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4月28日 22:18 CCTV-每日農經 我要評論
編導:解娟 攝像:鄭安平 記者:黃莉
記者:“嗯,這個魚口感不錯,肉質特別鮮嫩。哎,服務員,你説這個魚叫什麼來著?好像也姓黃啊,叫黃顙魚?”
(畫外音)不對,叫江黃顙。
記者:“江黃顙?哎,不瞞你説,魚我可是拍過不少了,這江黃顙我還是第一次聽説。”
雖然名氣並不很大,長相也很普通,但卻以出眾的口味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如今已是安徽省淮南市最有特色的淡水魚。它,就是原産于淮河流域淮南江段的江——黃——顙——魚。
消費者甲:“沒有毛刺,味道非常鮮美。”
消費者乙:“80元一盤,貴是貴一點,但還是很好吃的,挺值的。”
在淮河流域的淮南江段,多彎道、險灘、深潭,這裡的水文地質條件非常合適江黃顙的繁殖和生長。
安徽省淮南市某養殖場負責人詹可和:“我們用的工具當地人叫魚窩子,就是用木板或舊的船板釘在一起,在六七十年代,一個窩子最多逮過一千多斤。”
記者:“你看到了嗎?這個就是捕撈野生江黃顙的捕撈工具叫窩子,你也許覺得很奇怪,就是這樣簡單的工具,怎麼能捕撈到江黃顙呢?原來江黃顙有一個習性,它喜歡群居和穴居,所以把這個窩子放在淮河水底,這江黃顙就自己跑進去了。”
這江黃顙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具有底棲性,當人們把窩子吊起水面的時候,江黃顙不僅不跳出逃跑,反倒拼命地往窩子底部鑽,這樣人們就很輕鬆地捕捉到它們了。
記者:“現在野生的江黃顙已經很難見到了,不過要想看到江黃顙也不難,因為現在已經開始人工養殖了。”
記者:“哎呀,倒出好多魚。”
記者:“怎麼這麼多種啊。你看哪一種是江黃顙啊?”
淮南市農委水産科科長張宏剛:“就是這一種。”
記者:“這個就是小江黃顙了。”
張宏剛:“這個不是,這是黃顙魚。”
記者:“有什麼區別?”
張宏剛:“最主要的是在顏色上,這個魚腹部是白色的,這個魚腹部是黃綠色的,特別明顯的。”
很多消費者都和記者一樣,把江黃顙和常見的黃顙魚也就是俗稱的黃辣丁混同於一種魚,事實上它們除了外表有區別外,生長速度也很不一樣。
淮南市農委水産科科長張宏剛:“江黃顙比黃顙魚的生長速度要快50%以上,黃顙魚一般情況下兩年一般只有200克,我們看到最大的也只不過250克左右,江黃顙兩年的話,可以長到500克,甚至600克。”
江黃顙和黃顙魚相比,味道更加鮮美,肉質更細嫩一些。為了保持它的原汁原味,烹飪時一般採用清蒸或燒湯的做法;而黃顙魚由於個體較小,最常見的做法就是紅燒。
張宏剛:“江黃顙比黃顙魚的價格也要高一些,黃顙魚一般只有15-20元一斤,江黃顙魚一般在20-35元一斤。”
在淮南,如今養殖戶已經熟練地掌握了養殖技術,那麼養殖時最為關鍵的環節是什麼呢?
張宏剛:“它特別對水質有要求,養殖上有一個指標叫透明度,它在透明度上的要求一般在50厘米以上,我們在生産當中一般是種草,種草改善環境。”
記者:“你看看,這個湖裏水草特別多,而且這個湖水特別清澈,看來這水質還是不錯的。張科長,平時江黃顙就吃這種水草嗎?”
張科長:“它不吃水草,這個草主要是給江黃顙提供一個很好的棲居環境。”
記者:“它平時吃什麼?”
張科長:“它主要吃小魚小蝦、螺絲呀等肉食性的動物。”
雖然放養在湖泊中能很好地保持江黃顙原有的風味,同時又能節省飼料成本,但由於是和其它很多魚品種混養在一起,打撈起來就比較麻煩,只有在年底統一打撈,那麼如果有人平時想大量地購買該怎麼辦呢?
相關鏈結: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