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9日上午,正在印度訪問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辛格總理舉行的歡迎儀式,並前往甘地墓敬獻花圈。座落于新德里東北部朱木拿河畔的甘地墓,是一座恬靜幽美的陵園。李克強在甘地墓留下題詞:“深化仁愛之心,鑄成偉大靈魂”。當一次被寄予厚望的外交活動與一種精神的象徵聯絡在一起時,人們不僅會關注活動本身,更會解讀其背後的故事和深意。
老德里朱木拿河畔的一片綠茵地上,坐落著一座陵園。每逢節假日,無數身著白色民族服裝的人們從四面八方湧來,虔誠地悼念著陵園主人。
陵園的主人被印度人民尊為“國父”。他為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印度獨立奉獻了畢生,最終死於宗教狂熱分子的槍殺。兇手在後來的審判中稱:“在我開槍前,我真心祝福他,並當面恭敬地向他鞠躬”。
陵園的主人叫甘地。
甘地陵只是一個象徵性的陵墓,並無埋葬甘地的遺體。按印度教風俗,甘地在此地被火化後,骨灰撒入了恒河和印度最南端科摩林角附近的印度洋、阿拉伯海與孟加拉灣三處海水會合的洋面上。為紀念他,火葬地便有了這座陵園。
陵園呈凹形,沿著磚鋪小徑進入園內,正中靜臥著黑色大理石陵墓。
園中的陵墓簡樸至極。高1米、長3米的正方形墓臺後,放置著一盞長明燈,自甘地遇害之日起,便晝夜不熄。“嗨!羅摩!”(意為:哦!天哪!)——甘地遇刺命絕前最後的話,被鐫刻在墓臺正面。
這幾乎已是甘地陵的全部——如主人的價值觀一般,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
甘地常説,他的價值觀很簡單,無非是:真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印度以和平方式進行時,不同意見、不同宗教的人,尤其在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之間,暴力不斷。甘地便以長時間的絕食來呼籲停止暴力、爭取和平。
他的態度受到多方面的攻擊,極端分子幾次企圖殺害他,政府也屢次施壓,但他依然抱定“絕不抵抗和報復”的決心。甘地説:“如果我們用殘暴來對付腐敗,那麼殘暴帶來的也只能是腐敗。如果印度想通過殘暴來取得自由,那麼我對印度的自由將不感興趣。”後來,印度人民漸漸懂得了他。他的“非暴力”哲學思想,影響了後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那些爭取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2008年1月30日是甘地遇刺60週年,印度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致詞稱:“甘地的一生是一部關於寬容和尊重人性的教科書。”時至今日,當理解、寬容、和諧與非暴力成為人類最迫切和最基本的願景時,人們會一次次地想起這位“赤著上身,剃著光頭,一有空就紡紗”的精神導師。這大概就是墓臺上的鮮花長年不斷的原因。
“嗨!羅摩!”生命最後發出的聲音,響亮而又含糊。這樣的墓誌銘在今天更加意味深長。如果墓園裏人頭攢動,在無數雙赤腳的下方,甘地也許會幽默地哼一聲:“哦,天哪!”如果墓園裏葉落花謝,甘地也許會寂寞地嘆一聲:“哦,天哪!”如果印度車水馬龍、高樓林立,一向警惕現代文明的甘地一定又會高喊:“哦,天哪!”
“後世的子孫也許很難相信,歷史上竟走過這樣一副血肉之軀。”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甘地。
説話間,人們一個又一個,脫鞋邁進陵園。[詳細]
甘地墓(Rajghat) 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東郊亞穆納河畔,係當年火化印度國父“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的場所。墓園開闊,綠草茵茵,間或綻放著黃白兩色鮮花,長明燈火晝夜不熄,四週塔臺厚重寬闊。陵墓主體是一個黑色大理石正方形平臺,無任何張揚裝飾,極盡樸素簡約,一如甘地那種鄙視權貴、鄙視榮譽、清心寡欲的本色。
但是,這一方不起眼的聖地,猶如一處強力的心靈磁場,每天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從世界各地幹匯聚過來,懷著敬意和謙卑,脫掉鞋襪,赤腳輕輕走入陵園,從內心裏悼念墓園主人“聖雄”甘地。據悉,印度文學泰斗泰戈爾最先尊稱甘地為“聖雄”(Mahatma),“聖雄”源自梵語的敬語,意為“偉大的靈魂”(Great Soul)。幾乎每一位重要外國來賓訪印時,都到甘地墓敬獻花圈或種植常青樹,以示對印度這位民族獨立運動領袖表達敬意,美國總統奧巴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等無不如此。無論是權高位重抑或平民百姓,在這裡你都是一個“普通的凡人”。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印時向甘地墓敬獻花圈,無疑主要表達他對甘地和印度的敬意,以及對中印友誼長存的期許。
甘地一生提倡“非暴力”,證明了信仰與精神的力量。甘地為印度創造了一種獨特的爭取民族獨立解放的方式,即“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以無謂的精神和堅韌的意志帶領著印度人民打碎殖民枷鎖,重獲自由和獨立。他不僅鼓舞著印度人,也是給世界留下一份寶貴的精神遺産。在印度獨立後,為消除不平等的種姓制度、彌合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紛爭,甘地奔走呼號,以絕食警醒人們和平共處。當他為此遇刺倒下時,身邊僅有一雙木底鞋、一本《薄伽梵歌》、一副假牙和一副損壞了得鐵框眼鏡。此外,去過甘地墓的人都知道,墓地出口處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甘地1925年所著《年輕的印度》一書所列的“七大社會罪惡”:搞政治而不講原則、積財富而不付勞作、求享樂而沒有良知、有學識而沒有人格、做生意而不講道德、搞科學而不講倫理、敬神靈而不作奉獻。縱觀當今世界上的各種深重罪孽,無一不與甘地所列的“七大社會罪惡”有關。李總理向甘地墓敬獻花圈,透露的是對印度這一偉大東道國的敬意,也是對甘地這一“偉大的靈魂”的敬仰。
甘地生前對中國寄予同情與支持,敬佩中國悠久文明的輝煌歷史,認為中印是“同舟共濟、患難與共的同路人”。據悉,他十分關注中國人民進行的民族獨立鬥爭,曾于 1939年委派後來出任印度開國總理的尼赫魯訪華,了解中國反帝、反殖、爭取民族獨立解放的鬥爭情況。李總理向甘地敬獻花圈,從側面勾起人們對甘地時代中印相互同情與支持、心心相印互壯聲勢的那段歲月。目前,中印關係迎來全新的發展時期,兩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擴展,在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科技、民間往來等方面的互動十分頻繁,未來發展前景無限看好。只要雙方保持甘地那種“純粹”和“堅韌”,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相互支持與誠摯合作,妥善處理矛盾與分歧,以寬容和善意去了解、認識對方,中印兩國以東方外交的睿智和厚重,在西方主導的近現代國際關係史上留下一筆靚麗的東方色彩。[詳細]
往期推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