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5日 08: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創業板市場一週歲了。歷經十年籌備,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創業板市場擔負著諸多重要使命,“不平常”地走過了一整年的風雨之路。
一年中,創業板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交投日趨活躍;上市公司業績整體實現持續成長,規範運作意識不斷提高;市場監管嚴格有效;市場各參與主體對創業板市場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同時,創業板落實自主創新國家戰略、作為資本市場服務經濟結構優化調整“抓手”的作用也已初步顯現。
一年的成長,同樣伴隨著質疑與爭議。尚處“幼兒期”的創業板市場還走在一條逐步完善的路上,成績有之,問題有之;理解有之,詬病有之。儘管“道阻且長”,創業板的改革創新發展之路仍將堅定向前。
⊙記者 馬婧妤
市場:交投活躍 規模穩步擴大
從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首批28家企業集體鳴鑼上市到目前,創業板市場實現了規模的穩步擴張,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通過創業板上市融資、做優做強漸成趨勢,市場運行隨著上市公司規模的積累也日趨平穩。
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0月14日,證監會已受理創業板IPO申報企業360余家,其中已上市127家,已發行待上市7家,已過會待發行15家。創業板已上市公司總股本達到152億股,其中流通股本34億股,共募集資金凈額927.11億元,平均發行市盈率66.11倍。以14日收盤價計算,創業板總市值5216億元,平均市盈率64.6倍。
總體來看,創業板市場一年來運行平穩,投資者從起初以“打新”為主的謹慎操作到逐步認識創業板市場特點,結合自身風險偏好進行投資,市場交易較主板更為活躍。據統計,2009年10月30日至2010年9月30日,創業板累計成交11948.64億元,日均成交額52.87億元,對應換手率9.53%。
同時,創業板市場投資者結構日趨合理,機構投資者參與交易的比例大幅增加。
根據深交所的統計數據,證券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買入創業板股票成交比例由上市首日的2.83%增至9月底的6.49%;機構持有創業板流通股的比例由上市首日的0.02%增至20.92%。由於證券公司普遍建立了創業板市場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工作機制和業務流程,一年中實際參與創業板新股申購或交易的投資者共363.9萬人,其中2年以上交易經驗的佔比為72.4%。
公司:專注主營 業績持續成長
“創業板的核心理念在於創新和成長,它看重企業的特點勝於傳統經營指標、看重企業的發展態勢勝於經營規模、看重企業的發展潛力勝於現實狀況,這與我們公司發展所處的階段及需求十分吻合。”國民技術有關負責人在談到為什麼選擇創業板市場上市融資時這樣説。
而作為科技型、成長型、創新型中小企業得以融資和做優做強的重要平臺,創業板市場的推出和平穩運行,確實在推動上市企業規範運營、持續成長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數據顯示,創業板公司2009年凈利潤同比增長45.69%,今年上半年業績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凈利潤同比增速為22.65%。
儘管創業板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同比增速看上去有些“差強人意”,但2008年上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創業板公司半年度凈利潤的複合增長率達到16.64%,遠高於深市主板、中小板4.64%和5.52%的增長。
創業板上市公司還普遍呈現出了較強的盈利能力,其上半年的平均毛利率高於主板、中小板平均毛利率接近一倍,體現了上市企業高附加值的特點;而創業板公司今年上半年約91.24%的利潤額來源於主營業務,也呈現出其主營業務突出、收益來源相對穩定的特點。
一年來,創業板公司在擴大主營業務生産規模的同時,共有20多家公司進行了行業並購,收購同行業及上下游産業鏈的企業,涉及資金數十億元,首批28家公司中就有10家進行和擬進行同行業並購,並購資金來源多為公司的超募資金。
監管:持續監管 確保合法合規
創業板市場自誕生起,就攜帶著“高風險”、“高收益”兩枚標簽,針對創業板市場特點進行有指向性的、有效的市場監管,是創業板得以健康運行的一大保障。
從準入環節看,證監會創業板發行監管部建立了一套嚴謹有序的發行審核工作流程,截至今年10月22日,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高效運行,共組織召開65次創業板發審委工作會議,在發行審核當中突出了專家委員的實質作用,強化了創業板公司的預披露制度,同時高度重視社會質疑,做到了有舉報(質疑)必有反應。
到本月末,創業板專家諮詢委員會也將成立,這一由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領域的行業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將成為創業板發行審核過程中的“智囊”。
