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6日 14: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昆明日報
富善村的張啟洪以科技為先導,引進了多個品種的草莓並帶領村民廣泛種植。幾年下來,富善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改善。
他高小畢業,加入黨組織後不斷奮發向上,成了村裏科技興農的&&人,他不但是勞模,還是人大代表。村民們説:“村裏有了張啟洪這位‘領頭羊’,我們‘發’了。”
2001年,政府推廣種草莓,富善村許多農戶一無技術,二無資金,都不敢種。但張啟洪認為,走科技興農的路沒錯,一定能做活做大。他動員了14家農戶一起種草莓。為學好草莓栽培技術,他主動拿出500塊錢,購買了科技書籍,免費發給農戶閱讀,同時還多次到市、區農業科技部門向專家討教草莓種植技術,還請來農業大學的專家到田間地頭給村民們作指導。一年忙下來,他們種下的24.8畝草莓就收入14萬餘元,每畝收入達4000多元,所有種植戶都收回了成本,比起種水稻、蠶豆來,每畝還多收了1000多元。
隨後富善村民種草莓的人越來越多。到2006年,全村草莓種植面積增加到了80畝,每畝收入達到了8000多元。為進一步提高産值,張啟洪還主動申請參加市委組織部在市農校組織的農村基層幹部素質培訓班,並向區科協申請成立了“富善草莓種植協會”,改變了富善村多年來零敲碎打的草莓種植格局。
草莓種植協會的宗旨是“民營、民管、民受益”。種植草莓的農戶加入協會後,仍然是自家種、自家管、自家賣,但要努力形成産業化、科學化的種植格局。富善村民陳青山説,協會成立以後,張啟洪經常關注市場行情,及時引導村民更換草莓品種,並帶領村民在種植地裏安裝了殺蟲燈,為避免直接澆水造成費水、費工和污染,他還引導大家進行滴壓灌,他20多次組織村民開展科技培訓,引導村民使用生物農藥,打造生態農業,種出來的草莓還請專家來檢測。在他的幫助下,原來要三個人管理的土地現在只需要一個人就行了,而且種出來的草莓個大、色澤鮮艷、味道甜美。村民不需把草莓挑到外面賣,在地裏就可以賣完,且收入不低。
富善村的草莓種植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關注。2007年,草莓協會被列為“雲南省財政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得到8萬元的扶持金,讓一心想帶領村民實行科學化種植的張啟洪創造了更好的條件。他利用這筆錢,先後從浙江引進“鬼怒甘”、“章姬”、“金莓”等優良品種苗20000株,還購買了20000余元的生物農藥及50噸商品有機肥,送農業部門檢測後按種植面積發放給會員,提高了村民科學種植的積極性。到去年,富善村325戶村民投入150畝地種草莓,平均每畝收入達到了15000元左右,最高的突破了2萬元。使富善村成了昆明草莓種植面積最大、畝産收入最高的種植區。
富善村民張文紅笑著説,這是富善村莊稼人從來沒有的收穫,科學化種植真是不得了,是農民發家致富的好幫手。很多村民都跟著張啟洪學習科學種植,有的幾家人約起來種蔬菜,有的約起來種水果,形成了好種、好管的産業化、科學化種植局面,還註冊了産品商標,不少商家找上門來買農産品,一點也不愁賣。村民的收入增加後,有20多戶人修了房屋,有13家買了汽車,村裏修了路、栽了樹、粉了墻、安了路燈。富善草莓協會也因此獲得“昆明市青年綠色科技示範園”、“西山區科普興農示範園”、“雲南省科普興農示範園”稱號。昆明一些地方和四川、貴州、廣西的客人紛紛到富善村來參觀、考察,給了村民很大的鼓舞。
記者離開富善村時,在高海路上回頭看去,五年前一片蒼涼的富善村,如今已經房屋林立,柏油路交錯。和記者同乘一輛車的當地村民説,這都和“領頭羊”張啟洪分不開。有了他,富善“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