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今年,我國應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699萬人,創歷史新高,就業形勢十分不樂觀。目前,應屆高校畢業生即將離校,擇業工作進入關鍵階段。嚴峻的形勢下,學生慌亂,家長揪心,學校緊張……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在這個“最難就業季”裏,心情五味雜陳,肩頭壓力沉重。這是就業亂局導致的結果,解決之道旨在找出結束亂局的辦法。
實際招聘當中,當企業具體的用工需求和畢業生的就業意願相遇,其意向效果往往是打折扣的。
記者在招聘會上看到,各企業、崗位給出的基本月薪集中在1500-2200元之間。如果想拿到更高的薪水,則需要更多的工作經驗,更多的崗位也多以營銷類業務員為主。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在招聘會上有4家保險公司招聘業務員,在畢業生眼裏這實際屬於營銷類工作,但是在對外發佈的用人專業需求卻顯示為金融。同樣有兩家機械類民營企業招聘需要長期出差的業務員,這在畢業生眼裏同樣屬於營銷類工作,而這顯然不是金融和機械專業畢業生的第一選擇。
計算機軟體專業的王磊周在當天投完20份簡歷之後,拿到的兩份面試意向均為教育機構的營銷offer。參加完招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王磊周拿著這兩份面試通知單舉棋不定,因為都不合自己的心意。
另外一方面,畢業生的就業預期以及對自我的定位與市場存在較大的現實差距。採訪中一位畢業生表示,民企和個體企業的社保和福利根本沒法和國企、外企比,“住房公積金差了十幾倍,我不會去。”而一個負責招聘的某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則直言不諱:好多大學生一坐下就問我們能給多少工資,福利怎麼樣,我連你基本情況都還不了解呢,這怎麼談?
一位長期從事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業內人士則指出,好的企業真正想招聘大學生都是直接進校園,一般進招聘會的企業,他們需要的都是有經驗的一般性人才,或者到招聘會來也就是為了給企業做宣傳而已,“也算是招聘會一景吧”。
杜直前,陜西省人才中心畢業生部主管,一直直面畢業生以及就業工作。“很多孩子不找工作,或者就想在某個城市工作,各種奇怪的想法”讓他也無法理解:吃不了苦,想法不實際,沒有準確的自我定位,怎麼可能找到工作,找到好工作?
“所有的畢業生都認為自己應該是坐辦公室的,這就很奇怪,而實際上他們的能力也很有問題,畢業後才都跑去上各種培訓班”。
7年來,杜直前每年都要做數十場的進校園就業指導活動,這已經讓他成為陜西就業指導領域的專家。在他看來,我國持續多年的畢業生就業難題根本原因是國家經濟産業結構不均衡,“第三産業比例不高,這才應該是吸引大學生就業的主體,同時學校在這方面的引導也比較差,專業設置沒有層次,培養模式有問題,你比如一個工科院校設法學專業,你説你設法學專業幹什麼?”
