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張勁松:凝聚共識 把改革作為社會工程化來操作

 

CCTV.com  2010年08月25日 14:0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  

  8月22日,“經濟特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會在深圳舉行。圖為廣東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張勁松發言。攝影/人民網記者 郭亞飛

  人民網深圳8月22日電 201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週年。中央有關部門與深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的“經濟特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會今日在深圳舉行。廣東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張勁松在研討會上發言。張勁松説,深圳要進一步凝聚改革的共識,進一步強化改革的動力,進一步把握改革的策略。要把改革作為社會工程化來操作,有一個總體設計、分佈分階段實施,只要上了馬,就不要下馬,然後投産發揮效益,這樣改革才能産生效益。

  發言全文如下:

  深圳30年創造了偉大的成績,是一個奇跡,不僅僅是經濟發展奇跡,更重要還是體制變遷的奇跡。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範例。30年積澱起來的物質財富、制度財富以及精神文化財富都構成了我們繼續前進的新起點。如果回顧30年,我估計從領導到社會上一致的認識,改革開放是深圳的靈魂,從現在起再出發,再過一個30年大概就到了本世紀中葉,正是我們中國按照中央的部署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的時候。我們今天研討這個會確實是更加時機重要、內容重要和意義重大。

  過去30年深圳創造的很輝煌的成就,未來30年再出發的時候一個根本的核心動力還是在於改革。怎樣進一步深化改革,我覺得確確實實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當前改革和30年前改革整個條件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通過30年積累我們取得成就的同時,也形成了某種形態的發展路徑的依賴,某種社會利益的格局已有些固化。第二,隨著社會進一步分化,特別是全方位的開放,一些外面的示範效應造成觀念、體制、形態各方面落差也産生了新的改革的訴求,所以新一輪改革確實對我們理念設計、操作技術和駕馭協調能力都是一種新的考驗。在這種情況下,這幾個方面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第一步,進一步凝聚改革的共識。關鍵是三個方面的共識:一個是進一步凝聚執政集體或者説幹部隊伍的改革共識。要使改革真的入心入腦,成為一種理念,更成為一種行為方式,不僅把改革與黨的事業、地區發展宏大事業聯絡起來,而且要把改革與每個官員成長和自己官帽子發展聯絡起來。第二,要凝聚社群共識改革共識。然後怎麼樣在全社會塑造一種改革的氛圍或者主流意識形態裏面,滲透出改革精神的意識形態,要樹立這麼一種意識形態。

  第二步,怎麼進一步強化改革的動力。改革的動力不是自然而然發生,而是有一種條件,或者外面某一種倒逼機制。深圳改革30年,首先一條還是以開放促改革。這種開放不僅僅是對外部開放,外部開放同時引進一種新的動力。作為深圳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內部開放。深圳是屬於能夠幾十年如一日高歌猛進,我覺得是與開放多元的人口結構為基礎的多元社會有很大關係。對外開放之外,還要注意保持內部開放多元活力的社會架構。開放動力的第二個方面,要注意充分吸納民意社情。在社會分化的年代,社會訴求應該成為推動改革又一個新的動力。政府或者黨委應該有切實吸納社會訴求的機制,從而形成改革新的動力。第三,整個區域要更加增強抱負和使命。比如同樣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很高,但是缺乏大國抱負意識,所以在國際的話語權也是有限的。要繼續強化改革動力,整個區域要形成強大的使命與抱負。在中國制度模式當中擔當起排頭兵的抱負和使命。

  第三步,要進一步把握改革的策略,改革到現在也是總體設計、重點突破。總體設計、重點突破方面有兩個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第一,堅持問題導向。只有堅持問題導向才能使改革儘快取得實效,成為社會實踐、成為物質力量。一個是轉變增長方式體制方面的問題,也解決了這個問題整個科學發展形成了內在體制驅動。第二方面問題,民生訴求。這個方面的問題也是與我們幾十年前相比,社會結構單一化的時候相比,它在體制上要回應、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只有把社會民生訴求作為一種問題導向才能從制度上構建一種解決社會矛盾、社會問題的長效機制,也才是真正實現所謂以人為本根本出發點一個制度機制。問題導向之三,要把公民政治參與方面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個導向。人的發展不僅僅是物質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精神的發展。精神發展方面一個很重要方面就是社會的參與。公民有序政治參與這方面的體制機制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導向。除了問題導向之外,還有一個要深化研究,就是改革要形成工程化的操作。在一個總體目標下,要把改革作為一項社會工程,社會工程論證好,然後慢慢施工,肯定有一個工期,然後再建成發揮效益。整個要把改革作為社會工程化來操作,有一個總體設計、分佈分階段設施,只要上了馬,就不要下馬,然後投産發揮效益。這樣改革才能産生效益。

  以上是我個人的淺顯認識,謝謝!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