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創富頻道 > 新目錄 >

海洋大學博士創業去養蝦 一切圍著蝦轉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7日 10: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農博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上海的高溫天氣已持續近一週,不少“70後”、“80後”端坐于寫字樓的空調間裏仍覺得炎熱,而剛從上海海洋大學博士畢業的鐘國防,為了讓自己公司養殖的蝦苗又肥又壯,必須每天頂著烈日,在池塘邊走上好幾個小時,測水、撒料、增氧……

       日前,記者跟隨鐘國防來到位於浦東新區老港鎮的養殖基地,和他一起體驗創業人的艱辛。

       10小時繞著蝦轉

       本週二,上海氣溫高達39.6攝氏度。早上8點多,鐘國防離開位於臨港新城的大學宿舍,先後坐兩輛公交車,再走15分鐘路,一個多小時後來到一片農田包圍中的養殖基地。雖然總面積有100多畝(6萬多平方米),但這“養殖基地”其實就是幾片蝦塘加一間毛坯平房,都是討價還價向當地人租的。走進平房,只覺熱浪“轟”地涌上來。墻壁上斜斜拉出幾根電線,接上電燈泡照明,空調當然是沒有的,那臺破舊的落地搖頭電扇,還是鐘國防從學校宿舍開著助動車運來的。

       他飼養南美白對蝦,夏季正是“拔個頭”的關鍵時期。這天的第一項工作是撒生物製劑,給蝦補營養。製劑的配方,是鐘國防學以致用“獨家研製”的。“為了撒均勻,沿著蝦塘撒一圈還不夠,必須上船劃到塘中央再撒。”鐘國防一邊往頭上戴草帽、往脖子上挂毛巾,一邊輕輕跳上停在塘邊的水泥船。水泥船的尾端,通過一根竹竿挂著一隻舊塑料桶。他蹲坐船中,輕搖竹竿,將塑料桶當“舵”,小船便向前去。等船停下,再用塑料桶重重地舀一桶水,把“營養液”稀釋,撒入水塘。這種“多功能”水桶,是他從農民那裏“偷”來的,一開始是踉蹌著上船,現在已經熟門熟路。

       一個塘子接一個塘子,做完這項工作已近12點。回到平房裏,香噴噴地吞下一頓簡易午餐。下午1點,太陽毒辣辣挂空中,知了發瘋似的鳴叫。小鐘繼續第二項工作:測水質。水中含氧量、酸鹼度高低,直接關係蝦的質量。

       蝦塘大的有20畝,小的1畝不到,全部走上一圈要3小時。鐘國防和3個同事一起做,也花了1個多小時。測試結果證明,有3個蝦塘酸度偏高,要用石灰中和。於是,他又扛上40公斤重的石灰包,哼哧哼哧跑了出去。忙完這個,又到了喂食時間。平均下來,小鐘每次在室內逗留時間不超過10分鐘,只夠喝口水、擦把汗、雙手叉腰在電扇前涼快一陣子。

       幹到太陽落山不算完,夜裏蝦寶寶還要喂一頓。如果鐘國防沒有回學校實驗室,這一頓還是他上陣。“有時太晚了,就在小屋裏住一宿。”

       衣食行如村民

       畢業時,鐘國防放棄了回老家進畜牧水産局當公務員的機會,而走上了這條知識型創業路。其實,鐘國防並不是為了賣蝦而養蝦,他探索的是技術服務的商業模式,向蝦農普及標準化的科學養蝦法。

       這些天就有當地蝦農來求教這個“鄉村博士”。博士去蝦農那邊待了幾天,發現那裏從來不進行水處理,一化驗就是水體酸性太高;同時,蝦農也不懂調水,豬糞雞糞隨便撒在水裏就算完事。鐘國防教他們每畝塘子用多少生石灰,使水體偏鹼;還要將禽畜糞便發酵殺菌,再定量定點投入水中,做到水肥又不過肥。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賣小蝦也不如賣方法。

