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3-5-24 第88期

仁愛礁之爭真相調查


    1999年,菲律賓趁火打劫,在中國駐南聯盟使館遭美國轟炸的第二天,把一艘破軍艦開到仁愛礁海域,然後就賴了下來。此後14年的時間裏,外界很少知道那裏發生了什麼。如今,隨著侵佔企圖的逐步破滅,菲律賓開始大肆炒作“中國入侵”。

分享

中國漁民的傳統捕魚場

特約記者:王蒙  時間: 2013-05-24

核心提示:作為南沙群島的一部分,仁愛礁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自古以來,那一帶的水域就是中國漁民的傳統捕魚場和避風良港。

仁愛礁是一座環礁,位於北緯9°39′-9°48′、東經115°51′-115°54′範圍內,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約5.6公里。低潮時,仁愛礁的大部分都會露出水面,其中北半環較為完整;南半環有不少地方仍在水面以下,斷成若干節。環礁內“湖水”的深度多在27米左右,東部最淺的部分則只有9米多一點。30—35噸級的船隻可通過礁盤之間的缺口進入環礁內的水域。

作為南沙群島的一部分,仁愛礁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自古以來,那一帶的水域就是中國漁民的傳統捕魚場和避風良港。

歷史上,仁愛礁曾三易其名。在中華民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1935年公佈的文件上,它被稱為“湯姆斯第二灘”。1947年,中華民國內政部方域司公佈文件將其稱為仁愛暗沙。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地名委員會公佈,其標準名稱為“仁愛礁”。而中國廣東的漁民則世代習慣於稱仁愛礁為“斷節礁”。

菲律賓趁火打劫

特約記者:王蒙  時間: 2013-05-24

核心提示:1999年5月9日,即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的第二天,菲律賓海軍一艘破舊的坦克登陸艦57號艦駛往仁愛礁,聲稱“船底漏水,不得已在仁愛礁西北側礁坪坐灘”,並派出士兵輪班進駐,從而形成了對此礁的實際控制。

還是發生在南海,炒作者依然是菲律賓!這一次,不是菲律賓槍擊中國漁船,而是它“鳴冤叫屈”——抗議中國船隻“非法”進入仁愛礁海域。

這個事件有點神秘。

據《環球時報》報道,“1999年5月9日,即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的第二天,菲律賓海軍一艘破舊的坦克登陸艦57號艦駛往仁愛礁,聲稱‘船底漏水,不得已在仁愛礁西北側礁坪坐灘’,並派出士兵輪班進駐,從而形成了對此礁的實際控制。”

菲律賓趁火打劫賴了下來,此後14年的時間裏,外界很少知道那裏發生了什麼,仁愛礁就像“隱身”了似的。

如今,那片水域的沉寂戛然結束。

2013年5月21日,菲律賓政府透露,該國已就中國軍艦“非法”進入南沙群島中的仁愛礁,向中方提出抗議。菲律賓外交部發言人赫爾南德斯當天聲稱:“我們已就中國政府船隻刺激性、非法地出現在Ayungin礁(即中國仁愛礁)附近,向馬尼拉的中國大使館提出抗議。”他説,一艘中國軍艦和兩艘中國海監船目前仍在仁愛礁附近。赫爾南德斯還透露,菲方于5月10日就曾向中方提出抗議,但一直沒得到中方的回應。

當天,菲海軍司令阿拉諾在談到這一問題時稱,菲海軍將不受中國船隻的“干擾”,繼續定期補給。

菲律賓《太陽星報》5月23日報道稱,前一天,菲空軍發現一艘中國軍艦、兩艘中國海監船出現在仁愛礁,同時還有3艘鐵殼漁船和大約10艘小艇。報道引述菲防長加斯明的話説,這進一步證明中方“入侵”菲律賓領海的事實。

在菲律賓的炒作下,“仁愛礁事件”甚至引起了個別國際媒體的關注。法新社5月22日便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5月2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仁愛礁是南沙群島的一部分。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公務船在有關海域進行正常巡航,無可非議。中方敦促有關國家全面認真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不採取使爭議擴大化、複雜化和影響南海和平穩定的行動。

實際控制權在誰手裏?

