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中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深圳特區在即將迎來30歲生日之際,啟動了工資集體協商立法進程,直面勞資關係新挑戰,尋求新的解決方式,走共同富裕之路。
《國務院辦公廳公佈了“國務院關於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原則同意修訂後的《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年)》。
經濟特區30年來的實踐充分表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實現國家強盛的必由之路。
1984年鄧小平首次深圳特區行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1992年鄧小平南巡發表重要講話
胡錦濤三次到深圳考察 寄語:不自滿不鬆懈不停步 發展高新技術産業掌握核心技術
江澤民十數次在特區發展關鍵時刻給予親切關懷悉心指導 提出重在“發展”的特區理論
溫家寶:堅持改革開放 國家才有光明前途
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做客《對話》參加一場模擬的“特區轉型答辯會”,與眾嘉賓一道,共同關注深圳這座年輕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這裡是新的開始,別無包袱,自然也沒有基礎——除了夢想。 所有闖蕩深圳的人中,起念的剎那間,深圳到底意味著什麼?答案不一而足。但毫無疑問,對於他們來説,深圳是一張嶄新的白紙,由得他們任意揮灑和闖蕩。 自立市到今日,每天都湧來大量的移民,闖深圳。 有多少人還記得他們是怎麼一路輾轉到的深圳?記得第一天到達深圳的情景?第一個月的工資是多少?…… 當年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歡樂和苦悶就是今天對城市那份摯愛的源頭。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深圳是在基礎十分薄弱的條件下“摸著石頭過河”,一路披荊斬棘的走過來的。拼搏、創新、創業是每個深圳人必備的精神行囊,也是每個“闖深圳”的人都要經歷的一個階段,這種精神凝聚成一個詞就是“實幹”,凝聚成一句話就是“發展才是硬道理”。 蛇口響起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聲炮響,逐夢從這裡起航。深圳人執著“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座右銘,不爭論、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人發出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吶喊,這被譽為“衝破思想禁錮的第一聲春雷”。
從一開始深圳就以海納百川的氣量顯示出其博大的胸懷。這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她吸納和涵養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生活方式,造就了卓爾不群的多元化色彩。 對多元文化的呵護與尊重推動著城市進步、社會和諧。和諧並非一團和氣。有的時候,對話、抗爭和矛盾同樣是城市進步的動力之一。在這種現實與理想的交織中,深圳人著意締造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和諧關係,漸漸形成了深圳特有的新家園的涵義和內容。
深圳是座大愛之城。大愛不言謝,但是深圳人懂得感恩。 “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愛在深圳不是一句諾言,而是流動在這座城市裏的血液。 在義工、獻血者隊伍和社會關愛行動凝聚本城愛意的同時,深圳一批又一批教育志願者、救災志願者、扶貧志願者攜著一顆真摯的心和大批善款善物,不僅馳騁在國內,也開始邁向非洲、東南亞……世界的角角落落。 因為有愛,深圳成為一座溫暖而受人尊敬的城市。
三十而立。30華誕,深圳正處於一個承前啟後的時間節點上,回望過去三十年,深圳成為中國最大的一個聚夢場,一個真正的夢工廠。 已經啟幕的上海世博會深圳展區的主題正是“中國夢想試驗場”,英文叫THE FRONTIER FOR CHINESE DREAMS。FRONTIER不僅僅是邊疆的意思,也是前沿。什麼是“中國夢想”?用老百姓的話來説就是過好日子。過好日子靠什麼?靠制度。恰恰深圳通過30年的實踐成為中國的制度試驗場。這是深圳在中國的唯一性,深圳的先鋒最充分的體現是在制度的先鋒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