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3-5-23 第85期

生活中的中巴友誼:“糖”和“巴鐵”


    就連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普通老百姓都承認,兩國關係十分特殊——社會制度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然而,兩國卻有著兄弟般的關係。這種關係,既鐵又甜。巧的是,巴基斯坦國語烏爾都語稱中國人為“糖”;而中國網友則稱巴基斯坦為“巴鐵”。

分享

兩位巴基斯坦老人為中國烈士守墓三十余載

編譯:裴彤  時間: 2013-05-22

核心提示:巴基斯坦北部吉爾吉特的中國烈士陵園,是當年為修建喀喇崑崙公路犧牲的中國工程人員的墓地。陵園中每塊墓碑都有鮮花環繞,這都歸功於兩位老人——阿裏-馬達德和阿裏-艾哈邁德。三十餘年來,他們一直默默地陪伴著陵園中的88位英靈,從未離開。

巴基斯坦北部吉爾吉特的中國烈士陵園,是當年為修建喀喇崑崙公路犧牲的中國工程人員的墓地。陵園中每塊墓碑都有鮮花環繞,這都歸功於兩位老人——阿裏-馬達德和阿裏-艾哈邁德。三十餘年來,他們一直默默地陪伴著陵園中的88位英靈,從未離開。

喀喇崑崙公路又稱中巴友誼公路,是根據中巴兩國政府的協議由中巴兩國築路員工共同修建的。這條公路經過號稱“世界屋脊”的帕米爾高原,長1200公里,從1966年開始修建,12年後才完工。由於公路沿線地質條件複雜,雪崩、塌方、泥石流經常發生,有100多名中國工程人員獻出了生命,除一小部分人的遺體運回國內安葬外,大部分人都長眠在了巴基斯坦的土地上。

1977年,在公路竣工前夕,參加埋葬中國人遺體工作的馬達德和艾哈邁德向政府遞交了自願看護墓地的申請書。很快,他們的申請得到了批准。1978年6月,巴基斯坦在這片墓地上正式建立了中國烈士陵園,並在陵園的中央立了白色的紀念碑,上面刻著“中國援助巴基斯坦建設公路光榮犧牲同志之墓”。艾哈邁德説,兩人的家離陵園很近,申請得到批准後,他們幾乎天天都到墓地去,30餘年來從沒離開過。

艾哈邁德説,陵園裏除了88位烈士的墓碑,還有800多棵樹。 每塊墓碑都有鮮花環繞。這一切都是他和馬達德老人精心營造的。馬達德主要負責看門和清掃,艾哈邁德則專門照料陵園裏的樹木花草。艾哈邁德自豪地説,很多人都覺得這麼多工作5個人都幹不完,而他們兩個人卻做到了。

守護這座陵園,吉爾吉特政府每月只發給他們每人360盧比(約合50元人民幣),這錢不是工資,只是一點補助,他們還是要靠和家人一起種地過活。但艾哈邁德表示,他要將這份工作一直做下去,直到幹不動為止。一旦到了那一天,他希望兒子能繼承自己的這份“工作”。在二位老人看來,這份工作與錢無關, 更多的是那份榮譽。[詳細]

“糖”和“巴鐵”

特約記者:王蒙  時間: 2013-05-22

核心提示:在巴基斯坦官方語言烏爾都語裏,“中國人”和“糖”是一個字。這本是一種巧合,但實際生活中,巧合變成了現實。

在巴基斯坦官方語言烏爾都語裏,“中國人”和“糖”是一個字。這本是一種巧合,但實際生活中,巧合變成了現實。

中國前駐巴基斯坦大使陸樹林曾在接受採訪時説:“我常聽巴基斯坦人説,巴國內有很多矛盾,但有一個問題全國上下高度一致,那就是對華友好。”仔細觀察,人們會發現,這種友好充斥于中巴兩國人民的生活當中。