特約記者:王蒙  時間: 2013-05-24

核心提示:仁愛礁的實際控制權到底在誰手裏?截至目前,這仍然是一個謎。有專家認為,有一種比較比較大的可能:中方的主動權更大,只是還沒有實現百分之百的實際控制;對菲方而言,“只是有人在那裏而已”。

參考菲律賓一貫的手法,如果仁愛礁目前仍然被其牢固掌握,那麼,其外交部門和軍方不可能“無事生非”地站出來炒作。分析人士認為,極大的可能是,中國已實際上收回對仁愛礁的控制,或者菲方認為其對仁愛礁的實際控制受到了中方的極大衝擊。

那麼,目前中菲雙方究竟誰才是仁愛礁的實際控制者?專家認為,要解答這一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判斷。

其一,4月份,中國外交部曾公開披露被菲律賓侵佔的8個南海島礁,其中並沒有提到仁愛礁。從這個角度看,仁愛礁目前當處於中國的實際控制之下。

其二,今年3月,廣州海事局巡查執法支隊網站曾披露,3月6日9時至17時,海事直升機B7778以“海巡31”直升機起降甲板為船基平臺,飛行約5個小時,空巡包括仁愛礁在內的南沙群島的島礁,對通航環境、水域水文和氣象信息等進行巡航檢查,實地考察可設置其他助航標誌的位置和可行性。從這條信息看,中國海事部門當前正在加強對仁愛礁的管轄。

其三,據有關方面披露,今年以來,中國海軍艦隻和海監船一直堅持在仁愛礁海域進行巡航。另據《環球時報》報道,根據廣州海事局的信息通報,中國現在漁船可自由進出仁愛礁內湖,中國海軍艦隻也定期在那裏巡視。這説明仁愛礁已為中國實際控制。

但同時,從各種消息來源判斷,仁愛礁依然有菲方的力量存在。

據《環球時報》報道,“自去年黃岩島對峙發生後,菲律賓就已經開始強化仁愛礁及其它菲佔中國南沙島礁的駐軍。”“2012年12月前後,菲先後從蘇祿省抽調80多名接受過登島守礁戰訓練的陸戰隊員,分別駐守到仁愛礁等侵佔島嶼上。”目前,“3艘菲軍艦一直在仁愛礁外海域遊弋”。

仁愛礁的實際控制權到底在誰手裏?截至目前,這仍然是一個謎。有專家認為,有一種比較比較大的可能:中方的主動權更大,只是還沒有實現百分之百的實際控制;對菲方而言,“只是有人在那裏而已”。

菲律賓對抗中國的策略

特約評論員: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  時間: 2013-05-24

核心提示:針對菲律賓的所作所為,中國要見招拆招、借力打力,循序漸進地增進中國在南海地區的主權管轄和主權巡視。該出手時就出手,該直接出兵佔領的島礁絕不手軟。一旦出現菲律賓等國過分挑釁的情況,中國將不惜採取直接收回對方國家佔領島礁而直接進行佔領管轄的強力做法。

針對中國軍艦和公務船控制仁愛礁及其海域,近日,菲律賓國防部長加斯明表示:“直到剩下最後一名軍人,我們也要為我們的領土鬥爭。”這表明菲律賓為與中國爭奪南海島礁及其海域,不惜對抗到底的政策。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表態基本上屬於虛張聲勢、加上悲情渲染的慣用手法。因為菲律賓無論在歷史層面、還是國際法律層面,對於和中國爭端的島嶼都沒有主權根據。

1898年《美西巴黎條約》、1900年《美西華盛頓條約》、1930年《英美條約》等,都明確規定菲領土以東經118°為界,而黃岩島在東經117°45′,不在菲律賓領土範圍之內,中國南沙諸島中的島礁也不在菲律賓的領土範圍之內。同時,這些條約也得到戰後主權獨立的菲律賓政府的承認。那麼,在歷史和法理面前,菲律賓會就此認輸嗎?顯然不是。菲律賓面對中國的強大和主權訴求,想極力發揮自己的優勢,避免劣勢同中國爭奪南海島礁及其海域。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六點:

一、主打悲情牌。由於菲律賓在綜合國力和軍事力量上完全無法和中國比擬,因此,在和中國發生主權糾紛時,菲律賓故意誇大中國的強大,故意渲染中國的船堅炮利,而將本國裝扮得無比“柔弱”、不堪一擊,目的要在世人面前樹立一個強大的中國欺壓菲律賓的假象。甚至,在2012年黃岩島中菲兩國艦船對峙中,中國本來並沒有派出軍艦直接參與同菲律賓船艦的對峙,而僅僅是派出了原來沒有任何武裝的海監和漁政部門的公務船去驅逐菲律賓的軍艦和公務船。對於這種情況,菲律賓的媒體居然能夠報道出所謂中國艦隻的炮口孔徑遠遠大於菲律賓軍艦,一旦開炮,菲律賓軍艦將不堪一擊的“新聞”。中國船隻掀起的巨浪衝擊到了菲律賓的船隻等等誇大其詞、聳人聽聞的不實報道,目的是渲染菲律賓的弱小,片面誇大中國的強大和對菲律賓的欺壓,贏得國際輿論對菲律賓的同情和支持,進而敗壞中國的國際形象。

