林,多達1000多畝:成熟的大片李子壓滿枝頭。村民李利説,今年李子最貴賣到24元錢一公斤,她家今年僅李子就可收入兩萬多元。

       致富篇

       村民富裕了山村變了樣

       “光棍漢”娶到雲南“縣花”

       隨著李子産業的發展壯大,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春風村李子協會應運而生,該協會對全村的李子實行統一包裝、統一定價的規範化銷售。同時,村裏還為李子協會註冊了“貓咡灣”商標。

       多年來一直聯絡春風村的該縣騰達鎮幹部石均説,2008年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00元,是4年前的三倍,高出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5%。2009年,當地人均純收入6710元,同比增長22%,而今年有望人均純收入超萬元。

       昔日由於當地太窮,一些女青年爭著嫁到外地去,而當地一些大齡男青年卻找不到女朋友。

       如今山村變了樣,當地人富裕了,35歲的胡懷銀還娶到了雲南省某縣的“縣花”。

       嫁到春風村的“縣花”叫劉邦艷,今年24歲。2008年三月,她和朋友到春風村看李花。當她看到春風村漫山遍野的李花時,覺得很漂亮:“真想在這裡留下來。”

       她這句玩笑話被在春風村的一個親戚聽到了,當即就表示要給她介紹一個男朋友。當年9月底,通過親戚介紹,劉邦艷和春風村35歲的胡懷銀在村辦公室裏見了面。

       2008年10月30日,當35歲的胡懷銀和雲南來的22歲“縣花”結婚時,春風村人奔走相告,紛紛前往祝賀。

       “縣花”説,今年她家農家樂收入可達8萬多元,這一季李子收入可達3萬多元。“當李子豐收完畢後,我們的小孩也將出生了”。

       “快樂永恒”夫妻店生意興隆

       在美麗的春風村道路兩旁,農家樂一個接一個,生意火爆。

       據當地人講,當地最大的“快樂永恒”農家樂是當地的第一個農家樂,該農家樂三樓一底,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總投資30多萬元。農家樂中的“永恒”二字,是當地人劉遠恒和妻子朱永芬姓名中各取的一個字。曾在筠連縣絲綢公司當過蠶桑技術輔導員的劉遠恒,毅然放棄縣城工作,回到老家春風村辦農家樂,是春風村越來越好的條件吸引了他。

       “路修好了,李子成熟了,當地人富裕了,小洋樓越來越多了,每天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農家樂天天都搞不贏。”在“快樂永恒”農家樂內,劉遠恒説起他的農家樂,臉上樂開了花。

       劉遠恒説,他的農家樂目前每天可接待30桌,“昨天有25桌,今天又是30桌”。劉遠恒“保守”地算了一筆賬:今年3月到5月李花節期間,接待遊客收入4萬多元;李子成熟期,估計農家樂又可收入4萬多元,加上賣李子,全年大約可收入1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