筆者的一位朋友,幾年前曾常駐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工作。一次,他駕車外出辦事的時候,與馬路上的另一輛車相撞,兩車均受到嚴重損壞。要命的是,這位朋友在事故中負主要責任。朋友為了趕時間,提出以現金形式賠償對方,但一摸口袋才發現身上沒帶多少錢。就在他萬分焦急之時,旁邊一位正在散步的素不相識的當地年輕人走過來,主動提出可以幫忙墊付。隨後,那位年輕人跑回家取了一大筆錢(折合人民幣幾萬元),交給筆者的這位朋友。讓人感動的是,借給他錢的當地年輕人居然只留下他的電話號碼就“放”走了他,因為“中國朋友值得信賴”。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經濟並不發達的巴基斯坦竟將國家戰略儲備的所有帳篷全部捐贈給了地震災區,總價值達400多萬美元!為了運輸物資,他們甚至把飛機的座椅全部拆除,只為了多放點物資。

北京奧運火炬到巴基斯坦時,是被總統的馬車車隊護送到傳遞點的,巴總統和總理同時在起點迎接,最後又同時在終點等待。要知道,總統和總理同時出席活動,是巴最高的禮賓待遇。

中國民眾同樣珍視與巴基斯坦人的友誼。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當巴基斯坦代表團入場時,全場數萬名中國觀眾自發起立,報以雷鳴般的熱烈掌聲。那聲勢,不輸于中國代表團出場之時。

巴基斯坦人也許還不知道,中國網友專門為他們發明了一個詞:巴鐵。這個詞,可“翻譯”為“巴基斯坦是中國的鐵桿朋友”,可謂意味深長。

中國領導人曾用“比山高、比海深”來形容中巴間友誼,而巴基斯坦人又加上了“兩比”:“比蜜甜、比鋼硬”![詳細]

計劃讓漢語成為必修課

編譯:裴彤  時間: 2013-05-22

核心提示:巴基斯坦近年來掀起一股學習漢語的熱潮。由於中巴之間的關係越發親密,越來越多的巴基斯坦人開始意識到學習漢語可以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巴基斯坦近年來掀起一股學習漢語的熱潮。由於中巴之間的關係越發親密,越來越多的巴基斯坦人開始意識到學習漢語可以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30年前,伊斯蘭堡國立現代語言大學漢語課程招收到的學生寥寥無幾。如今,報讀這一課程的學生已達200多人。一些學生希望能以此為跳板,到中國公司上班,或是繼續到中國留學。更重要的是,一些巴基斯坦人認為,中國這個東北部鄰國不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受排斥。

據巴基斯坦駐北京大使館工作人員透露,目前在北京唸書的巴基斯坦學生有8000人,接下來還會有數以千計的學生加入他們的行列。

除了學生,許多上班族和生意人也開始學習漢語。在一家皮革出口公司工作的阿迪爾-卡裏姆説:“我們要跟很多中國客戶打交道。但我們不是公司派來的,我們都是自費的,就是為獲得競爭優勢。”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能與中國企業直接交流正成為一大戰略優勢。卡裏姆説:“中國已成為經濟超級強國。現在全球經濟衰退,到處缺少就業機會,大家很自然會轉向東方,而不是西方。”

2008年,卡拉奇工商管理學院開始為學生開設漢語課程。院長伊什拉特-侯塞因稱:“中國現在是最大出口國,我敢説,到2016年中國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這是新的經濟平衡,巴基斯坦處於最有利位置,所以我認為學生應該學漢語。”

目前巴中貿易蓬勃發展,而且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將來兩國關係會更加緊密。這意味著巴基斯坦對漢語人才的需求將更加旺盛,更不用説學漢語可以賺錢。尼薩-卡裏姆6年前開始學漢語,現在他為中國商人提供口譯服務,報酬不菲。他自豪地説:“如今,不斷有中國公司來巴基斯坦,我的服務經常用得上。這裡沒人講漢語,生意真的很好。”

巴基斯坦信德省政府甚至計劃自2013年起讓中文成為小學六年級以上的必修科目。[詳細]

中巴兩國何以如此“鐵”