5月22日晚,西安南郊一家一本院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大樓內,一場已經連續進行了6屆的模擬招聘會決賽正在進行,8名參賽同學模擬競聘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職位。現場儘管沒有參賽學生能夠把人力資源經理這一職位闡述清楚,但稚嫩的自我推介依然無法抵擋他們在2年後走向職場的勇氣。[詳細]
近日,央視網記者以大學生的身份參加了多場招聘會,也在多家網站註冊了信息,詳細感受應屆大學生求職之苦。調查發現,就業市場亂象的確不少,而且涉及各個環節。換句話説,就業市場的混亂,是由這幾個環節共同促成的。
學生:一位某企業的人力主管告訴央視網記者,他曾收到一份簡歷,簡歷上的照片是一張美女的寫真相片,以這種心態來應聘的大學生,哪個企業敢接受?此外,在招聘會上,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一方面進入面試環節的人非常之少,另一方面竟然出現高達75%的面試爽約率。原來,許多大學生投簡歷都是盲目的去投,一場招聘會下來,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投了哪家公司,當真正面試機會到來以後,又開始猶豫不決,經常放棄一些寶貴的面試機會,既耽誤了招聘單位的時間,也浪費了別人面試的機會。
企業:以網站招聘為例,一些企業常年有招聘廣告,記者打過電話去詢問,被告知職位已滿,現在是人才儲備階段,要記者把簡歷先發過去。一位不肯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其實是一些招聘網站吸引應聘者投簡歷的把戲,其實企業根本不招人。
學校:就業市場之亂,也表現在學校上。如今每一年都有大批應屆大學生未能實現就業,但是仔細觀察現在各個高校所公佈的畢業生就業率,動輒高達百分之八九十,真有那麼高嗎?馬先生是某高校學生輔導員,他告訴記者,現在高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多有虛報,原因很簡單,一些高校為了吸引招生,給各個輔導員下了硬指標,必須達到某些數字,否則辭職。面對如此壓力,高校就業數字能真得了嗎?而這些虛假數字,對於政府以及公眾來説,都是一個極大的傷害,它會造成政府就業政策的缺位,大量失業人員閒散,一些社會隱患便隱藏在其中。
政府:目前,政府方面對大學生就業的幫助也存在一定偏失。學生在校期間,其就業歸教育部門管理,畢業後就業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管理,兩者在政策側重上有些錯位。
比如,現在社會上有許多普惠制的就業技能培訓,但是其針對方向都是農民工、下崗工人等從事勞動密集型産業的群體的培訓,如電焊工、機床工等,針對高智商、高知識含量的大學生專業技能培訓卻少之又少。但現實的情況是,在一個城市裏,農民工等從事勞動密集型産業的群體的就業渠道很多,幾乎不需多少培訓,而真正需要培訓的大學生群體卻無處可去。[詳細]
2013屆大學畢業生就要離校了,就業也再次成為熱議話題。今年,內蒙古11.4萬應屆畢業生需要就業,往屆高校畢業生未就業人數達到1.5萬人,加上8000名的返區人員、1.5萬的服務基層期滿人員,共有15.2萬學生“遊蕩”在內蒙古自治區勞動力市場。面臨難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們,政府和專家將有何良藥?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于光軍分析,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勞動力供給迅速增加,另一方面經濟結構的變化使高經濟增長並沒有創造出大量就業機會,這就出現了一個突出的就業結構性矛盾。目前,高校畢業生整體就業情況,進入了一個“大眾化就業”的時代。一部分高校畢業生通過競爭,進入社會的精英崗位;同時,必然要有一部分高校畢業生從事與大眾化教育相適應的比較低一級的工作,從三角的頂端流向低層。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並不是擴招以後才出現的。相反,擴招暫時緩解了幾百萬學生就業壓力。”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于光軍毫不猶豫地説。他説,1998年高校畢業生的待分配率就高達22%,是教育緩和了失業。如果沒有擴招,將有幾百萬學生失去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他們七八年前就要面臨就業問題。
很多人認為,大學生的就業難應歸為“教育問題”,接受採訪時于光軍説“就業難,非單純教育因素”。
全國私營企業就業勞動力年收入28000元以上,非私營機構就業勞動力年收入46000元以上。國際上一份調查顯示,中小企業的生存壽命一般在3-5年,在收入低、崗位不穩定、社會保障不到位的情況下,很多畢業生不願意選擇中小企業就業。
我們目前的社會保障系統還是相當脆弱的。假如改變現有的社會保障體系,提供額定的社會保障制度,一個大學畢業生在大城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時,他完全可以回農村,或者到競爭不太激烈的地區找工作。
中國很多中小城市呈現出熟人社會的封閉特徵。這些特質畢業生很難適應,從而導致他們不喜歡小城市生活氛圍。假如不管身處哪個城市,都能享有相對公平和共享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資源。越來越多的人能在家門口的城市尋找到就業機會,相信就業就不再是難題。
另外一個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是,原先體制中還有許多就業人員,在沒有新增就業機會之前,一些就業崗位無法充分釋放。于光軍很贊同瀋陽推行的“公務員退出機制”,他説這樣才能把崗位流動起來,真正解決崗位和需求不對等的難題。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于光軍認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受城市、房子、婚姻等客觀因素牽制過多,導致畢業生喪失了個人自由選擇職業的機會。[詳細]
往期推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