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瞭望》文章:續寫“深圳傳奇”

 

CCTV.com  2010年08月24日 16:3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三十而立,深圳將開始一段新征程

  歷經計劃經濟轉變到市場經濟的偉大變革後,中國再次走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歷史變革階段。在第一次變革中引領了中國改革開放道路的深圳,在梳理過去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如何能夠使自己再次成為改革“先鋒官”,引領民族復興關鍵時刻的新一輪歷史性變革,正在成為深圳未來歷史發展地位的新考驗。

  這一次考驗遠比上一次更具挑戰,誰領軍未來30年的改革,誰能成為中國改革的新試驗田?省內有廣州、珠海等地的奮起直追,省外更有上海、北京、天津、重慶、蘇州等城市的激烈競爭,而且上海、天津、重慶在某些領域已有超越深圳的表現和趨勢。深圳如何重新走到中國改革的最前沿,機遇不少,挑戰更大。

  “下一步,就是叫板新加坡、叫板香港。”8月9日,面對電視前的億萬中國觀眾,在深圳特區建立三十週年之際,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公開講出這句話,實際上等於“自己將了自己一軍”。

  以2009年數據為例,新加坡每平方公里GDP産值折算為18.4億元人民幣,香港為14.3億元人民幣,而深圳只有4億元人民幣。這僅僅是規模上的“硬差距”,在政府效率、法治環境、民生保障、社會管理和文化影響力等等“軟差距”上,更有巨大的“鴻溝”。

  戲劇性一幕還有,國內眾多“叫板”深圳的城市中,最“兇猛”的“追兵”就是此前王榮主政了五年的蘇州。前者是中國城市實力榜中的老四,後者是老五。2009年,兩者之間GDP差距從一年前的1100多億元縮小到470億元,進出口總額、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全面逼近。而深圳與老三廣州的差距,則由2008年的400億元擴大到2009年的900億元。

  最大挑戰還不在此。“改革是特區的根和魂,如果沒有這兩個字,特區就不稱之為特區。”8月中旬,《瞭望》新聞週刊在深圳調研期間,一位特區發展研究人士痛心地説,深圳特區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財富,也産生了一批既得利益階層,“奮鬥精神沒了,改革闖勁沒了。”

  他認為,過去深圳是“走在前面、説在前面”,現在是“説在前面、動在後面,甚至只説不動”,一個明顯表現就是,“深圳提出了很多好主意、好思路,別人學習實踐。我們去參觀,才發現是照著我們學的,回頭一看,我們還沒有動。”

  5月31日,深圳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王榮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把深圳從改革開放的先鋒城市,“建設成現代化國際化的先進城市”。據統計,目前全國有183個城市相繼提出建設“國際化現代化大都市”。此舉是不是淡化了深圳的特區功能和改革功能?這一度又加劇了社會各界對“特區還要不要‘特’”、“‘殺出一條血路’的改革精神還要不要有”的爭議。

  正因此,在深圳特區三十週年之際,海內外關切深圳的焦點議題,遠不是增長979倍的GDP、增長5121倍的地方財政收入、增長6339倍的出口額和已達1.36萬美元的人均GDP……而是肩負著向世界傳播中華文明、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風采重任的深圳,敢不敢、願不願、能不能在未來三十年,也即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期,繼續擔起探索科學發展和諧發展道路的歷史使命。

  無“特”不深圳

  “對於深圳特區還要不要‘特’,中央的態度一直非常明確。”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時,中國社科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二部副主任辛向陽認為這一點,早在2005年9月中旬,溫家寶總理第三次考察深圳工作時的講話,已給出了明確答案:

  第一,發展經濟特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發展經濟特區貫穿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經濟特區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削弱,更不能消失。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還要辦得更好。

1/6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