二、避免和中國海防及公務船形成正面對抗。菲律賓改變了以往肆意對中國大陸漁民開槍,不惜打死打傷或抓捕的傳統做法。這一方面是由於中國加強巡航與護漁措施,另外一方面是菲律賓在中國國內輿論要求懲治侵犯中國主權領土呼聲不斷提高的形勢下,害怕採取強硬措施遭到中國大陸的強力報復而得不償失。

三、加強武備,提升軍力。大力提升防衛力量,針對中國進行武力準備。菲律賓不斷謀求從美國採購船艦、飛機和武器裝備,以加強自身海空軍力量、海上警備隊等守衛海洋、島礁等的執法部門的力量,以便長期與中國在南海爭議地區進行抗衡。

四、謀求國際第三方強制裁判管轄權。菲律賓採取了惡人先告狀的姿態,將中國與菲律賓的島礁之爭,訴諸於國際海洋法庭等第三方國際機構。無論其是否擁有管轄權,這種做法首先是一種輿論造勢,是想將中國置於被告這種不利的地位,貶損中國的形象和聲譽。是否具有管轄權,能否打贏國際官司則是其次的考慮。

五、謀求地區聯合,打壓中國。菲律賓謀求在東盟國家內部聯絡黨羽、拉攏勢力,通過針對中國的聯合聲明或條約之類的國際性文件,造成群壓中國、以多勝少的態勢。菲律賓多次企圖在東盟會議上妄圖加入針對中國的議題進行集體討論,或者制定共同文件。但由於泰國、柬埔寨等國的堅決反對,陰謀始終沒能得逞。

六、謀求引入大國,制衡中國。美國、日本等非南海國家的域外大國已經先後涉足南海事務。菲律賓並不以此為滿足,還在繼續招搖過市,通過各種手段加強與美日的勾結與合作,將這些域外大國當作與中國爭端中的平衡力量和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菲律賓不僅加強了與美國軍演的頻次與規模,且把原來在軍事上沒有進入南海的日本拉入了南海進行軍演。這正中日本要在南海地區借助南海國家牽制中國的戰略意圖。

針對菲律賓的所作所為,中國要見招拆招、借力打力,循序漸進地增進中國在南海地區的主權管轄和主權巡視。該出手時就出手,該直接出兵佔領的島礁絕不手軟。一旦出現菲律賓等國過分挑釁的情況,中國將不惜採取直接收回對方國家佔領島礁而直接進行佔領管轄的強力做法。

社科院專家:有些國家“以海定陸”原則很可笑

記者:仲昭舉   時間: 2013-05-24

核心提示:仁愛礁是南沙群島的一座小環礁,1935年,中華民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公佈其名稱為“湯姆斯第二灘”,這意味著當時仁愛礁已經為中國實際控制。

近日,南沙群島仁愛礁爭端再次升級,菲外交部聲稱已與海岸警隊和海軍展開協商,以便提出應對仁愛礁中國軍艦和漁船的方案。對此,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潔表示:“仁愛礁的主權歸中國所有不可否認,1999年菲律賓軍艦以維修名義登陸後不撤離,是違反國家公約的行為。”

張潔告訴記者,目前中國和周邊國家爭論南海島礁問題時法理依據不同。我國最大的法理優勢在於歷史依據,由於我國歷史政權的連續性,在南海地區行駛行政管轄方面,我國有很多歷史證據,而且長期有中國人在南海經營漁業。

除越南外,東南亞國家建國較晚,大部分在“二戰”之後才建立起來,所以他們沒有歷史延承性。在過去,東南亞國家宣揚的先佔領原則和先發現原則,但這不適用於南海,因為歷史上南沙群島就已經為我國所控制。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根據該公約,“一國可對距其海岸線200海裏(約370公里)的海域擁有經濟專屬權”。東南亞國家根據《公約》對爭議海域提出要求,而且有的國家在提出領土主張時,還表現出無賴的行為。“如果某島礁在他國200海裏專屬經濟區範圍內,該國會認為島礁就應該歸屬於他們。國家慣例都是‘以陸定海’,這種‘以海定陸’的行為十分可笑。”

張潔表示,妥善解決保護仁愛礁和其他南海島嶼問題,必須處理好兩個“關係”,部分島礁收復和通盤解決南沙群島問題的關係,國家核心利益和周邊外交的關係。

張潔表示:“在保護南沙群島島礁方面,首先要做到保護好主要島嶼,把大島牢牢把住,這樣可以持續地派駐人員,提供供給和淡水等必備物資。”

張潔建議,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應加強對整個水域的巡航,強化對海域的控制權,加大對南海地區的經濟開發力度,行駛行政管轄權。“佔領島礁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證軍艦能夠安全航行,自由出入海域。同時也要開發海洋資源,比如通過行政船隻為捕魚船護航的方式,即獲得了經濟利益,又能宣示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