特約評論員:朱鋒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時間: 2013-05-22

核心提示:無論是在中國政府的外交關係分類,還是中國民眾對外國友好度的認知上,巴基斯坦都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國家。中國政府將與伊斯蘭堡關係的定位是“全天候的戰略夥伴關係”,中國網民則將中國的這個南亞鄰國習慣地稱之為“巴鐵”。這兩個稱呼都是中巴關係所特有的,中巴兩國與兩國人民的“交情”由此可見一斑。

無論是在中國政府的外交關係分類,還是中國民眾對外國友好度的認知上,巴基斯坦都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國家。中國政府將與伊斯蘭堡關係的定位是“全天候的戰略夥伴關係”,中國網民則將中國的這個南亞鄰國習慣地稱之為“巴鐵”。這兩個稱呼都是中巴關係所特有的,中巴兩國與兩國人民的“交情”由此可見一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5月22日訪問巴基斯坦,這是中國新總理首次外交之旅踏上的第二個國家。中巴友誼將因為李總理的到來而變得更加茁壯。

中巴關係之所以“鐵”,從歷史到現實,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兩國曾經甘苦與共,在各自處於國家發展歷史的困難時期曾相互扶持、相互援助。這种經歷過坎坷、在患難之交中磨礪出的信任和友誼,在兩國政府和人民心目中自然珍貴而又值得珍惜。當年巴基斯坦因為孟加拉國獨立問題而和印度兵戎相見,在遭到世界各大國封鎖和禁運時是中國政府向伊斯蘭堡伸出了支援之手。

二是兩國政府和人民擁有發展兩國關係的深厚情感,彼此心目中的認可度和親近感經歷了數十載風雨歷程而歷久彌堅。這是一份經歷了時間考驗的友情:2008年汶川地震,巴基斯坦將所有的軍儲帳篷運給了中國。中巴友誼,是患難見真情的真實寫照。

三是中巴領導人對於發展兩國關係所傾注的戰略信任和戰略眼光,即便兩國關係因為內外因素而經歷起伏,但信賴與合作的勢頭從來沒有真正減弱。從2006年巴總統穆沙拉伕口中的巴中友誼“比天高、比海深”,到現任總統扎爾達裏2008年9月上臺以來8次訪問中國,中巴關係的內在生命力總是旺盛而又洋溢。

此次李克強總理訪問巴基斯坦,雙方最重要的為雙邊關係“提速”的領域仍然將是經濟領域。2012年,中巴雙邊貿易額為120億美元,達到了歷史新高。但這一經貿總量,和兩國政治與戰略關繫上的“全天候”相比,實在是太不對稱。

近年來,由於國內宗教派別衝突和阿富汗局勢的影響,巴基斯坦政治和社會局勢動蕩,國家經濟形勢低迷。作為伊斯蘭世界的人口大國,擁有1.8億民眾的巴基斯坦經濟成長步履艱難,2012年全年外匯儲備縮水18%,貨幣貶值7%。加強和發展中巴經貿合作,加強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投資,發揮中國經濟對巴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既是中巴關係發展的新方向,也是進一步密切兩國人民與社會交往的重要動力。可喜的是,巴基斯坦對華出口增長迅速,2012年對中國出口比2011年增長48%,中國對巴出口增長10%,這對平衡巴基斯坦的貿易發揮了重要作用。2012年1月,巴基斯坦政府將瓜達爾港的運營控制權交給中方之後,雙方已經制訂了2.5億美元的港口設施擴建計劃,其中,中方將負擔75%的資金。瓜達爾港離波斯灣只有400多公里的路程,用好瓜達爾港,將對未來中國保證與中東的石油運輸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李克強總理的此次訪巴,正值5月10日巴基斯坦國會選舉結束不久,巴主要反對黨穆斯林聯盟的領導人沙裏夫即將出任巴基斯坦新總理。這將是沙裏夫第三次出任巴基斯坦總理。沙裏夫在領導巴基斯坦經濟發展上頗具口碑。李克強總理此次訪問巴基斯坦,也將和沙裏夫見面。兩位熟悉本國經濟事務的政治領導人見面,無疑將會為中巴經濟合作帶來值得期待的新能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