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深圳特區三十而立 探尋特別之為立特區之位

 

CCTV.com  2010年08月24日 16:3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廣播網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15分報道,再過三天,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將迎來30歲的生日。這座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縮影城市,曾經是中國人對發展、富裕、先進等一系列抽象名詞最具體的詮釋。對於一個人,三十歲是而立之年,精力充沛;對於一個城市,30年同樣是關鍵之年。

  “三十而立”的深圳正處於一個戰略轉型的關鍵發展階段,希望與憂患同在,下一個30年,深圳靠什麼?如果前三十年中國和深圳的關鍵詞是改革,那麼後三十年,中國和深圳的關鍵詞又是什麼?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深圳不想守攤子,告別過去30年依靠特殊政策、區位優勢實現的低成本擴張,它該如何實現從“速度深圳”轉向“效益深圳”的新躍升?面對一些人認為特區不再“特”甚至“今後還要不要特區”的質疑,深圳傳奇,該以何種方式繼續延續?

  就在昨天,深圳集合北京、深圳兩地理論界人士,探討特區未來該如何“以特別之為,立特區之位”。

  8月22號,北京、深圳兩地研究人士和政府官員匯聚一堂,試圖通過思想爭鳴,勾勒未來經濟特區的願景藍圖。30年,特區也確實沒有讓我們失望,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給我們描述了這30年經濟特區創造的奇跡:深圳經濟特區30週年來,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的奇跡,深圳以年均25.8%的增長速度,累計創造了5.78萬億GDP,其中2009年,實現本地生産總值8201.2億元,人均GDP9.3萬元,折合1.36萬美元。

  然而站在30年奇跡築起的巨大財富上,未來的方向卻未見得十分清晰。當經濟特區不再享有與眾不同的政策優惠時,特區之“特”反而成了一個待解的難題。深圳市社會科學院院長樂正:特區所特有優惠政策和靈活措施,現在全國政策層面上基本上是一體化了。

  特區同樣更早的體會到城市化帶來的問題。土地稀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勞動力成本優勢不再,早期城市缺乏規劃帶來的後遺症,讓越來越多的製造業調頭深入內地尋求更適宜的發展空間,樂正提醒説,不僅如此,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來自國外的挑戰也日益激烈起來。

  整個國際環境,特別是歐美國家雖然有所復蘇,但是並不是很明朗,使得深圳的外貿開放型經濟也是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特別是一些歐美國家提出來了重新振興他們本土的製造業,加大出口,這對中國的出口將産生很大影響,而深圳在這方面首當其衝。

  來源:中國廣播網在此次理論研討會的前一天8月21號,溫家寶總理來到深圳,提出了五點要求,其中第一點就是堅持“特”。相對非特區,我該如何保持自身條件和特點?相對其他特區,我的特色又在哪?當前每一個經濟特區都在自問。深圳市委書記王榮: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與時俱進的超前推進,在這個過程當中,作為特區它就始終是承擔著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重任,所以總書記、總理多次強調特區的地位不能變,特區不僅僅要辦好,而且要辦的更好。

  特區要堅持“特”,一個異常堅定明確的方向。然而放在今時今日,想要與眾不同並不容易,在區域經濟、轉型經濟研究中頗有建樹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

  在深圳特區的周邊已經崛起了很多區域熱點,所以深圳下一步要考慮怎樣通過先行先試再創一條新路。

1/2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