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股票熱’之後,很多人要求取消股票市場。當年11月,在珠海經濟特區10週年慶祝會的主席臺上,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與我約好,散會後一起回北京,路上專門談談股票市場情況。從廣州上飛機後,江澤民同志與我一路談了兩個多小時。他最後同意把上海、深圳這兩個試驗點保留下來。”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劉鴻儒的回憶,有趣地點出了經濟特區和資本市場的關係。
資本市場初露端倪
在1985年的“巴山輪會議”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 托賓語重心長地説:“中國不要輕易發展資本市場,因為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健全,在這樣的環境下發展資本市場有很大的風險。”他建議,中國再等20年。
托賓的建議不無道理,當時中國還處於不允許“市場經濟”出現的年代,不能講“資本”二字,更不可講“資本市場”,教科書中都是用“資金市場”代替“資本市場”。
但20年太久,只爭朝夕,中國沒有等。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資本市場在中國的大地上,尤其是在領風氣之先的經濟特區初露端倪。
1983年7月,廣東省寶安縣聯合投資公司在《深圳特區報》刊登招股公告,以縣財政為擔保,向社會發行股票募資1300萬元,這是新中國首家通過報刊公開招股的公司。
1986年10月,深圳市依據特區的特點和條件,頒布了《深圳經濟特區國營企業股份化試點暫行規定》,並選擇少數企業進行股份制試點。
1987年9月,中國第一家專業證券公司———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到1990年5月,深圳市共有股份制企業200多家,其中83家為股份有限公司,已有深圳發展銀行、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金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蛇口安達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原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發行金額達2.7億元人民幣。承辦股票交易的有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深圳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證券業務部和中國銀行深圳分行證券業務部3家證券交易窗口。
試點保留繼續試驗
隨著證券發行的增多和投資者隊伍的逐步擴大,由於缺少監管,來自全國各地的資金都涌向股票,深圳市股票市場在1990年5月突然出現了“股票熱”,並擴散到上海市股票市場。有的股票在兩個多月內暴漲好幾倍,5月的場內成交量是1月的23倍多,非法交易也異常猖獗。當時,對股票市場爭議很大,有人認為股票這種東西是資本主義的東西,不能在中國氾濫下去,應該立刻關掉;有的則講,應該制止不規範的股票集資。
“當時股票市場生存處於危急關頭,情況很危險,但不久就有了轉機。”劉鴻儒説,他在參加完深圳和珠海經濟特區十週年慶典回京的飛機上,向江澤民同志建議,無論如何,股票市場的試點還是應該繼續下去。江澤民同志最後明確表示,可以把上海、深圳這兩個試驗點保留下來,繼續試驗不能撤,但是暫不擴大,謹慎進行,摸索經驗。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營業。1991年底,上海證券交易所共有8隻上市股票,25家會員;深圳證券交易所共有6隻上市股票,15家會員。
證券交易所第一家
對於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誰先開業,是資本市場的一個插曲。
1990年12月19日,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史上將永遠鐫刻著這個不平凡的日子。這一天,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這個日子被當成了中國資本市場正式成立的紀念日。實際上,深圳證券交易所開業的日期比這還要早,只不過是沒經過批准的“試開業”。
1990年7月2日,深圳市正式成立了深圳市證券市場領導小組。在有關人員加緊研究、辛苦工作後,經反復修改,一系列建立證券交易所的方案設計完畢,特別是實行電腦無紙化交易很有特色,很超前。經深圳市政府研究討論後,決定上報國家體改委和中國人民銀行批准。
時任深圳市委書記李灝等領導及有關人員認為特區就要體現“特”字,可以先行一步,試辦證券交易所,於是1990年8月18日,先行成立了深圳證券登記公司,為股票的登記、過戶作準備。實際上,深圳證券交易所計劃在1990年8月18日開業,後出於慎重考慮,決定放一放。深圳市又計劃在10月13日開業,也沒能如願。此時上海方面不聲不響地在運作,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已獲批准,所有進展非常順利。深圳方面得知上海證券交易所可能在12月要開業,緊迫感油然而生。
1990年11月22日,深圳市委書記李灝、市長鄭良玉決定現場辦公,拍板12月1日試營業。
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試開業”。不過,當天交易很清淡,只有安達1隻股票交易,開業沒有眾多領導和嘉賓出席。開業儀式很簡單,上午9點,深圳證券交易所經理王健敲響了鐘聲。
對於上海、深圳誰先建的證券交易所,李灝打了個比喻:如果説孩子出生早,是我們;如果説出生證領得早,是他們。
乘風破浪再譜新篇
資本市場的醞釀、誕生與經濟特區息息相關,資本市場的發展也和經濟特區同步成長,互相促進。
1992年,鄧小平南巡,在經濟特區的熱土上針對證券市場提出,“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掃除了思想和理論障礙,推動資本市場發展邁出關鍵性的步伐。這是智者的聲音,也是時代的聲音,中國資本市場兼具天時、地利、人和,投資體系呈現出良好態勢和勃勃生機。這一年,為中國資本市場今天的繁榮埋下了伏筆。
1993年,股票發行試點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廣至全國,打開了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在政府的引導下,隨著股份制試點企業的增加,我國股票發行規模不斷擴大,股票發行涉及境內人民幣普通A股、供境內外法人和自然人購買的人民幣特種股票B股,還有在境外發行的H股、N股、L股、S股等。
經過30年的建設,深圳等經濟特區成為經濟繁榮、環境優美、功能完善、法制健全的現代化大城市;經過20年的努力,中國資本市場日新月異,實現了“無中生有”到“世界第三”的華麗轉身。
權證、可轉換債券、可交換債券、資産證券化産品、集合收益計劃産品、融資融券、股指期貨……在不斷的金融創新下,金融産品越來越豐富。
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中國資本市場多層次的投資體系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展望未來,推出國際板、大力發展債券市場……資本市場還將和經濟特區合奏出改革和創新的新樂章。
責編:王玉飛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