從上市公司監管環節看,一年來監管部門高度重視創業板的持續監管工作,一方面加大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培訓力度,強化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管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規範運作意識,使其明確自身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一方面強化對募集資金,尤其是超募資金的監管,杜絕挪用、佔用募集資金等違規行為的發生。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透露,創業板運行一年來,並未發現一起上市公司違規使用超募資金的案例。
另外,監管部門還以保薦機構監督為切入點,延長持續督導期,強化保薦機構責任;同時進一步加大上市公司現場檢查力度,督促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等。“通過嚴格有效的監管,總體上創業板上市公司一年來的運作比較規範,未出現重大違規事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責任意識和規範運作意識正不斷提高。”有關人士評價。
作用:服務結構調整效應初顯
“創業板一年來的運行情況證明了推出創業板的戰略意義之重大。”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已走到十分關鍵的轉型期,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産業的升級、自主創新國家戰略的實施,都需要一個好的機制和“抓手”,從資本市場的層面講,創業板恰恰起到了這一“抓手”作用,其機制上的作用非常顯著。
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創業板已上市企業中佔比94.3%的是2008年重新認證的新“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共有54家創業板公司屬於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七大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佔公司總數的43.90%。
在吸納高科技、新興産業公司的同時,創業板的示範效應也激發了全社會支持創業、創新的熱情,促進了創投産業鏈的進一步完善。
深交所統計,在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創業投資共投資85家,佔比69%,其投向主要為高科技企業。以9月30日收盤價計算,各類風險投資所投企業在創業板上市所獲平均投資回報率達到11.36倍。創業板推出以來,風投資金、私募資金等涌入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速度比創業板推出之前有了成倍的增長,社會資金開始向企業運營的更前端延伸。
前述負責人説,從實際效果看,創業板拓寬了創投資金的退出渠道並加速風投資金的週轉,加大了創業投資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促進了創投産業鏈進一步完善,並帶動了大量的社會資金投入到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從這個意義上説,創業板市場落實自主創新國家戰略的效果已經初步顯現,也必然會在未來的發展當中更好地發揮。
質疑:理性看待階段性問題
創新的道路上時常伴隨著嚴格的審視甚至質疑。創業板運行一年,成績有之,問題有之;理解有之,詬病有之。
“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於國民經濟發展、服務於國家自主創新戰略實施的作用,應當從更高、更長遠的角度來看,不能因為存在一些問題就忽略其戰略性作用。”深交所前述負責人表示。而針對部分市場人士質疑的創業板市場“三高”問題和高管辭職問題,他也提到,應當用發展的眼光理性看待創業板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階段性問題。
資深專家認為,創業板企業往往屬於新的行業和領域,市場各方並未對其形成具備成熟套路的估值方式,在定價過程中出現估值判斷的較大差異是可以預見的,國外創業板股票的市盈率從數十倍到上千倍不等,也屬正常現象。隨著創業板市場企業數量和詢價機構的增多,隨著資本市場發行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隨著市場體制機制的逐步完善,創業板市場階段性面臨的估值問題也將得以解決。
而如若細究,創業板市場80余名辭職高管中,只有約三分之一是持股股東,這是否足以構成以拋售套現為目的的“辭職潮”值得商榷。截至本月15日,首批28家上市公司171位持股高管中已有83人自願承諾將其股份自上市之日起鎖定三年,表明了對企業發展的信心。
負責人透露,未來創業板市場的制度創新可能包括如下方面。一是退市制度的建設,為市場建立優勝劣汰機制,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二是再融資制度的建設,針對創業板公司較小較新的特點,研究制定小額的、快速的、市場化的再融資制度;三是股權激勵制度的建設,推動創業板企業股權激勵更加高效、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