       鐘國防計劃6年之內,在“水、種、餌、病”等養殖環節掌握一系列專利加以推廣,以“農村科技特派員”的形式開展支農服務。

       每當日暮時分,鐘國防和幾位同事在塘埂邊上吃晚飯。汗衫、短褲、涼鞋,裸露著一般黑的皮膚,只有架在鼻樑上的眼鏡,才透露出他們並非真的農民。兩菜一湯,包括一個帶著辣味的下飯菜和一個蔬菜。“蔬菜是我們自己在塘邊空地裏種的,有青菜、生菜,還有空心菜,足夠吃了。”鐘國防笑著説,“我們只要買點肉和米,每人每天10塊多的伙食費。”

       為了省錢,鐘國防眼下還住在大學生宿舍裏,“我今年11月才進行博士學位論文答辯,能住校則住校。”

       書生學念生意經

       昨天清晨6點多,鐘國防就從南匯向市區出發了。他的營業執照兩年期限已到,得去創業中心和工商部門辦理續簽手續。

       每跑一趟城裏都像一次短途旅行。為了趕時間,鐘國防坐上了6點30分最早的一班“臨港快線”,“1小時直達2號線龍陽路地鐵站,不過這車的票價比繞圈走、站站停的慢車貴兩倍,要17元呢!”就這樣,坐了幾十公里的車後,鐘國防乘上2號線,至人民廣場再轉1號線。總共15個站頭,他終於在“上海南站站”下車,步行到了市科技創業中心。9點30分的日頭已是火辣辣的,他為此行偶爾穿上的那條長褲已被汗濕。創業中心為他開具證明材料後,他又直奔徐匯工商局,好在工作人員效率都挺高,他當場拿到了新執照。

       一介書生,最難念生意經:上次收蝦他就吃了悶虧。一家外地批發商帶著一桿磅秤,來到蝦塘進貨,一籮筐一籮筐地稱斤兩。五六筐過磅之後,鐘國防發現有點不對頭:怎麼分量比平時輕了那麼多?他十分懷疑批發商暗地裏用了遙控器,硬是把磅秤刻數減少了一兩成。“但我們這種讀書人就是橫不起來,生怕吵翻了,或者雙方幹上架,只能忍氣吞聲、委曲求全。”好在鐘國防託辭不願一下子賣那麼多,原計劃3噸的貨只被拉走一半,結果損失了3000多元。

       因為手中有技術,在“十人養蝦,兩人賺兩人平”的市場形勢下,鐘國防他們還算略有盈餘。但他絲毫不敢有所享受,而是省下錢來驗數據、定標準、搞研發,用最易操作的方法教會更多蝦農科學養蝦。

       創業最要腳踏實地

       接觸過的創業大學生有很多,但鐘國防始終有點不一樣,當然,不僅因為他有農民一般的黝黑皮膚。大多數創業者都很會説話,一見面就滔滔不絕地向你介紹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不忘適時遞上名片。而鐘國防卻連他的蝦畝産多少斤,都不願提前做預測,反復只説一句話“我做的是最簡單的事情”。

       近年來,包括上海在內,全國都掀起了大學生創業熱潮。在我們欣慰于一批批學子放棄做白領、嘗試創業路的同時,也必須承認,有少部分年輕創業者,在一片利好大環境中染上了“嬌驕二氣”。有的人政府資金剛到手,不是用來搞研發,而是先買車;有的人頻繁出入各種社交場合,吹噓企業願景,到頭來卻業績平平;更有甚者,與昔日同伴互相爭利,最終一拍兩散……

       創業,需要一個美夢,也需要一腔激情;但當最初的掌聲和鮮花逝去,創業之路才漸漸顯現真實和艱苦的一面。戰酷暑鬥嚴寒,還要為應付各種困難絞盡腦汁。這個夏天,除了鐘國防之外,還有許多書生老闆戰鬥在“高溫一線”:有的在建築工地,有的在污水處理廠,有的在烈日下的街頭。大學生創業真要有所建樹,還需要這樣一批腳踏實地、吃得起苦的實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