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創富頻道 > 新目錄 >

西部惠農新政策 讓2億多農民擁有能致富的林地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9日 14: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西部地區生態脆弱,自然條件嚴酷,廣大農民脫貧致富任務極其艱巨。西部地區集體林地面積達13億畝,涉及5719萬農戶。在當體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能夠讓2億多農民擁有自主經營發展生産的寶貴生産資料,擁有開發山林就業致富的基本條件;能夠充分調動廣大農民植樹造林的積極性,推動西部地區生態保護和發展步伐;能夠推動西部地區農村社會民主建設,有效維護民族地區社會和諧。
  
  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順利進行
  
   2007年以來,國家林業局召開了4次以西部地區為主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座談會、廳局長培訓班和現場經驗交流會,切實加強了對西部地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分類指導;西部地區省(區、市)成立了省委、省政府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大力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目前,西部地區12個省陸續開展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和全面推進工作。其中,雲南、重慶兩省、市已基本完成了明晰産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其他10省正在積極推進。
   ──西部地區林改面積已佔全國集體林地的一半。西部地區12個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涉及集體林地面積13億畝,佔全國集體林地總面積的52%。截至2009年9月底,已確權林地面積6.6億畝,發證2280萬本,發證面積4.7億畝,發證面積率達71.2%。
   ──林權交易和金融服務改革勢頭良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通過依法自願有償的林權流轉,促進了農民的森林資源資産升值;通過完善林權抵押貸款和森林保險政策,解決農民發展林業生産的資金問題和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目前,西部地區共建立林權交易機構82個,其中雲南建立39家,四川建立30家。林權流轉面積2083萬畝,流轉宗地120萬宗,流轉金額85817萬元。林權抵押貸款面積257萬畝,抵押宗數130萬宗,貸款金額24億元,貸款農戶數1299萬戶。森林保險投保148萬畝,投保金額2638萬元,保費308萬元,其中政策性保費補貼72萬元。
   ──林業社會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在依法、自願聯合的基礎上,建立以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對提高林業規模經營效益和專業化水平,增強農民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西部地區已建立林業專業合作社796個,其中四川435個、雲南96個、重慶214個、貴州42個、新疆9個,加入農戶588萬戶,合作經營林地面積420萬畝。
  
  提高農民造林積極性
  
   西部地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大大提高了當地農民的生産積極性。
   一是農民經營林業自主性高,增收效果顯著。陜西省太白縣改革後,近兩年累計投入造林資金3310萬元,發展了5萬多畝板栗、核桃等經濟林,林下還套種中藥材3萬畝,發展土雞5萬隻,養殖蜜蜂近1萬箱,農民人均收入當年就增加510元。甘肅合水縣店子鄉連家莊村農民胡振東,投資26萬元,發展林下養雞,年出欄生態肉雞達4萬隻,每畝創産值1萬元。雲南省普洱市景谷縣翁孔村南落小組僅採松脂每戶月均收入就達到2000元以上。楚雄州南華縣開門村,全村的山林實行封山育菌,今年野生菌收入戶均可達2萬元。四川省沐川縣永福鎮星海村五組有竹林面積2767畝,林改後,2006年産竹2000噸,人均收入達4000余元。
   二是農民營造林積極性高,加快了社會造林步伐。河北省2008年民營造林面積比改革前增加31萬畝;甘肅省涇川縣農民今年春季自發造林6000多畝,佔全縣造林任務的36%;秋季又自購苗木205萬株,栽植文冠果、核桃等經濟樹種1.63萬畝,新建果園3.2萬畝。青海省在林改中實行營造林管理體制和投資機制的改革探索和創新,讓農民自願選擇地塊,自願選擇樹種,林業部門搞好種苗、技術服務、項目管理和監督工作,變“要我造林為我要造林”,有13個試點村農戶申報了造林,共完成公益林營造面積1430畝。
   三是民主決策林改,促進西部地區農村社會民主和諧,尊重農民意願,依靠群眾決策林改,充分發揮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有效地推動西部地區農村基層民主和黨風廉政建設。甘肅省涇川縣在推進林改中堅持做到“三個堅持,三個滿意”:堅持嚴格執行黨的改革政策,讓群眾對貫徹執行政策滿意;堅持嚴格林改方案程序,讓群眾對分配的方案滿意,堅持嚴格林改操作程序,讓群眾對分配結果滿意。同時,各地積極解決各種林權糾紛和歷史遺留問題,有效促進了西部民族地區政治社會穩定。林改以來,雲南、重慶、四川、陜西、甘肅林權糾紛件數調處率都達到了90%以上,陜西、新疆林地面積調處率達到90%以上。
  
   引導農民逐步實現自我管理、規模經營
  
   下一步,要用5年左右的時間全面完成西部地區明晰産權、承包到戶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任務。同時,推行一系列配套改革。
   首先,要抓好林權管理與服務體系建設。建立規範有序的林權管理與林權流轉服務中心,承辦林權登記造冊、核發林權證、檔案管理、流轉管理、林地承包經營爭議仲裁、林權糾紛調處和法律政策諮詢等工作,規範林權管理和服務,維護林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其次,要加強財政扶持和金融服務。推進林業稅費減免,取消各種亂收費、亂攤派,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加大對西部地區財政扶持力度,重點落實林業補貼和對財政困難縣、鄉轉移支付政策,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擴大林權抵押貸款規模,加大林業信貸投入,擴大森林保險試點範圍。推進森林採伐管理改革試點,建立森林資源資産評估和評估師制度,規範集體林權流轉。
   最後,要抓好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開展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及各種協會建設試點,引導培育新型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引導農民逐步實現自我管理、規模經營。