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創富頻道 > 新目錄 >

本溪小市鎮特色農業産業成規模 百姓致富發家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7日 10: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北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如今在本桓公路、小草公路小市路段,用特色農業包裝起來的農業産業帶越來越成型了:花卉苗木、藍莓種植、蔬菜大棚、果樹生産的基地應運而生,成為當地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縮影。而促進這種變化的重要因素是小市鎮黨委、政府通過培養新型村幹部來培育新型農民。目前,全鎮18個村近百名村幹部,十有八九具備一技之長,從事種植業的農民有一半掌握一至兩項實用技術,經濟及優質高效作物種植面積佔耕地總面積的六成以上,80%的農民建立起穩固的致富基地。

  小市鎮是通過培養有頭腦、有技藝、有威信的新型村幹部來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他們通過換屆選舉、公開招聘、培養後備村幹部等手段,把那些有本事、有帶動能力、有群眾威信的能人選拔到村幹部崗位上來。由於村幹部的年齡結構和文化結構得到明顯優化,有生産項目和帶動能力較強的人才增多,所發揮出來的影響力和帶動力十分明顯。在此基礎上,各村“兩委”班子首先從增強自身學習入手,主動學習和掌握一至兩項實用生産技術,圍繞鎮裏確定的發展農業優勢産業和綠色旅遊産業目標,先在自家地裏發展一些生産項目,建立起不同類型的産業基地,然後用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來影響和帶動村民從事特色産業。磨石峪黨支部書記謝大軍自家發展大榛子、刺五加等果藥生産,上堡村黨支部書記劉軍發展蔬菜溫室大棚;對當地村民都産生了積極影響。譚家堡村“兩委”班子引進美國藍莓建起近百畝生産基地,畝産值可達2.5萬元,對鼓勵村民開闢新的生産門路産生重要啟示。與此同時,鎮裏與縣有關部門密切合作,對村民開展綠色證書、農村實用技術等培訓,重點培養農村經紀人和致富&&人。由於多項措施並舉,實際有效,很快産生出積極效果,一批勤勞致富的新型農民脫穎而出,一批“名、優、新、特”農産品基地應運而生。

  新型村幹部成為小市鎮培養新型農民的“一面鏡子”,對當地村民選擇致富,項目産生積極而深刻影響,不少農民照著他們的樣子做,不僅掌握了一至兩項生産技能,更建立起比較穩固的致富基地。在上堡、下堡村,有頭腦、有技藝的農民積極發展反季節水果和蔬菜生産,他們生産的果菜産量已經由過去15%的市場佔有率提升到80%,對縣城的果菜市場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在香磨、磨石峪、成溝等村,逐步建立起養雞、養豬、養羊生産基地。而在久才峪、陳英、櫃子石、磨石峪、同江峪、成溝等村,林下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農民重要的增收領域,各村都建立起不同特色的林産品生産基地。目前,全鎮已經發展林地經濟7.5萬畝,其中栽植幹堅果經濟林1萬畝,種植林下藥材1.5萬畝,墾復榛子園1萬畝,發展刺五加l萬畝,繁育山野菜3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